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四节 进军青岛 (第1/2页)
“我军进入青岛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德军不能在作为一只战斗部队存在,或者回国,或者放下武器作为平民在山东生活我都欢迎!” 德国总督迈尔.瓦德克在支持不住的时候,终于邀请杨潮派兵进入青岛,与德军一起负责保卫青岛的任务。壹看书ww看w·1·cc 但是杨潮提出德军必须解除武装。 “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也知道,如果德军不放下武器,那么日本人就不会放弃对青岛的攻击,无论负责防守青岛的是中国士兵还是德国士兵。” 两人意见无法统一,谈判无果而终。 但是现在着急的是德国人,日本人不断的增兵,大口径火炮大量的往山东运输,跟德国在青岛外围修建的要塞群对轰,海军始终没有放弃封锁青岛,德国舰队被堵在里面根本出不来,就像当年俄国舰队被堵在海森崴和旅顺一样。 瓦德克跟国内交涉过后,德国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方要求贵方保证,青岛将继续保护德国舰队,并且保证不改变青岛的租借权!” 好吧,这时候德国殖民者还妄图保住青岛,想以后继续回来攫取利益。 “我只可以保证允许德国人继续管理青岛。但是德国舰队必须离开,要么是解除武装,加入中国舰队,要么离开青岛。” 对于让德国人继续管理青岛,虽然很屈辱,但杨潮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知道立刻改变青岛的管理,肯定会造成混乱,至少得等他的军队稳住了青岛的局势,并且派往青岛的管理人员已经熟悉青岛的情形后,他才会着手从德国人手里收回青岛的管理权。 意见又无法达成一致,德国人目前最看重的就是青岛的位置,他们需要利用青岛的位置。给他们的海军提供一个支撑,让他们可以在东方活跃,干扰英国人的商业船队。 谈判拖拖拉拉已经进行了一个月时间,德国人终于再次做出了让步。壹看书·1·cc要求杨潮保证不改变青岛的租借权,并且在战后立刻将青岛再次交还给德国后,他们同意了杨潮的所有要求,比如军队解除武装,海军登岸。将军舰交由中国海军管理。 12月,当欧战已经打了4个月后,中国各大报纸刊登了一个震撼性的报道,大标题就叫做进军青岛,副标题则为“山东当局收回青岛权力”。 报纸上附带着大幅的山东军队坐着火车开进青岛,士兵们在打开的火车窗口向外面挥舞军帽的图片。 山东十万大军进驻青岛,接着杨潮要求日本人立刻停止攻击,否则意味着对山东的攻击,山东军队将立刻对日军采取军事打击。 已经跟杨潮打打停停了一年多,日本人可是很清楚东北军的实力的。这可不是后世那只他们随便放几枪就不敢抵抗的东北军,杨潮可不是张学良那种只知道泡妹子、抽大烟的公子哥。 日本人紧急的质询袁世凯政府,要求他们对山东军队进入青岛做解释,甚至强烈的询问袁世凯是不是想向日本宣战。 这话他们可不敢问杨潮,要是问的话,杨潮会很愉快的回答他们。 但是袁世凯脾气也不是很好,他这次受不了日本人的盛气凌人了,有英国人支持就这么横? 袁世凯当场就摔了杯子,但也没敢说宣战之类的话,日本人在天津可是有十万大军的。随时都可以来攻打北京。 被杨潮擅自行动给裹挟的袁世凯也没办法,那是杨潮以山东的名义,跟德国人谈判的,完全绕过了他的外交部。这种军阀作风虽然让他头大,但是却只能忍下这口气,他的模范军还没有练好,还不是跟杨潮翻脸的时候。 当初他不得不交出北洋军,乖乖回老家钓鱼,可不就是因为杨潮在东北有十几万大军。让载沣可以不怕他的北洋军吗,所以一切还是实力的问题。 袁世凯只能强韧怒气,让6征祥到山东来跟杨潮谈判。 “回去问问袁世凯他还要不要脸了?他不怕中国老百姓刨了他家祖坟吗?” 6征祥刚到大石房,表达他的立场,就有人挑起来指着他的鼻子大骂。要看书1·cc 这个人当然不是杨潮。 “你回去告诉他,到时候刨他家祖坟的,我张謇是第一个!” 这个人是张謇。 杨潮派兵进入青岛,他立刻带着笔墨纸砚,高昂着头表示他认赌服输,来给杨潮当刀笔吏了。 在张謇怒目而时下,6征祥匆匆说了英日两国三个要求: “第一,山东军队立刻停止向青岛增兵。” “第二,山东当局应该遵守外交部的中立区声明,龙口到青岛一带是中立区,允许德日两国在此区间交战。” “第三,山东军队撤出青岛,否则战争中给山东军队造成的伤亡,日军概不负责。” 面对自己国家的外交部,代表着日本和英国的利益,来跟自己谈判自己国家的领土问题,杨潮感觉到是很讽刺。 杨潮随即针锋相对向英日两国提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