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晚明军饷转运与理饷官员贪腐之弊端以毛文龙所主东江军镇为例 (第2/2页)
军饷只有银十一万两、米二十万石,在辽民归附日多,东江军队逐渐扩充的情况下,毛文龙不得不寻求朝鲜接济,并向商人赊贷。 他又以东江兵已近五万为额,请朝廷发饷百万,并如登莱、天津定岁额粮饷:“今臣有江、津、浙、直、南北游营、征东等处南兵八千员名,挑选辽兵三万七十(千)余名,再用招练辽兵二千余名,业共四万七千余数,其募足五万亦易易矣!然以五万官兵,计足一岁之饱,并盔甲、军火、器械、马匹、船只等项,应总一百五十万两,方得够用。今臣止愿请一百万两权宜应用,一切兵马、船只、军需等项,悉皆具足,更弗烦庙堂一事”。(《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卷2《天启三年十月十五日具奏》) 户部覆议,定岁饷四十万,内登莱分给饷银二十万,天津、登莱本色米豆二十万。 天启四年五月,熹宗下谕“仍传与户、工二部并专督辽饷等官详确毛帅如果缺粮、缺器真情,并拨船只、应用器械一并速发,解至军前应用,不得迟滞,有误军机,责有所归”。(《两朝从信录》卷22) 七月,毛文龙进呈海外地图并陈战守、粮饷、军需事宜,得旨“饷银紧急,著遵屡旨措处给发,器、甲、火药并天津本色粮布俱速解给”。十一月,又下旨接济毛文龙“岁运粮米,务各二十万实授数目”。(《两朝从信录》卷23) 在“今之议东事者,无不以接应毛帅为第一义”的舆论环境下,天启四年东江镇的军需压力有所减轻。 但是,到了天启四、五年,逃亡辽民大量地涌入铁山、皮岛,敌后战场的军队又大为扩充,这样的军需供应还是不够用。 天启五年五月,据巡历皮岛情形的光禄寺署丞郭自维称“器械未备,甲胄未全,归附辽民扶老携幼,啼号惨楚,尤不堪闻,则粮饷亦未尽足也”。(《明熹宗实录》卷59) 天启五年三月,毛文龙向朝廷讨借京营龙机尾炮,诏旨允给一千门。 六月,毛文龙在上揭说“职原所报兵丁七万六千有余,今且民归日众,增兵日多,共计兵丁十七万有余,此固往来客商之共见,天使亲临之目击者,均取给于天津二十万之粮,山东二十万之饷。且二十万饷银之内,江淮、旅顺等营分去十三万有奇,再添入南北二游营又分三万有奇。止遗三万有奇之饷,给十七万有余之辽兵,毋论月糜不得一两五钱,即以一岁计之,一人不过二钱耳。况津运分派于山东十万石者,尚未知何日督发到岛,以救此张颐代哺之兵丁”。(《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卷4《天启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具揭》) 七月,毛文龙请求裁撤登莱、天津新设之兵,因为“奴断不能舍骑登舟,不如尽为撤去,以其饷实于东边,每岁定以一百万之额,及时解运到鲜”。(《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卷4《天启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具奏》) 作为交换条件,毛文龙更自诩两年可以平辽。(与之相比,袁崇焕的“五年平辽”根本不能算作信口开河) 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饷,毛文龙更开始与主政的阉党勾通交结,广为贿赂,他在朝廷的活动很快便起到了效果。 这年八月,熹宗念海外乏饷,发帑金二十万。 十一月,毛文龙又请求太监驻扎登莱督发粮饷,其意一方面在为阉党示好,一方面则是“欲钱粮之济”。但是国库空匮,即关门诸镇岁饷六百余万,尚不能支,而复欲凑足百万,诚有不易言者”,户部建议从新饷库内挪借五万两,并裁汰蓟州、密云、永平三镇新兵以其饷拨给海外,“上从之”。(《明熹宗实录》卷66) 天启六年,虽然敌后战场的牵制之名受到严重的质疑,但是由于有阉党在朝廷当靠山,军需的供应有增无减。 天启六年的海外军饷,据户部尚书郭允厚称“于旧额本折四十万之外,又加一十万六千,其中系部库解发者五万,系东省拨给者折色二十万、本色十万,悉登莱裁兵拨给者六万六千”。(《明熹宗实录》卷78) 正常情况下,四、五月间是津运开洋的时候,但是从上年十月至该年五月,八月时间里天津海运颗粒未到,至闰六月,天津粮船只有十四、五只,沿海各岛已经交卸,而到铁山者只有一、二只,该年实际解到的只有一半,毛文龙不得不向朝鲜贸米为济。 这年五月,毛文龙上疏请饷一百万粮、米一百万石:“今者京库山东之岁饷已有四十万两,再加六十万两;津运之截漕向止十万石,今请加二十万石,山东之价买杂粮岁定十万石,总得四十万石。再有不足,索之屯田,并准于淮胶等处自为设处买运。其军火、器械、农具、防牌等项,不必官商置办,竟以部银岁给十万石,听东江自造。沙虎船业蒙准造一百只,今请加沙船九十只,六十只,共得二百五十只”(《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卷5《天启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具奏》) 七月,毛文龙再次疏请速发钱粮、器械:“臣请饷一百万两、米一百万石,皇上止许以本折色各二十万。内南兵每岁支领十四万,而北兵仅领五万有余。天津岁运米二十万石,而去年止运到十六万余,其中尚有漂没腐烂者。至于山东岁派二十万两,天启四、五两年俱系理饷都司毛应时、韩文翼等侵克肥己、贿赂上司,臣毫不见面,致南、北兵士不死于锋镝,而死于饥饿,犹谓臣不成牵制乎? ……故请造船三百艘,经今三载,寸板未见。用兵必须刀枪、铳炮、盗甲、器械、火药,请之三年,奉命十万,而且杳无声息……目今最急,无如粮饷,断非百万不可。请裁东兖、磁州、真定诸不急之兵,以其饷饷海外。再于别项凑处二三十万、帑金一二十万,则百万之饷足矣。又速催荆州打造船只,及见贮天津火药、器械,务于夏月齐到,则饷与军器俱足,水陆可以并进,而辽左底定之绩将立奏矣”。(《明熹宗实录》卷74) 熹宗虽然表示同意,但是允诺并没有变成现实,同时,阉党分子也在为毛文龙争取军需。 八月,辽东督师王之臣言“毛文龙孤军海外,粮饷不给,乞速为接济”,得旨“刻期运到,不得稽迟”(《明熹宗实录》卷75) 九月,兵部尚书冯嘉会言海外“万众枵腹,势不得不仰纳内地,而馈运不时,何以应手”,“上命户部遵旨速发以济急需”。(《明熹宗实录》卷76) 十月,御史汪若极疏云“其所最急者,粮饷不继,器械无资,宜亟为酌处接济”,丰城侯李承祚疏云“毛文龙屯聚海外,一应钱粮亦乞敕命内臣一员,监督料理”。(《明熹宗实录》卷77)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