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八章 将功赎罪 (第1/1页)
吃完中饭,如约去城西看戏。 镇上和附近几个村的男女老幼早来了,把偌大的打谷场挤得水泄不通,连周围的几棵杨树上都爬满小孩。 戏台前摆着四张八仙桌,桌上摆满花生、瓜子、果脯、芝麻糖和云片糕,韩秀峰一边拱手给本地父老拜年,一边在顾院长、王监生等乡绅拥簇下入座,坐下来寒暄了一会儿,戏班班主上台给众人拜年,拜完年便起鼓开锣。 本地的戏果然与京戏不一样,只有一个小旦与一个小丑对唱,唱腔都带着nongnong的本地口音,要不是顾院长和王监生讲解,真不晓得他们唱的是玉蜻蜓。不过唱腔却很细腻,听着别有一番韵味。尤其散场时的那段拔根芦柴花,曲调轻快活泼,真让韩秀峰大开眼界。 许乐群既不是官老爷也不是本地士绅,没资格往前凑,只能跟百姓一样挤在后头。 不过他一点也不在乎,因为他跟韩秀峰一样没心思看什么戏,在后面东张西望了好一会儿,总算见着了同样在找他的人。那个前些天在衙门口卖花生的大汉,不动声色挤到他身边,一边跟着人群往镇上走,一边低声问:“许先生,客人到贲家集了,什么时候让他们过来吃酒?” 许乐群探头看了看正在一帮乡绅们拥簇下往镇上走的韩秀峰,摸着鼻子道:“盯着衙门,我什么时候跟韩老爷走,你什么时候喊客人们来吃酒。” “好的,我走了。” “等等。” “还有什么事?” “镇上的酒不好,客人到了请他们直接去钟家庄。” “明白。” 许乐群回头看了看大汉,随即跟啥也没发生过一般加快脚步,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快到石板街南口时终于挤到了韩秀峰身边。 “韩老爷,您觉得本地的花鼓戏怎样?” “不错,挺好,真是大开眼界。”韩秀峰感叹了一句,又好奇地问:“许先生,刚才你跑哪儿去了,我还想着一道去的,咋一到打谷场就见不着人了。” 许乐群带着几分尴尬地说:“我就在你后头,见那些乡绅围着您,我没好意思往前凑。” “怨我,光顾着跟他们说话,竟把你给忘了。” “韩老爷千万别这么想,在后面看其实蛮好的,坐前面反而不自在。” 正说着,衙门到了。 韩秀峰绕过仪门走进院子,只见张大胆穿着一身官服,挎着牛尾刀,正同他手下的三个汛兵在检查堆在墙角里的水火棍、长矛和几十根不晓得从哪儿找来的棍棒。苏觉民从泰州请来的两个绿营兵正在用裹着布的铁条擦枪管,大头嫌水火棍用着没从巴县老家带来的扁担顺手,正在余有福指点下往扁担一头缠布绳。 平时负责管账和采买的潘二也一反常态地拿起牛尾刀,正在院子里挥舞着,显然想赶在大战前先练练。储成贵等昨夜当值的皂隶弓兵全被喊回来了,正同姜槐等今天当值的皂隶弓兵们傻傻的站在一边不敢吱声。 “少爷,这是您的,我磨了一下午。”大头等的有些不浪费,一看见韩秀峰就跑回大堂拿来一把牛尾刀。 韩秀峰接过刀拔出来看了看,回头笑问道:“许先生,你要不要带一把刀防身?” “韩老爷,我就不用了,我手无缚鸡之力” “那到了地方之后你就跟在我身后。” “谢韩老爷关照。” 张大胆迎了上来,拱手道:“韩老爷,一切准备妥当,就等胡家舍那边的消息。” “好,一有消息我们就启程。”韩秀峰想了想又说道:“不过不能饿着肚子去,长生,宵夜做了吗?” “千步正在做。” “船呢?” “大队人马过河的渡船找好了,船家正在渡口等我们。张老爷担心走漏风声,胡家舍和七里甸的船没找。” 张大胆连忙道:“韩老爷,我们到了之后肯定要歇一下再动手,等我们到了之后再让保正甲长去找船来得及。” “行,就这么定。”韩秀峰转身看着储成贵道:“成贵,把班房里关押的人犯全带出来!” “全带出来?”储成贵大吃一惊。 “全带出来。”韩秀峰点点头,随即走到大堂前。 张大胆手扶刀把跟上去站在他左侧,潘二、余有福、大头和张大胆手下的那两个汛兵则很默契地招呼姜槐等皂隶弓兵在院子里围成一圈,连苏觉明从泰州请来的两个绿营兵都把鸟枪架上了,做好弹压的准备。 储成贵不敢再问,连忙从潘二手里接过钥匙开门。 “出来,全给我老实点,排成一队站好!” “起来起来,大白天的睡什么觉,出来,不要挤,一个一个往外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