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1章来了就走 (第2/3页)
上的远岛一众。 本来这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在按着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走。 但世事无常,一场明目张胆的刺杀改变了这一切,李承乾竟然在大军之中,众目睽睽之下的被刺杀,当场死亡。 虽然在大军的围攻下,那几个太监在造成了大量的伤亡之后,最后还是被绞杀了,可这都改变不了李承乾已死,群龙无首的境地,而且那时候李泰还在远岛,看顾后勤,无论从时间还是距离来说,都不可能在一时半会儿接替李承乾的位置。 可就在这个时候,随军而来小武竟然带来了一个“李承乾”! 一番活见鬼的惊讶之后,众人才知道,这个“李承乾”竟然是被软禁在远岛的李明达。 原来小武经历过那次逃亡之后,就对那些持剑的太监一直有警惕,所以在回岭南之前,她就向李承乾等人建议过一定要呆在军营中,以策万全。 可没想到最后还是被那些太监刺杀成功了。 无奈之下,小武只得使用最不想使用的计划,找人假冒李承乾。 为了稳定军心,云寿他们并没有宣布李承乾的死讯,只是对外宣布他被刺伤了,正在医治,所以趁此只要能找到一个貌似李承乾的傀儡,肯定就能暂时稳定军心,继而等待李泰从远岛回来。 而在了解到小武之所以把李明达悄悄带上,也是因为李承乾和云暮都说过,李明达有一门摄人心魄的法门,凭此她还在长安城里兴风作浪过,所以如果在战时吃紧的时候,李明达可能就会成为一只奇兵,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但没想到战争还没真正开始呢,李承乾却死了,偏偏还要用上这支“奇兵”。 随即经过细细考量,测试了一番李明达的易容术之后,“李承乾”就这样被刺杀的伤治好了,在云寿等人的辅佐下,开始经略北上大计。 “李承乾”复原之后,一切又走上了正轨,北上大计一开始就顺利的难以想象,被天下传颂的玄甲军竟然一触而溃,甚至让人怀疑李治是不是想诱敌深入,在中原腹地进行大决战。 所以在谨慎之下,远岛一众稳扎稳打,在击溃玄甲军,彻底占领了巴蜀之地之后,才开始挺进中原。 可接下来的攻势还是很顺利,就如同旅游般,以无法想象的战损,竟然就完成了对长安城的包围,在试探性的攻击了几次之后,长安城就这样被攻下来了。 一时的懵-逼之后,在见了李治之后,经由李明达的提醒,大家才恍然,长安城里的李治竟然是假的,而真的李治早就带着精锐和绝大部分物资,以对抗远岛一众的名义化整为零的去往了陇右。 这几乎就相当于把中原大地拱手相让了,虽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到手的东西,不可能再还回去。 于是在远岛的李泰,刚刚抵达长安,还没缓过气来,他就被推上了皇位,登基称帝。 这场本来在所有人脑海中,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争,就这样草草结束了,那些参杂在战争中的刻骨仇恨也在战争带来的红利下,似乎烟消云散了。 除了云家! 有云烨这个非典型唐人的前家主、丈夫、父亲,云家怎么可能放弃对云烨的找寻。 在万般找寻无果之下,云家把目光投向了陇右。 陇右是云烨最开始出现的地方,那里肯定有云烨的线索。 但那里却被李治占领了,可是现在远岛一众才拿下中原地区,还没有来得及梳理李治留下的势力…… 可云寿等了这么多年,从云家的继承人,变成了云家的现任家主,现在从龙有功,完全可以这辈子躺在功劳簿上吃现成了,但他毕竟是云烨的儿子。 云烨还在的时候,云烨跟他说了很多历经千年而不朽的道理,他的很多想法,其实跟他的父亲一样,与大唐的环境是有所相悖的。 在原著中,数遍大唐勋贵子弟,也只有云寿一个人自请去北海,学苏武牧羊养马,锻炼出了远超同辈的心智。 现在云烨不在,他也因为外部的条件,没可能去北海锻炼自己,但在反攻中原的过程中,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对他的锻炼,完全超过了去北海牧羊养马。 所以在同辈正在努力恢复家族荣光的时候,他想的却是怎么把云烨找到,尤其是曾祖母已经快不行了,让他想把这种想法实现的冲动愈加的迫切。 在上表西进无果之后,云寿向李泰要了个西路大都督的杂衔,再要了一路人马,把家人留在长安,然后开拔向陇右,做了同辈人都不想做的“西路镇守”,默默的厉兵秣马。 而这时,李蘅芜也回到了昆仑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直到李明达带着小杰和小武找上了昆仑山。 经过两年的厉兵秣马,云寿觉得已经到了西进时候,于是再次上表,虽然这时候还是有些人有异议,但当皇帝的毕竟是李泰,无论是卧榻之侧的李治,还是和云烨的关系,这个时候也是时候西进了。 结果李泰刚刚下达西进的战争动员,命令还没有传给云寿,一直窝在陇右根本没有大动作的李治却先发制人了。 被云寿大费心神搭建起来的防线,在密密麻麻,如山呼海啸般的持剑人攻击下,根本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云寿麾下的悍卒,根本没有遇到这种疯魔般的攻击! 疯,这些持剑人齐齐红着眼睛,一边攻击,一边嘴里无意义的嘶吼着,留着涎水,根本没有任何防护的就冲入了战争。 魔,他们的长剑,根本不像是一个人类能用出来,只要看见他们挥剑,那么必定有人已经死了。 持剑人的这一番疾打快攻,云寿两年的厉兵秣马全部白费,最后好不容易稳定军心,收拢残部,准备决一死战…… 退了,那些持剑人就如他们来时,也山呼海啸般的退了。 这古怪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眼前,云寿在派人确定持剑人是真的退了之后,立即又冲了回去,等了许久,没有等到持剑人的反攻,更没有等到山崩地裂的陷阱。 这整个过程就好像李治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一样。 也是到这时,长安的命令,才到云寿的手里。 但这时,本来要作为主力的云寿一军,都被人打残了,西进已经不可能了,而且有哪些持剑人的存在,哪怕以十倍兵力把他们主力绞杀了,可只要逃出去一个,以他们的手段,一旦做了刺客,根本没几个人能防得住。 于是在领会过李蘅芜能力那些人把注意打到她身上来了,想让她把她的那些手段传授出来。 这才有李明达带着人找上昆仑山。 “对不起,师父,我把长生诀交给了不相干的人……” 眼泪、鼻涕齐出哭哭啼啼许久,仿佛这真是一种发泄手段似的,李蘅芜的心情好上了几许,没再埋怨易晓峰,反而担心的道歉起来。 “没事……没有三本黄金书,练了基础练法,最多也是个有把子力气的武夫罢了。”咧着嘴,易晓峰刮去李蘅芜脸颊上的泪珠,又牵起身上的白大褂揩拭了她嘴唇上的鼻涕,无所谓的应道。 可易晓峰话音刚落,李蘅芜又带起哭腔来。 “对不起,师父,我当时被我父皇关了起来,那三本黄金书也丢了!” 见状,易晓峰眯缝着眼睛笑道:“那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李蘅芜连连点头道。 “那没事,不好好学学问,练了基础练法,有了那三本书还是没什么用,好了,不哭了,你还没说,你又是怎么来这里的呢!” 听到易晓峰让她不用在意的言语,李蘅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