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除夕 (第1/1页)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过去了。 李承乾自东宫宴饮归来,回到秦王府。 此时夜已深,一轮明月高悬在长安城上,长安城内亦是点起了万家灯火。 上下交相辉应,处处洋溢着喜悦团圆的气氛。 今天是除夕,皇宫中也洋溢着喜悦之情,前年的血腥气息已然被时间洗去。 除夕这一天,唐人的仪式和活动很多,过节过得非常有仪式感。 从今天早上开始,秦王府内的侍女们早早地从桃树上摘下新鲜的桃树枝条,插在秦王府的门户之上。 她们也用金银、罗帛作材料,通过剪裁刻镂制作春书。 春书上写有五言或七言绝句,内容都是与过年、春节、春季有关。 侍女们制作好春书后,将它们粘贴于门、窗、帐、屏风等处。 李承乾看着侍女们的动作,只觉得很像是前世在孤儿院贴春联的举措。 绿珠也将他的书房,寝宫的门窗处悬挂上了春幡。 唐人认为,服用器物应顺时而变,春天的色彩应为青色,所以青幡是春的象征。 李承乾总觉这看上去很诡异,进出书房时,他总忍不住抬头看他头上的那一抹青。 绿到深处,自然青,没毛病。 今天李世民倒是做了件让他颇为感动的事,李世民亲自请阎立本在他的寝宫门前,画虎头、书聻字。 后世的《酉阳杂俎》记载:“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聻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疫病疠也。” 至于下午的驱傩则是由太常寺主持,“太常卿及少卿押乐正道西阁门,丞并太乐署令、鼓吹署令、协律郎并押乐在殿前。” 这事前还有彩排,“事前十日,太常卿并诸官于本寺先阅傩,并遍阅诸乐。” 地点是在承天门前,以晦日于承天门前傩,张官悬乐。 国傩是在宫廷晚宴活动之前进行的,将除夕的节日气氛烘托得极浓。 这仪式的规模比较大,仅配合仪式的“跑龙套”人员,被叫“侲子”,就有500人。 他们要“衣朱褶素襦,戴面具”,六人一列,列阵于承天门前。 “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 右十二人皆朱发衣白口画衣,各执麻鞭(辫麻为之,长数尺,振之,声甚厉)” 观看仪式的观众很多。 虽然是在皇帝宫殿之中举行,但仍然允许百官家属、普通百姓入宫观看。 “其日大宴,三五署官,其朝寮家皆上棚观之,百姓亦入看,颇壮观也。” 这驱傩仪式给了李承乾一种看春晚的感觉,热热闹闹的,是皇室在与民同乐。 今天李渊也从他的太极宫中出来参加了宴会,他对李承乾他们这些孙子辈还好。 对于李世民则是不咸不淡地,不愿搭理他,显然老人心中还是有怨气,不过总比前年好多了。 李世民和他谈话能嗯一声,表示他在听。 前年完全是对李世民避而不见的,父子关系难得缓合了一些。 李世民一时高兴竟写下了一首《守岁》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待晚宴结束后,李承乾又和家人玩了会“藏钩之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