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探狱,来者生死之交 (第1/1页)
二人坐在亭中,俞大侠仔细听过他能记起来的一切经历,终于对事情大概有全盘了解。 官小意此时对俞大猷倍感亲切,如同师长至亲。 处事见识该当如何提升,筹谋预防又该如何考量?俞大侠真是恰当导师。 他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完全将官小意当作自家晚辈。 坐牢中的人生一课,是官小意最受益的一次。 “风云际会,说不得你接下来更有遭遇。你自己有什么打算没有?是乘势而为,还是顺其自然?” 官小意听的云里雾里,非常有心地说:“我没什么打算啊,我只想能记起事情来。” “我检查过了,你头部新近受到重创,好在你有奇功保护,伤的不是太严重,慢慢都能记起来的。我有正经事跟你说,看你自己意愿。” “你想不想去京城看看,也去考武举?将来为国家效力,为百姓做点事?” “这个我没想过,外面太凶险,我想回家。” 俞大侠也无语。 “俞大侠您真的放走倭寇吗?我始终不相信。” “是不是我放,倭寇确实逃走。这个责任总要有人担着,我担着比别人好。” 通倭是杀头之罪,俞大侠却满不在乎。 官小意瞧着,霎时有了念头:如果我真能做点什么事,一定要像他一样!小姐知道一定会夸赞。 他第一次有了学习榜样的想法,又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真难倒一直意气风发的俞总兵。 这个问题是:“俞大侠。一路上大家都说官兵有时比海盗还可怕,是真的吗?” “我遇上的官兵对我们老百姓确实很凶很坏,您是总兵,很大很大的官,为什么不管管他们?” 俞大猷不好回答,苦笑一下说:“你刚出家乡,有些事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透。” “但有一点,你这样的人多一些出来做了官能掌权时,还能记得你今天的问题,老百姓日子就好过多了。” 俞总兵又说:“如果你我皆能出去,你到我军中待个一年半载陪陪我。如何?” “由陆文明保你荫补武贡生,明年四月武科也考他一考。你愿意不愿意?” 他这是为官小意打算,准备设法帮他了。 所谓荫补贡生。意思就是直接送你一个武举人,有资格去考武状元。 一般人听到这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早就感激涕零地跪下拜师。 官小意根本不懂这些,也从没这样的想法;他一心只想远离江湖是非凶险,早些回家。 至于回家做什么去,可是没想过。 俞总兵看他没答腔,也不相强:“你的几项功夫大有来由,遇上高手必然追问你的师门来历。” “你如果不嫌弃,只说是俞某所授,以免祸害无端。你总不愿有人打扰你家小姐罢?将来遇到参将严世人,你要小心些,不要太亲近的好。” 这个官小意很痛快就答应了。 俞大侠看出官小意还有得过且过思想,说一句:“今天就到这里,回吧。” 薛总旗早在前面守望着,飞快过来笑着说: “官兄弟能得总兵大人提点这许久,福缘当真不薄。有俞大人提携,封侯拜将自然指日可待。” 一群锦衣卫齐刷刷上来行大礼恭贺:“总兵大人,您可要赏我们了。” 一边早有人把总兵冠带服饰捧着等候。 汤庄恭敬地说:“恭喜俞总兵又平反了,谕旨明日必到。” 俞大侠笑了说:“是吗?你们这帮坏家伙烦我了是不是?不想当店小二了?嘿嘿。” “来了一位罗文龙罗大人,等着官公子哪。要不要见?” 看来这罗大人品级不高,薛道才这样表达。 “罗小华?他又与小子有什么相关?” “哦。必是你那大jiejie差他来探望你了,这女子倒有情有义,还是要去看看才好。” 俞大猷领着官小意入了大堂。 堂外早有人等候很久了。一个文官带着奴仆安静候着。 奴仆看见官小意对文官说:“就是这位好汉。” 文官“哦”了一声,先向俞大猷行大礼,高声说:“下官罗文龙,见过俞大人。” 俞总兵也春风满面:“请坐。小华道人才几天没见,当了官了,可喜可贺。你可真更加英俊潇洒了,不知杭州城里又有多少女子要为你睡不着。” 罗文龙开心又低调地说:“俞大人的夸奖就是与众不同,从来高看我们这些不成器的后生晚辈。” “托大人的福,我是刚补的中书舍人。闲差一个,还要感谢各位大人的抬爱举荐。更要大人您多多提携才是。” 他一挥手,奴仆早搬迁几盘礼盘上来,分别堆着金银。 罗文龙说:“这一份是贺喜大人复职的。临时来不及准备,聊表寸意不成敬意了。” 他这份不成敬意是黄金百两。 “这一份是感谢严千户与各位好朋友的。官公子在此有劳大家关照了,只是补个伙食费。” 这份伙食费也是黄金百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