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凉王前传_第30章 西蜀左相府拆迁事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西蜀左相府拆迁事件 (第1/2页)

    在晏子出使西蜀之前,西楚明贤帝‘熊负刍’就以‘一国左相,岂可居青瓦灰砖旧屋’为理据,提出要为他翻新那座建于七十五年前的相府旧宅,但被晏子以‘冬暖夏凉,尚可居之’为由,给拒绝了。

    楚帝等晏子走后,亲自微服私访去相府查看了一番。

    看过那间在晏子口中被称作是‘冬暖夏凉,尚可居之。’的西楚左相府之后,楚帝鼻子一酸,眼泪都差点儿哭了出来。

    相府的正门,还算周正。朱漆大门和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一看就是经常有人擦拭打理,墙壁也是平整清洁,并没有什么污损破败。

    单看相府正门,倒真和晏子说的一样,没什么有失‘楚国体统’的地方,的确是‘尚可居之’。

    但凡事最怕‘认真’二字,

    西楚贤明帝这一次就认真上了。

    他看过了晏子的左相府正门之后,又‘进去’逛了一圈儿,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堂堂西楚左相的相府之内,除了前厅和正堂,布置得还算中规中矩‘勉强看得过眼’之外。

    其它如书房、卧房、厨舍、后园,简直是‘惨不忍睹’。

    晏子书房里的书案、坐椅、书架、文书四宝,除了书写用的纸张外,没有一样不是身有残缺的。

    书案和坐椅都是缺‘腿’垫砖的残旧之物,

    书架干脆就是用木板、灰砖‘拼搭’而成的。

    毛笔是用麻线把最便宜的‘猪鬃笔头’捆扎在削好的木棍上,自制而成。

    墨是那种画馆书局里‘手抄经卷’用剩下的‘墨碎’。

    砚倒是一方中品的江东石砚,就是缺豁了一个砚角。

    书房里也没有什么茶画琴棋的雅物,

    只有一只粗瓷大碗,晃晃悠悠的扣在一把大号的‘白陶缺盖儿’茶壶上。

    晏子的左相府里没有仆役房一说,

    因为左相晏子住的卧房和仆役侍卫们住的房间都是一样的简陋。

    晏子因身矮貌异,所以虽年近四十,却并未娶妻,其父母亦早丧。所以,左相府内的后宅,也被晏子推平,扩宽成了后园的一部份。

    后园里没有假山怪石,也没有奇花异草。一小片用鱼网和栅栏圈起来的鸡棚里养了十几只下蛋的芦花黄。

    余下的一大片园地上,修了一座大大的鱼塘,里面养的都是青灰色的‘鲫鱼壳子’和一种生长繁殖极快的水草。

    楚帝不是那种‘何不食rou糜’的昏君,他一看晏子后园的布置就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鸡粪可以喂鱼、水草不只是鱼的饲料,也可以喂鸡。若是焯水清炒或煮汤,人食之,亦可清热下火,散瘀顺气。

    鲫鱼壳子虽然rou少刺多,但生长繁殖极快,又耐严寒酷暑。并且以其烹汤,性甘平和,补中益气,是贫家小户的大补之物。养之,则四季皆可食之。

    芦花黄所下之蛋,虽多为‘枚小皮薄’的白蛋,但较之其它两日一蛋、或是三日一蛋的蛋鸡,它每三日可产五蛋,胜在量多。

    晏府自养自种的这些鸡、鱼、水草,就可让府中包括西楚左相晏子和护卫仆役在内的十几人,食而补身,自给自足了。

    最令楚帝意外的是左相府的厨舍。

    本来看了书房、卧房、后园之后,西楚贤明帝实在是不忍心去相府厨舍一看了。

    这相府都穷成这样了,厨舍里说不上得寒酸成个什么样子呢。

    可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一国人皇也不例外。

    最终,楚帝还是进了左相府的厨舍一观。

    令楚帝大感意外的是,相府的厨舍与他之前看过的书房、卧房、后园相比,简直是富得流油!

    各类风干的腊鸡、腊鸭、腊鹅、腊肠、腊rou、咸鱼、咸蛋。

    各种干菜、山蔬、河鲜鱼虾、野果。

    米面粮油成缸,干柴木薪成垛。

    还有三五个中年妇人正在厨舍里把用‘香油’炸好‘细面’放在通风处‘虑油风干’。

    京中盛传,晏子虽‘衣廉住俭’却好‘口腹之欲’,今日看来,空xue来风,未必无因啊。

    陪楚帝一起‘潜入’左相府的大内高手,曾被派驻到左相府护卫晏子一年之久,他见楚帝面色不愉,连忙‘聚声传音’向皇帝陛下,细说分明。

    原来,左相府虽在内城,却地处内城边缘,严格来说已经算是建在了外城。

    周遭前后左右都是些普通民户,并没有其它的公卿府邸建在此处。

    厨舍里的那些食材,都是居住在附近的邻舍民户送予左相晏子的。

    自己刚来相府护卫晏相时,也曾心内奇怪,都说晏相清廉,爱民如子。怎么还收了百姓这么多东西呢?

    后来,在府内呆得久了,才知道‘第一,左相府只收相府方圆一里之内近邻的东西’。并且不收贵物,只收各乡邻自家日常所食所用之物。此举一能杜绝有权贵富户借近邻之手行贿,二能让晏相随时了解物产民情。

    第二,皇帝陛下每次赏赐晏相的金银珠宝,晏相都会在谢恩之后,再求督赏司的大督司把金银珠宝换成米面rou炭和一些药材布匹。

    然后晏相会把这些东西留够日常自用的份额,余者皆分予邻户和城中百姓。

    晏相此举,其用有三。

    一可贴补接济城中贫寒百姓。

    二是晏相在送那些东西时,都会告诉百姓这是陛下您送予城中百姓的,他只是给陛下您跑腿儿的,致使城中百姓无不感念陛下恩德。

    三是满城百姓皆与晏相亲熟,京中但有风吹草动,事无巨细,皆有百姓告与晏相得知。如今京中吏治清明,盗匪禁灭,权贵不敢凌霸百姓,皆与此密不可分。

    至于那些在厨舍里的中年妇人,她们的浑家,都是戊守国边的军汉。她们用香油炸制的‘细面’,也不是给左相吃的。

    而是在相府炸制风干之后,再披红挂彩,从正门运出,送到城中那座晏相命兵部出资所建,把全部利润皆用来补贴西楚边军家眷的‘太平楼’售卖。

    本来二十文钱一碗的‘香油清汤素面’,因在相府厨房所制,更从相府正门‘披红挂彩’而出,在太平楼里卖到五十两银子一碗,都供不应求。

    好些个达官显贵、商贾巨富为了能自抬身价,标禀自己府上有西楚左相府里的吃食,都是整车整车的买,甚至有他国行商也慕名而来大批定购。

    此举让京中边军家眷的日子好过了不是一点半点,那些戊边的军汉也从此再无顾之忧。

    晏相说这是‘羊毛出在狗身上,取之于民,还之于民。’

    楚帝听了大内高手‘传音入密’的禀告之后,脸上的不愉之色,烟消云散。尤其是听到那句‘羊毛出在狗身上’时,也不禁莞尔一乐,这还真是那位有时诙谐风趣,总有妙语的晏相国能说出来的话。

    但笑过之后,这位西楚贤明帝的眼圈儿又红了,不是他熊负刍眼窝子浅,换了哪国的皇帝,有晏子这样清廉贤明、替君养望、为君分忧的左相,也都会感动不已。

    在离开左相府前,楚帝发现了一件‘怪事’。

    他和那位大内高手是在天刚一擦黑的时候‘潜入’左相府的,那个时候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

    当然,以楚帝二品宗师的身手,就算是白天也不用担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