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0【请柬】 (第1/1页)
...... 从去了九龙秀茂坪资助学生的家后,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霍耀文除了照常在学校教书以外,剩下的空闲时间,就是跟罗巧珍和基金会的几名外派考察人员一起,走访了第一批一百七十三名需要资助的学生。 第一批资助名单,基金会财务处的人计算了一下,按照现在学生读的年级,如果全都读到书院或者大学毕业的话,平均每个人需要1.1万港币,总计花费180多万。 听到财务处的人统计的金额,让霍耀文头皮有些发麻。 一个学生还看不出来什么,可将近两百个学生,三四年的花销就需要一百八十多万。 这也太多了吧! 不过幸好不是一次支付,哪怕是最快大学毕业的学生,最少也要三年的时间。 可就算如此,霍耀文也开始为基金会的未来着想了。 如果单纯靠霍耀文在港大出版社的分成来维持基金会的运转,这根本不现实,往后需要资助的学生肯定会越来越多,想要让基金会长期经营下去,那么就必须要对外募集资金。 或许是因为有了这一个星期的了解,霍耀文倒是对自己成立的这个教育基金会,多了几分感,不再像之前那样,只当它是提高自己名望的一个机会。 ... 翌,基金会内。 “咔嚓。” 罗巧珍捧着文件打开办公室的房门走了进来,看到霍耀文坐在那,她道:“会长你什么时候来的?” “哦,我刚过来。” 霍耀文低着头回答了一句:“罗理事,资助学生的名单有没有派人送到周爵士哪里了?” “前天就让人送过去了,现在我想周爵士应该已经看了吧。” 罗巧珍也没多说这事,话道:“会长你来的正好,我这事要跟你汇报一下。” 霍耀文抬头问道:“什么事?” 罗巧珍坐在他的面前,把手上的一份文件放到了霍耀文的跟前:“这是最近几天向我们基金会申请助学金的名单。” 霍耀文皱眉说道:“申请助学金?我不是说过了吗?我们暂时不接受任何的申请,只会从各个学校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 “这我就不清楚了。”罗巧珍耸耸肩,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霍耀文翻开文件看了一眼,申请的人还多的,有二十多个,资料也都有,看上面的信息,似乎每个人的家庭都困难的。 “往后申请的资料,只接收不回复,找人专门统计登记在案,以后可以考虑优先从这里面筛选出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 霍耀文把文件合上,看着罗巧珍说道:“但是要记住一点,申请的资料,一律不准同意,必须要派人去多方调查清楚,经过严格审查才能批准。” 罗巧珍道:“我已经再三嘱咐下面审核的员工,每个资助的学生都务必要严格审查。” 霍耀文点点头赞扬道:“嗯,你做的很好,这方面一定要严格才行。” “我知道的。” 罗巧珍应了一句,忽然想到一件事,又说道:“对了会长,周爵士早上发来了一封请柬。” “请柬?” 霍耀文面露诧异之色。 罗巧珍起走到书柜边,从里面抽出一份红色的请柬,递给霍耀文道:“是慈善宴会的请柬。” 慈善宴会? 霍耀文接过请柬,打开来一看,时间,地点都有,内容是以周希年的口吻邀请自己参加这个星期周六,位于港岛中环文华酒店举办的一场慈善宴会。 ...... 自从张婉君写的《解忧杂货铺》在《文学世界》杂志上刊登出去后,从杂志的销量上倒是看不出来什么,毕竟还只发行了三期,可每天都有大量的信件邮寄到文学世界。 这些来信都是读者写给张婉君的。 不过奇葩的是,大部分的来信都是感咨询,仿佛是把张婉君当成了感讲师,浑然不知她今年才十九岁,都没拍过拖,哪里会什么感解读。 对于这种来信,张婉君每天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对每一封信进行一一回复。 往往一天坐在那,什么都不干,就是专门给那些读者回信的。 这事霍耀文开始还不知道,一直到姚文杰打电话给他,说《秋天的童话》已经开始宣传,后天就会正式在港岛铺货销售,台湾青木出版社那边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从公司拿着样品书找到张婉君准备跟她说起书要发行的时候,才从张婉君嘴里得知,自己这个傻乎乎的表妹,居然给每一个读者邮寄来的信,都一一进行回复。 霍耀文苦笑了两声,对自己这个傻表妹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读者来信那么多,每个都回复,那还有时间写书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