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霁雪_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二。 (第1/2页)

    “二殿下别怕,在下会陪您的。”时笙轻轻安慰道。

    本以为已经足够温柔,可谁知道无忧的拧脾气又涌了上来,他瞥了瞥时笙,刻薄道,“有什么用。”不过好在他虽嘴上刻薄,实际上并未反悔,手上的笔未停半分,一纸惊艳文字多少有陈贞的影子。

    “这样子可以吗。”无忧用手轻轻扇扇墨迹未干处,将纸递给时笙。

    时笙将纸拿在手里仔细看着,无忧就先低下了头去写另一封。

    奉卫书,秦大将军启。

    不才何文昭,临阵之始即闻大将军通达世事,少时已殚见洽闻,怎不谓经天纬地。今时下皆余,见贵地凄苦不堪,甚难至于不顾,每忆于此,便乃至夜不能寐,食之无味。先生自有闻见,且谓国士无双,焉能只得捉襟见肘为何人守得城门?先生辛苦,其苦必多。昔日江南之地,至国都之地,皆有无饱暖。不得已兴兵,非我所愿,为四海安定。至于贵地诸多妻子离散,良田不耕,三步野见枯骨,掩面不得见之。君子于役,先生又岂能不知归期?何苦为此,有何可恋?若先生不悟,然后兴兵,不才虽不忍,冥冥自有天意。先生若能依言,可免前后不顾,惊怕我军,也可救于八荒,他日天机典籍浩荡,先生功当论大泽差拟。我主为善,令不才兼顾良民,不可伤及无辜。先生难顾,自粮米不足;不才领命,自为粮米无穷。归鸟亦有致辞,特请先生赏面一见,定当白银珍宝相待;先生不见,不才如何真心为难,只怜惜良民无处容身,必兵戈相见,以为太平!

    奉书先生,言尽泪下。

    “这是给秦绩的吧,还有一份是给?”时笙将信纸轻轻放好问。

    “给长安守军。”

    他点点头,忽然笑了起来,“二殿下原来是这个名字。”

    无忧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话,埋头写着信,良久才道,“我都快忘了,我还有这个名字。”这话并非说是真的记不清,而是自己想要记不清。

    “二殿下不喜欢么。”

    “嗯。”

    无忧写东西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就将另一封写好递给时笙。

    这一份和给秦绩的差不多少,只是多了句触目惊心的难顾良民。

    “二殿下似乎很想要秦绩。”时笙同样替他整理好,把信放在桌上。

    他没说话,白了时笙一眼。

    时笙自然也明白,无故动了秦绩,便是和虞部过不去,且此人是有真正能力的,若能招揽,也免得与其苦战。

    “你派人送去吧,给长安守军的这个先留下。”

    “二殿下,探子昨日报来消息,长安似乎是出了大事,这才急着召人回去,原先守城将领病故。”

    “嗯?这样啊。”

    “在下只能想到其先将军的领兵可能不会对现在的将领太过亲近,其他还是应由二殿下想想,在下愚钝。”

    “你这是把计谋出给我了。”无忧只是对他一瞥,便没再说话。

    不知为何,时笙看着这个孩子的眼神,总有些深深的怨毒——即使他在努力压抑,并且压抑的很深。

    像是曾经自己在深宫里看到的那具女尸,压抑着的恨,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时笙封好了写给秦绩的劝降书,“那在下便去做了。”即使是时隔多年,他也略有些发冷。

    无忧在身后的书架上翻了翻,他虽兵法看的不多,但对于其余史籍诗文还是有所了解。本以为何文泽不爱研究这些东西,却不想在书架上找到了几本他默下来的书册。无忧拿了两本百家学说,翻开扉页准备解解闷。

    何文泽的字较为清瘦,边边角角也显得细致,倒也不是像自己字体那样一丝不苟,多了几分轻巧之意,扑面而来,满纸灵秀。

    他的手无意间摸到张纸,蜀国人人感知都强,无忧用指甲尖沾了些水,滴湿在纸页角上,左右捻了捻,果然是有两张纸贴在一起的。可这确实是黏的仔细,如果不是自己生来盲一目,就算是蜀国的人,也不一定能发现。

    纸上的字轻浅,但写的还算清楚,那是一纸药方,无忧看不懂,只觉得何文泽颇通药理,那估计是搜到的什么珍惜药方,便没有过多研究,叠好了又塞回书里。

    这书里没有什么,他便又摸出了何文泽收的两封信试图琢磨出点什么来。

    已经二月份了,自己若是个女子,今年便是世人所称的二八妙龄了。

    无忧心不在此,书是自然也看不下去的。早春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