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钱 (第1/1页)
余力威,摄影师,香|港人。父母都是爱国分子,建国后一直在国内,特殊时期回到港城,受到父母的影响,余力威对内地充满好奇,总想探究一番。 92年余力威刚从比|利时国立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就跑来京城拍了一部纪录短片,当时正是亚运会后的京城,他的题材就是京城周边的大篷车表演,两块钱一张票的那种。 余力威毕业回港后,进入港城娱乐行业,入行也有几年,但他运气不好,正赶上港城电影逐渐衰落,没参与过什么像样的制作,一直在一些低成本的三级片、鬼片、屎尿屁喜剧片里做摄影助理。 他对大陆一直很感兴趣,老想来看看,来拍点东西。 终于两年前获得了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辅导资金,来京城拍了一部讲述流浪艺人的短片《美丽的魂魄》,并拿到了去年港城独立短片展的一个奖。 也正是在这个短片展上,余力威认识了同样凭短片《小山回家》获奖的贾璋柯。 俩人相谈甚欢,惺惺相惜,于是合组了一家小电影公司,这次贾璋柯拍摄【小武】的资金,就是余力威拉来的,一笔三十万的“巨资”。 贾璋柯看向大家说道:“因为资金紧张,我决定用16毫米的胶片拍摄。”。 顾挣皱眉道:“可是16毫米的胶片拍摄出来的画面放到大屏幕上面会变得模糊,粗糙,很影响观影呀。”。 现在这个年代拍电影用的都是胶片,可是胶片跟胶片那也是有很大差别的。16毫米的胶片就是最差的那种,一般是用来拍摄新闻,或者是在教学当中使用,因为便宜。 主流电影拍摄使用的一般都是35毫米的胶片,35毫米胶片拍摄出来的画面在色彩饱和度、还原度和画面流畅性都无懈可击,在大银幕上画面看着很是舒服。 贾璋柯一脸无奈道:“如果用35毫米的胶片,即使我尽最大努力控制耗片比,我也不敢保证钱够用,最大可能就是咱们电影根本就拍不完.”。 说道用胶片拍电影,就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耗片比。 用胶片拍摄电影控制耗片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钱,没钱的剧组要是敢浪费胶片分分钟歇菜,根本活不下去。 35MM的胶片,一本是400尺,大约能拍摄四分钟,而一本胶片最便宜的也要一千,用主流的柯达彩色胶片,得一千五左右。 电影【小武】一百分钟算,耗片比五比一,光胶片钱就得十九万,这只是胶片的钱,剩下十一万块想支付完其他开支完全是做梦。 一个剧组的开支可不止胶片钱,演员的片酬、吃饭、住宿、用车、服装、道具、剧组其他工作人员薪酬等,这些加起来可不是小数。 三十万的资金想拍一部一百分钟的电影长片,用的还是35毫米的胶片,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因此贾璋柯决定用16MM的胶片。 顾挣不甘心的看着贾璋柯问道:“就不能再找笔钱吗?”。 贾璋柯没有说话,找不到呀,现在的这钱还是余力威从港城帮忙找来的,要是能找到他早就去找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