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元帝国1 (第2/2页)
是就和稀泥:老公说的有道理,老爹说的也有道理,大家各退一步吧。 王凌想了想,自己也不能过于激进,官吏们没了前朝的特权,也没了前朝世代传承的门阀权势,更没有了用权力催生的垄断产业,过于逼迫,会引起小弟们不满的情绪。于是王凌做出了让步,同意了封爵,然后耗费了一晚上的时间拿给众臣看。 王凌的章程如下:承袭夏族传统,设爵18级,分别是亲王、郡王,公侯伯子男每级分三等,其下是封爵预备级——勋爵,而亲王郡王只分封王凌的子孙。 再看待遇,先是酬禄,勋爵无酬禄,自男爵至公爵十五级对应下士到元帅军衔待遇,职务庸酬再另给一份。这个大家没问题,元城官员薪资丰厚是出了名的。 但是一看后面给的封地,百官差点没集体晕倒。 勋爵无封地,这个倒可以接受,问题是三等男封地一百亩,二等男一百五十亩,一等男225亩,往下类推,每一级加50%,坐到一等公也不过2万6千多亩,而郡王4万亩,亲王6万。 是亩,不是里,更不是户!即使按照元城单位,一亩1000㎡,一等公封地也不过26平方公里,26平方公里有多大呢?帝国C江口虫明岛1200平方公里可以塞下四五十个一等公!以前朝辫子国无三贵的封地云州封地为例,可以放下1.5万个一等公!!!王凌封爵,又能封几个公侯? 要知道帝国的目标不说以后要进军宇宙星空,将来会统治多少颗行星,就是不久的将来横扫蓝星,蓝星陆地面积近1.5亿平方公里,你丫随便用一个破岛子就能把所有人功勋分封了,这不是打发要饭的吗?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爵位分为两种,一种是传国爵位,一种不是。传国爵位就是世袭罔替,除了王爵可以传国之外,其他的爵位都没有,就是王爵也要加赐世袭罔替之恩,否则默认是没有。 不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每传一代降一级,注意了!这里的降一级可不是降一等爵位,也就是说老子是一等公传给儿子可不是二等公,而是只能继承一等候!等到了孙子那就成了一等伯了……。 而封地都是如此,爵位所要求的私人护卫和独立管理权更是提都没提。只是说封地上若是从事农业生产则不收税,若是从事工商采矿等,那就要交税了。而封地上公民会被迁走,不受他们管理,当然了,他们可以雇佣承包人给他们种地开矿等等。而爵位除勋爵可由乡议局颁发外,其他爵位只能由皇帝授予,这是必须的(特殊情况理事院可代皇帝封赏伯爵及以下爵位)。 如此章程,蔡邕自然不肯依从,他身负官员将领厚望,若是这样答应,怕不是会被同僚们骂死,于是继续据理力争。 “我是以封而不建为原则,分封而不赐土,授爵而不临民,享禄而不治事,此乃帝国长治久安的不二良策”王凌于是对百官说道。 元城体质,只要事情最终还没正式行文拍板,大家都可以对此发表看法,有事说事,便是王凌做得不对,官员甚至百姓皆可直言,绝不压制言路。 用王凌对臣民说的话就是——群臣吏民能面刺我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我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我之耳者,受下赏。 王凌鼓励臣民说:“我绝不学前朝,听喜不听忧,多因谏言而加罪于臣民。绝不因谏言而下罪臣民,这是我对每个帝国臣民的承诺”。 事实上王凌也做到了,不仅设置论政邮箱,接受阅览民众递上来信件意见,他自己每星期会抽取10人回复,他没时间昆仑和诺亚也会帮他回复。而每年王凌都有两到三天会下到元城乡议局,接受民众问政。 元城不仅从未听说过截访拦访之事,更没听说过什么违法上访罪。事实上,王凌自开通了言论后,公民真正找王凌处理,给王凌写信的事寥寥无几,如果问题都处理好了,谁又会去找领袖申诉呢?哪里又需要官员去拦截公民怕他们说话呢?这就叫堵不如疏。 当然了,你要上书提意见没问题,但是要是侮辱诋毁诽谤王凌,那被咔嚓了你不能说这是王凌不让你上谏吧,哪个君王纳谏是让你去骂的,韦征上书也没侮辱过糖太宗吧,又有哪个脑残会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辱骂皇家去挨刀子。 所以接连几日,蔡邕和王凌在争论不休,蔡邕老儿引经据典,据理力争。 被逼急了的王凌终于在一天大朝会,当着朝臣的面赤果果的说道:“若是封地过多,权柄过重,你们难道就不担心皇帝怀疑你们拒地造反吗?我这样做,实际上是为了你们好,如此君臣两不相忌,群臣可安享富贵,这样我们君臣同心,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王凌说到这种程度了,殿下群不由都打了个寒颤,就连王凌的便宜岳父蔡邕也不敢再争了。 而从北方大老远赶来参加王凌登基大典的毛玠立刻跳出来帮腔道“领袖所言甚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若是我等帮他们把富贵都挣了,怕不是家中儿孙不思进取,尽出败家玩意儿。万一再出几个欺压良善之辈,岂不是祸事”。 “毛参谋长所言有理”毛玠说完还不忘给一旁傻愣愣的秦朝使了个颜色,反应慢半拍的秦朝也反应过来,立即附和道。 两人这样说,无疑是得罪了元城群臣,但是他们也有难言之隐。济世军团如今飞速壮大,单单兵力已经扩张到数十万之巨。天高皇帝远难免招来猜忌,元城高层已经多次上书王凌,暗示王凌是否该采取必要措施以防不测,而流言蜚语更是甚嚣尘上。 王凌虽然没有对此发表看法,对他们的支持也依然是不遗余力,但是毛玠秦朝欧阳英夫妇还有张有财几人越是这样越是吃不透王凌的心思。这些天每每与领袖通话,领袖越发的嘘寒问暖态度亲近。问题就是太亲近了!领袖这样亲近,是不是安抚他们,然后……,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毛玠和秦朝夫妇以及张有财四人也是胆战心惊的过日子。 别看王凌和群臣关系相得益彰,看起来挺和谐,但是所有人都怕王凌,无他,杀人杀得多。 都说杀一是罪,杀万是雄,王凌手上的鲜血可不止是万了。自王凌掌权以来,杀的人没有百万,四五十万绝对是少说了,攻伐各地,大清洗,士兵们杀的人全都要算到王凌头上。这里面可不仅是敌人,之前元城草创,死在屠刀下元城的贪官污吏与贱民jianian商不知凡几,这才有了王凌一言九鼎的威势,有了元城清明廉洁的官风和淳朴的民风。 而且,王凌是什么?开国皇帝呀!不是那种长于深宫妇人之后的窝囊废。这种开国皇帝威势最重,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民。这种自己就是统帅能臣的人,别看他不杀大臣,不代表他不敢杀不能杀,哪怕把朝堂官员杀光了,他也能重新提拔任用新人,继续对外征伐,治国安民两不耽误,在牛掰的将领大臣在这种君主手里也蹦跶不起来。 所以元城官员包括毛玠秦朝等人,哪个敢真把王凌当成无害动物?这个时候以毛玠的智商,还不知道怎么站队,那就真是该死了。群臣恨他最多丢官,王凌要是猜忌他那就是丢命,丢的还是全家的命!位高权重功高震主肯定死翘翘,反而得罪群臣,落个孤臣的名声,给领袖一个不拉帮结派结交大臣的印象,绝对明智之举。 不过殿中官员此时也是直冒冷汗,本来就不敢再争,听了毛玠几人的话,正好借坡下驴,纷纷附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