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摇号 (第1/1页)
轮阅申文学的报告,开启了本次教育局班子成员例会的序幕。 这是教育局有史以来开得最长的一次例会。 远在海岛的申文学不知道,她的报告只是一个契机,桃李市的教育接下来发生了许多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的改变,首先一点便是,将在桃李市新一年秋季市区初中招生工作意见中纳入一条:连续六年在银山中心小学就读的毕业生,可直接升入桃李市第一中学就读。 桃李市一中,那可是无数家长挤破头都想让孩子进入就读的学校,可是就读门槛颇高,需要有城区户口,方能得到一个摇号的机会。买房移户让许多人止步,而对于海岛上的家长们来说,更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而现在,这件海岛上的人们连梦都不敢做的事情却被纳入桃李市新一年秋季市区初中招生工作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中,躺在韩科校长办公桌上。 韩科校长喊来教导主任和辅导员,指着征求意见稿上的这一条,兴高采烈说道:“这还有什么意见?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 教导主任高兴归高兴,还是有些不放心:“校长,你说这条意见会不会被其他人否决?” 韩科校长摇头笃定说道:“读书是好事,能帮到海岛上孩子们读书这件事,更是功德一件,不会有人反对的,而且既然已经写到征求意见稿中,想必教育局那些领导都经过慎重考虑的,征求大家意见也不过是走一个流程而已。” 五十多岁辅导员老脸上开满开心的菊花,他表示:“可以把这个好消息提前告诉全校的老师和同学,尤其是今年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可是赶上好时机了。” 于是,校领导们等不及第二年开年的招生工作意见定稿,就把这个喜讯在学校里分享开来。 申文学没有像杜云舒那样喜形于色,不过也暗戳戳得意了一把。她知道这个好消息是她亲自推动的。 那天,在人民剧场楼道里,华建敏和颜悦色对她说:“回去等消息吧。” 她答:“希望是个好消息。” 果然是个好消息。 “老师,你知道那个好消息了吗?”放学的时候,莫小童找到正在海边拾荒的申文学,问道。 申文学没有停下手上的工作,她一边将一截蜿蜒的枝干从海水里拖上来,一边脱下手上的珠串往枝干上一挂,对莫小童说道:“那个消息就和这个作品一样漂亮。” 可是莫小童却没有开心的感觉:“到城里读书,我就得离开我meimei了。” 申文学一颤,她了解地拍拍莫小童的头,少年的身高已经直逼她。 “如果不去一中就读,去其他乡镇的中学就读,你也必须离开你的meimei啊。你放心,meimei有外婆呢,还有我和杜老师啊!”申文学的笑容如和煦的阳光,耀眼而不灼伤。 莫小童脸上有一种释怀的表情,他笑起来露出他的大白牙:“申老师,谢谢你!我……” “爱”字说不出口,少年自觉rou麻,自己红了脸。 看着少年突然流露腼腆的一面,申文学“噗嗤”一笑,嘱咐道:“到时候去一中,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才是你的出路。” 莫小童想点头,心头却不肯抱着乐观。 他失去了mama,爸爸又不靠谱,亲眷们各有各的难处,他固然喜欢读书,可是钱呢?虽然是九年义务教育,免除了学杂费,但是想考出好成绩,没有丰富的练习资料怎么成?买资料要钱,他在学校里住宿吃喝拉撒都要钱啊! 申文学再一次了然地温柔地说道:“小童,我和杜老师都会帮你的。” “老师,我不能一直拖累你……” “我们会帮你去找愿意助学的企业家、大老板,老师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只要你愿意学,肯学,一定会有人愿意帮你的,小童,你要相信一句话——天助自助者,一个人只有自己不放弃自己,自强不息,别人才有帮你的可能,否则,如果你自己自暴自弃,就算别人愿意拉你一把,也不知道你的手在哪里啊。” 年轻女老师的谆谆教导如四月的春风,少年只觉豁然开朗。 还记得自己从前并不是一个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学生,曾经的他是土生土长的海岛孩子,也顽皮,也捣蛋,上课不爱听讲,回家不爱写作业,mama头疼,老师嫌恶,三年级的时候申老师来了,她长得那么好看,像天上的仙女;她的性格那么好,总是对他温言温语,他犯错,哪怕是故意的,她也不会拿起鞭子;她的课堂那么有趣,他不想听不想听,但是忍不住就听了进去,就像蒲公英被风一吹便愉快地飘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