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18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3节 (第2/3页)

也只能独善其身。从另一个角度说,展禽的年代,还可以独善其身。可是,当世界越来越混乱,人们越来越贪婪之后,独善其身就成为一种奢望。这个时候,即便你能够看到历史的未来,你也无力改变,所能做的不过是竭力延缓灭亡的到来。

    并非只有小国才有这样的困惑,大国同样。

    有些人,他们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是至少他们努力了,不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智慧,而是他们缺乏足以改变历史的力量。

    展禽去世三十年,这一年是鲁成公元年前590年,郑国的公子发生了一个儿子,公子发是谁就是子国,郑穆公的儿子。子国的儿子取名公孙侨,字子产。

    子产从小的性格很有主见,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

    当时的郑国,正是穆族独掌大权,子国为卿,和几个兄弟一起管理郑国。见第四部

    第140章

    到子产二十四岁那年,郑国正卿子驷派子国和子耳攻打蔡国,蔡国当然不是对手,结果,郑军活捉了蔡国的司马公子燮,得胜回国。

    国家打了胜仗,抢了不少东西回来,郑国人民欢欣鼓舞,载歌载舞。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哪个国家也不会嫌财产多。

    所有人都高兴,只有子产一个人很忧愁。

    “侨,大家都高兴,怎么你愁眉苦脸”子国召开了庆功宴,亲朋好友请了一大帮,大家都在溜须拍马,高高兴兴,就看见儿子不高兴,所以子国当时问他。

    “爹,小国夹在大国之间,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武力啊,我们动用武力并且获得胜利,这不是好事啊。如今我们击败了蔡国,楚国一定会来讨伐我们,楚国来了,我们能不投降吗投降了楚国,晋国人肯定会来啊,到时候我们又只能投降;然后楚国人再来,然后晋国人再来,然后”

    “打住打住,你小兔崽子懂个屁。国家大事,自然有国家领导人来考虑,你不要在这里胡说八道,当心定你个妖言惑众。”子国大怒,立即制止了子产。

    子产不说话了。

    而子国心里明白,儿子的话是对的。

    果然,当年冬天,楚国人就打上门来,郑国只好投降。第二年,晋国入侵,郑国再次投降;紧接着,楚国人又来,郑国又投降。

    占小便宜吃大亏,就是说的郑国攻打蔡国这回事。

    两年之后,郑国发生了西宫事变见第四部

    第140章,尉止等五大家族发动政变,在西宫劫杀了正在开会的子驷、子国和子耳。

    政变的消息传出,子驷的儿子子西公孙夏立即率领随从杀到了西宫,这时候叛乱分子们已经逃入北宫。子西先收殓了父亲的尸首,随后回到家中分发皮甲,准备率领家族力量攻打北宫。可是,晚了。为什么说晚了

    原来,在听说子驷被杀之后,子驷家里一片恐慌,不知道叛乱分子会不会杀过来。而子西急匆匆出去,家里就乱成了一锅粥,谁也不知道子西这趟出去是不是也会被杀。怎么办

    “跑吧,逃命要紧。”有人一声高呼,大家纷纷响应。

    于是,子驷家里逃得个七七八八,不仅逃命,还纷纷顺手牵羊,把家里能搬的东西也都搬了个七七八八。

    子西傻眼了。

    再来看看子产是怎样应对的。

    子产听说西宫政变,父亲被杀,大吃一惊。不过,他并没有慌乱。

    “关闭大门,把贵重物品藏好,保护好仓库,全体人员准备坚守,防备进攻。”子产下令,首先做了防守的准备。

    防守准备做好之后,子产整顿战车,一共十七乘战车,然后开了家门,率领战车杀奔西宫,在那里收殓了父亲的尸体,直接进攻北宫。

    这个时候,子蟜率领国人前来助战,两下合兵,迅速击溃叛乱分子,攻占北宫,平定了叛乱。

    叛乱平定了,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西宫事变的缘起固然主要因为子驷等人欺人太甚引发尉止等五个家族的报复,但是同时也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当时的郑国六卿都是郑穆公的后代,六卿之间就是叔侄两代人,看上去亲密无间。子驷、子孔和子国是兄弟,子驷为正卿,为国家执政,而子孔对子驷一向内心不服,因此这次政变,子孔暗中为叛乱分子提供了情报。

    现在子驷子国被杀,子孔成了辈分最高的人,正卿毫无疑问由他来担任。不过,子孔还不满足,他把所有大夫都请到了朝廷,起草了一份盟书,盟书上除了规定大家各守其职之外,额外要求大家都要无条件听从子孔的命令,效忠子孔。这哪里是盟书,这是效忠誓言。

    没有人签这份盟书,大家本来就有些怀疑子孔是叛乱分子的卧底,如今再搞这一套,这简直已经不是个普通的卧底了,这简直就像要篡位了。

    群情有些激愤,要不是看在子孔辈分高的分上,大家早就一拥而上把他给砍了。

    子孔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已经在调集家兵,准备来个关门打狗,把自己的侄子们和一帮大夫们都给杀了。

    双方谁也不肯让步,形势十分危急,一触即发。

    在这个时候,子产挺身而出了。

    子产找到子孔,劝说他把那份盟书烧掉。

    “那怎么行我这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啊,大家一反对,我就烧了,以后还怎么管理国家”子孔讲起大道理来。自古以来,大凡为了私欲的,都会讲大道理来给人听。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子产继续劝说子孔。他说:众怒难犯,**的**难以达到,这两项事情放在一起,大家都很愤怒,而你**的**又没有边际,国家就很危险了。你烧掉盟书,大家平静了,也没有人来跟你争权,不是很好吗何必要搞得这么紧张呢

    子孔想了半天,也觉得得罪人太多不是个办法,既然这样,顺坡下驴吧。

    于是,子孔焚毁了盟书。大家也给子孔一个面子,承认他的执政地位。

    两件事,反映出子产的临危不乱来。

    成为国家领导人

    转眼间又是九年过去,这时候子产已经是三十九岁,还是一个普通的大夫。其间子孔很欣赏他,几次要任命他为卿,都被他谢绝了。

    子产知道,郑国的权力场还要洗牌。当时郑国的权力场上分为两派,子孔为首,加上子然的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