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弹琴、读书 (第1/1页)
“哎,收音机看来是修不好啦!” 李建国终于放下手中的收音机,有些可惜地道。 “要是方便的话,麻烦帮忙引荐一下!”,李秉仁很客气地道。 “你们能不能见到青娃,得看缘分!”,李建国道。 “当初我上山三次,才见到李师呢!”,顾存明道。 “碰碰运气吧,今天不成明天再来!”,李秉仁道。 “都是山路,能抗得住不?”,李建国道。 “可以的!”,李秉仁点头道。 “老李,有你这个村支书在,我这个县高官都没说话的份!” 陈潮平进门还机会开口,笑着对李建国道。 “哈哈……,谁让李家坳有个李长青呢?”,杨怀鸣道。 “不愧是省委来的,说话就是中听!”,李建国道。 “咱们出发吧,路还远着呢!”,顾存明提议道。 “辛苦啦!”,李秉仁道。 山村里的支书面对一群领导却能谈笑自若,李秉仁对未见面的李长青又多几分期待。 隐居山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国学大师究竟是什么样? 山路难行,高山耸立,就像是一道天然屏障。 李建国步伐矫健轻盈,而李秉仁等人则勉力咬牙坚持着。 上山、下山,又有一条崎岖的小路。 耳边一阵微风起伏,远处传来缕缕琴音。 悠悠扬扬,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哗哗地流着。 不时调皮地激起一朵朵浪花,碰碰岸边的石头打个招呼。 李秉仁等恍若置身在山间的溪流之中,顿觉清凉舒爽、心旷神怡。 就连登山产生的倦意都在琴音中消散几分。 “青娃的琴声,看来你们运气不错!”,李建国道。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杨怀鸣由衷地赞道。 “李师犹如一座宝库,值得我们去挖掘!” 顾存明也是第一次听见李长青的琴音,流露出深深的向往。 众人循着琴音,穿越弯弯曲曲的草丛,又听见朗朗的读书声。 “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 “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 “从善如流,下善其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出自《春秋左氏传》,书声中灌输做人要态度端正、敦厚诚信的理念。 而从政有如农民种地,播种之后,刮风下雨,阴天阳时,无不上心。 采纳意见就像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不接受贿赂、不放纵情欲。 帮助别人不知疲倦,追求善行没有满足。 杨怀鸣、陈潮平等听着振聋发聩,面露愧色却若有所悟! 身为人民公仆,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 “如此读书声,完全当得起国学大师的称号!” 李秉仁听着亦受益匪浅,极其认同地道。 一行人还没走到路的尽头,就闻见浓郁的花香。 走出草丛后,但见一间简陋的小木屋。 木屋左边有一片竹林,竹林之下种植着高洁的兰花。 一位青年男子坐在竹林之下,弹琴读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