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元帝国2 (第2/2页)
行有问题,差不多快要下岗了。这样干一届也能积攒下百多万的财富,两届数百万,想到于末世前高收入(5000元,帝国大部分地区实际上不足2000!人均年可支收才2.1万,一月自己算吧)人群一生的总收入!(20岁上岗,60岁退休)。 这还不包括户籍提升、旅游休假、产假、带薪年假、免费房产、免费交通、免费燃气电费等等。要知道这是一个9品小官!不是一品大员!末世前充其量也就是个镇长秘书一类的货色,不贪污一年能有4—5万的收入算不错了。现在拿30多万年薪,基本生活开销基本国家全包了,有社会地位,到哪里公民都要鞠躬问好,他还要求啥?这要是还贪污,不能说王凌暴虐吧?只能说被剐了都活该,有三查四审三批还能冤枉了他? 当然了,这也是严刑峻法下,元城公民想当官的依然趋之若鹜的原因,这可比当什么大公司经理乃至自己创业收入都高多了。 官员们并不是对自己有信心,而是对元城的制度有信心,即使想捞油水,也得有那个机会才是。除了一开始由于前朝留下的民风官风败坏,导致元城刀子动的比较多。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至今,随着元城体制完善,民众适应新法,官吏作风形成良性惯性以来,近一年时间,4000万人口的元城内部,竟无一名官吏落马,不得不说是古今前所未有的奇迹!(别提末世前,那是不查。俗话说不查各个孔*森,一查各个赛和*珅)。 而无所作为的科道官员以及乡议局抓不到墨吏,便死抓官员作风和仪表,搞得底层官吏不堪其扰。他们每天在中央、地方各处衙门乱窜,不穿古夏装被问责,衙门里有几把像样的椅子被问责,服务笑容不到位被问责……乃至上班聊几句闲话吹吹牛被乡议局的老爷们看到也要问责。 虽然这些一般还不至于被弹劾丢掉饭碗,但是无疑会影响他们的收入。用那些吃饱了没事干专门以折磨官吏为乐的议员老爷们的话说——帝国养你们就是让你们伺候公民的,想当老爷就别坐这个位子,趁早滚蛋……。 乡议局和监察省“变态”的做法,帝国吏部精细到以秒为单位的数据考核,帝国户部严苛到发指的财政预算,导致的结果就是——元城各级官衙寒酸的不像样子。 比如一次王凌突然到工部的衙门视察,结果建造的富丽堂皇的工部却连一把像样的椅子都找不到。工部尚书蒯越的椅子缺了一条腿用破木板绑着,喝茶的茶具缺个口子,堂堂工部尚书办公室的门连门锁都没钱换……。 蒯越干巴巴的陪王凌站着,被王凌问及,只能苦笑:官不修衙,乡议局的大爷们连一毛钱的经费都监控的一清二楚,实在是没钱修缮也不让修缮……。最后还是王凌看不下去,自己掏腰包给他们修缮了衙门。 这种情况下元城政府部门别说贪腐,连想要找一个闲人都没有。没办法,王凌和高层制定的人员数量已经是从紧,拨下来的就那么多经费,想要养闲人,自己掏腰包!而被议员和监察省的混蛋如果看到有谁喝茶看报纸无所事事,得!现在的编制都保不住,继续裁员。 这是乡议局获取民众支持拉选票的政绩资本,更是监察省官员升官考核的不二法门。他们逮不到问题,帝国和公民自然不愿意养那么多人员,他们就要被裁撤压缩编制。相反,查到了问题,那他们自然就有大声说话的底气。甚至官员贪腐不作为,监察省楞是没查出来,他们也可能会被弹劾……。 严苛到变态吧?是的,但是习惯了都一样。王凌很清楚,自己是开国君王,自己的作风会影响整个帝国后世。李糖开国之君血腥杀戮,后世皇位抢夺全都血腥无比。赵怂重文轻武,后世防武将如防贼。朱老八对官员苛刻,官员待遇太低,后世就没提升过,不贪污就活不下去。乾聋纵容贪腐,自己老子好不容易整顿的吏治一朝崩溃,大势之下后世再想整顿力不从心。 政治这东西有惯性,只要你一开始松弛,那么就会形成惯性,再想制约,积重难返之下便无从谈起。所以王凌才会把它制度化,要把它长久维持下去,当做一种国本国策而不是一种头疼医头的临时政策。 政策会人走茶凉,会松懈,雍挣嗝屁,乾聋可以废弛,但已经成熟的体制不会。无论今后帝国存在多久,只要帝国存在一天,这种制度都会一直持续下去,伸手剁手,伸脚剁脚,哪怕后世皇帝也没商量的余地。 有了体制,便会产生这套规则催生的利益集团,想要改变,首先要摧毁国民镬取权力的门路——乡议局、高层既得利益集团需要保持自己权威和控制力的内阁六部(监察权是内阁六部影响地方的保证,打破首先受益的是地方而不是中央,中央权威受损会导致内阁政令不出首都,即使大佬想连任也要问问望眼欲穿的小弟同不同意)、勋贵获取民望威望以期形成书香门第持续掌权的政治世家保守势力(按照这套规矩退下来的勋贵,他们子孙耳熏目染更有政治优势,相当于在野党,掌权派打破规则会损害在野党利益)、想要上升的帝国精英集团少壮派势力(门阀形成会阻挡底层出身的人才上升空间,无法一展抱负)、掌握监察权柄的官员们、以及以民权制衡官权大得其利的帝国后宫理事院(官僚势力膨胀损害最大的是理事院的利益,直接会丧失统治权)……。 如此一来,哪怕是后世出现昏君jianian臣,也无力打破这种政治格局。届时,国民反对,勋贵反对,大臣反对,甚至皇帝的老婆们集体反对,废除这套规则便无从谈起。 当然了,元城用10天不到的时间便完成了各项事宜,后世也难免会有人有疑问。这是必然的,因为明摆着的,元城这是早有准备和预谋。就连李家篡位的辛未事变都可以说是元城一手策划的,辛辛苦苦这么久,可不就为了这一天吗。仪仗、礼服、程序、政治框架早在一年多前便开始筹备,如今不过是拿出来讨论拍板,自然是快的不能再快。 所以后世尽管有疑问,也没人会深究,有的只是无数御用文人,文过饰非,歌功颂德。有谁敢质疑王凌得国的正义性,不用王凌动手,这些御用文人自会引经据典口诛笔伐,将敢于质疑者从身体到灵魂一并抹杀,与夏帝国官僚门阀养砖家叫兽有异曲同工之妙。 ———————————————— 新纪元2年夏历5月19日,该日元城风和日丽(不日丽也不行,元城是封闭空间,有自己的天气虚拟系统)。 上午5时许,元城内城南正门承天门前巨大的广场,来自元城辖区各地民众代表团(不是临演,也不是议员,的确是每一街道、镇抽取若干人)排列着整齐的队伍陆续进场。他们之中有学生代表、商人代表、工人代表、公职人员代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