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章 夏祸来了? (第2/2页)
所谓乌鸦不啄乌鸦的眼睛,皇帝吃rou,大家一起喝汤,自然大家都没意见。 随着赵雯封后的旨意之后,便是其她姐妹们的封妃、封嫔以及王影(封号龙圣,同亲王)刘香粉(号武夷,郡主,同郡王)的敕封公主诏书,不过她们的敕封金册就不会在朝堂进行,这是帝国皇后独有的殊荣!跟随王凌最久的封贵妃,之后为妃,而封嫔(妃)的只有两个——倪欢欢和沈嘉嘉。 她们两个自来到元城,便一直住在大元内城,但是身份尤为尴尬。说她们是王凌的朋友吧,可是和王凌的关系太暧昧,傻子都看得出来她们的心思。说她们是元城女主人吧,但是王凌又没有给过她们正式名分。 最后还是赵雯心软,看不下去,说是两女无依无靠,和王凌眉来眼去又没个名分,传出去王家的面子也不好听云云。便将两女喊了过去,安排她们在她自己身边,帮她处理理事院的事物。 如此一来,仿佛顺理成章,她们融入了理事院,接触帝国重大机密,这样一来,王凌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否则放她们离开是不可能了,难不成还能杀人灭口,或者让她们老死在内城不成? 而王凌之所以忌讳,不是他有多正人君子,而是她们的背景和首都防御圈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以为赵雯说得好听,帮她们纯粹是出于同情?呵呵,别忘了魏子明!倪欢欢她俩说破大天了,还算半个赵家人。赵雯无论于公于私,将她们拉进来,都是顾全娘家情意。 而这也是王凌迟迟没有给她们一个确定名分的原因。当时的赵家为帝都第一军方掌权派,以当时赵家的影响力,无论他们支持不支持自己,王凌都不允许元城权利中心拥有太多赵家或者说首都防御圈的印记。 虽说赵家已经倒向自己,但是别忘了,他们是夏帝国门阀,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底下都有一大堆官僚派系。说白了,王凌需要赵家政治上的支持,而不是要他们家一堆的官僚小弟。打击门阀是元城基本的国策,这些人投入元城是祸不是福,别看汉武基地市简单,但是刘标和首都门阀一比,三流都不是!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杜嵩在位,元城策划辛未政变,不仅是为了王凌可以获得大义名分,也是为了以后名正言顺清理官僚阶层的手段。 王凌顾忌和赵雯的夫妻名分,已经要留下一部分赵家嫡系,算是补偿了赵家。如果再加上倪欢欢、沈嘉嘉,那么日后清理起来,无疑是给自己添堵。 按照王凌的打算,等到打下首都防御圈,再接纳两女,到时候清理的七七八八了,自己一纸赦令,赦免几个人,既顾全了夫妻情意,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那么如果收了她们,自己动起刀子来,一大堆七大姑八大姨跑到她们面前哭诉,她们怎么办?他们如果抱赵家大腿,赵家的面子给不给,他们清理了,赵家作为最大的门阀之一,咋整?那时候赵家没倒,赵雯一个还好说,影响力有限,自己躲出去,底下官员无需太过顾及,但是现在3个!呵呵,这影响力足以左右帝国理事院部分决策,日后给他们穿小鞋……。 哪怕她们大公无私,以王凌为天,但是底下官员谁敢做绝?万一她们清算起来,他们不说被咔嚓了,怕是会被发配到哪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蹲一辈子……。 不过现在无所谓了,辛未政变顺利实施,王凌想做不敢做的事,李家都替他做了,举起屠刀一通血洗,和赵家有关系的,怀疑和赵家有关系的,全部咔嚓。魏子明那货要不是走了狗屎运,被济世军看重捞了出去(实际上是两女听闻帝都政变,找王凌哭诉,王凌暗中授意捞人,否则谁认识他是哪颗葱?也算他走运,刀子还没落下去,人就被捞走了),估计现在尸体都喂了丧尸了。 如此一来,王凌也就顺水推舟,给了她们名分。不过毕竟她们进来的晚,总要给其她人一个说法,不能一视同仁,否则不是招来嫉妒嘛,所以就封了嫔。 什么?你说有等级不好,要一视同仁。Ok,你一视同仁吧,到时候看看你的女人如何撕的血流成河吧。你给其她女人一样的地位,问问先来的愿不愿意? 公司同事都还有前辈晚辈呢,你们辛辛苦苦的付出拿5000块,结果新来的家伙直接空降,待遇和你们一样高,你们说话她还不用买账,拥有和你们一样的话语权,你试试还和她亲密无间,团结合作去吧,老员工还不瞬间报团,让这个新人滚蛋再说。 也别说王凌卑鄙无耻冷酷无情,要换了其他皇帝,妻子儿女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说扔就扔,王凌如此煞费苦心,就为了保全她们,做的已经是够好的了。 封了赵武安并聘请他为帝国资政,又封了王凌岳父和他兄弟中将参谋,在参谋部任职,最后又封了皇后,绝对对得起赵家了,没看赵武安笑的见牙不见嘴的,倪欢欢两女也是兴高采烈,在理事院接受姐妹们和宫女们的恭贺,这就说明,有时候你给的太多反而不美。 封完后宫和赵家,接着,张昭率六部官员跪下,接受大印,元城内阁正式升级为帝国内阁,将协助王凌担负起治理帝国的大任。 张昭授太和殿大学士,蔡邕授文华殿大学士、鲁肃授武英殿大学士、诸葛瑾授中和殿大学士。 张昭内阁(张昭、荀彧、华歆,张有财和赵晗去了东北已经不在内阁)和六部尚书(田丰、蔡邕、陈佳佳、诸葛瑾、蒯越、鲁肃)、许诸、典韦、马良、庞统、贾诩、郭嘉、程昱、糜竺封三等子爵。许诸典韦晋帝国少将军衔,封一等男爵,领近卫军师长职务。马良、庞统、贾诩、糜竺另领门下省侍中(少)、侍郎(少)职。郭嘉晋帝国上将军,依然主持总参谋部,这也是大元帝国唯一的一个上将了,毕竟要节制诸将领,军阶太低难以服众。 李丽领兵部侍郎兼户部侍郎虚衔,封御前令侍女官、一等男爵,主持后勤部。李燕授兵部郎中兼户部郎中虚衔,封御前惠侍女官,二等男爵,辅后勤部。 楚雄封吴侯,领吴郡太守,加金紫光禄大夫,授兵部尚书虚衔(实际上削了楚家的兵权,他家出过事,而楚颖又是理事长,影响力太大,这是制衡。赵家一样,在参谋部不直接领兵,赵家在如今的元城没多少影响力);刘标封韩侯,领关韶刺史(绿帽子换的);蔡牧封一等男,领帝国少将军衔(有个好妹子);张蕴封二等男,领帝国准将军衔;封蔡明珠为许国夫人、御侍女官(两者一个二品,一个从二品,这是要彻底不要脸了)……,原警察部王萍晋三等男爵,刑部少侍郎。 周锐、张辽、太史慈、华雄、黄忠、周泰(前文误写成诸葛瑾了,抱歉)、陆逊(接替楚雄,职务由曹彰代替。生化人部分记忆后天植入,记忆中设定为星君降世扶助王凌治世,突兀出现没问题……)、徐庶(空军)、吕蒙(元城城防军)封帝国中将、一等男爵,领集团军军长职。 郑思友、孙平、朱勇、魏延、雷铜、廖化、凌统、凌cao、王双、文鸯、陈武、曹仁、郭淮、曹彰、张任、李严、严颜、吴甏、黄祖、文聘、高顺、乐进、庞德、马延、曹休、邓艾、姜维、满宠、吕蒙、张郃、朱灵、周仓、关平、高沛晋一等男爵,封少将军衔,领帝国主力师长职(李典王平在东北,暂时不封,毛玠、秦朝夫妇张有财夫妇同样暂时不封,否则不是告诉大家,济世军是元城分部)。 丁奉、孙观、吴敦、尹礼、贾华、全琮、李巽、潘璋、徐盛、董袭、马忠、太史享、孟达、冷苞、吕翔、吕旷、夏侯恩、王平、曹纯、孙礼……受帝国准将军衔,封二等男,领帝国师长或副师长职。 李亚飞、李巍……升上校、一等男,主力团长职(功劳大,职务虽低,爵位不能亏待)。钱亮、何娟等人授帝国上校,二等男爵,主持特战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