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5章:把地方特色搞好 (第1/4页)
我在这里并非是想显示我是领导的优越,也没想让他们用这种方式来尊敬我。【】可是,官场中一些没有道理的规矩,无意中就成为了一种规矩,或者就是习惯。必须得这么去做,才不会让别人看笑话。 有的领导,就是喜欢享受这种优越的成就感,自豪感。我洗了手过来,其他的人也过去洗了一把脸,舒畅的,精神抖索了一下。 洗涮完毕,在乡党委书记的热情带领下,我们一行人随同乡党委的黄书记进到乡政府食堂。还没到门口,两个乡政府的女干部早早伸出手,把帘子揭开。 我微笑着只是向女干部点头,也不便说啥。 这个地方,养的羊多,吃羊rou的时间也多。这会儿,大概是厨房里煮羊rou的锅盖揭开了,浓郁馋人的rou香从厨房那边飘过来,不容分说地刺激着大家的嗅觉,诱得饭桌上的人止不住地咽口水,我旁边的简秘书不知道怎么受到了刺激,竟然打出了响亮的喷嚏。大家都笑了,和简秘书开启了小玩笑。说简秘书一定是闻到了羊rou味,嘴里在馋了。 rou香的诱惑太大了,羊rou汤还没有端上桌来,我的肚子也咕咕叫了两声,恨不得早一点把这香喷喷的羊rou汤给送到桌上,也好让我们品尝一下铜坝子乡下的羊rou。 没来这铜坝子乡的时候,早就听说过,这铜坝子乡的羊rou可是一绝。这里的生意人,都把生意做到了岭南和平南这样的大都市。铜坝子羊rou汤,已经成为我们东平省的一个品牌。 在吃饭问题上,我从来就没有什么讲究,一向都提倡简朴。我到基层视察工作也是一样,不喜欢下面的基层领导大鱼大rou的款待着。我更在乎的,是一种吃饭的热情和感觉,特别是看到基层领导们的工作做得突出了,就是给我端上一盆白菜汤上来,我也会吃得津津有味。 从邓洪波当市长,到后面当了市委书记之后,多次在会议上面提出反对利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并且,有一段时间还搞出一个什么接待标准出来。当然,不少官员还是大吃大喝惯了,这“四菜一汤”的接待标准根本就无法实施下去。 没过一月,这标准就形同虚设,但经过这么一整顿,大吃小喝的现象倒也减少了不少。 “宋县长,我们这地方也没什么好吃的,招待上级领导,只是一菜一汤,希望宋县长和各位领导能够喜欢我们这样的款待方式。” 当一盆香喷喷的羊rou汤送上来之后,乡党委黄书记这么介绍着。 乡党委黄书记说的一菜一汤,菜是一道纯粹的火爆羊rou,汤便是大盆的羊rou汤。然后,让招待所的服务员提了一大瓶黄酒过来。 这一顿饭算下来,价格实惠,但却符合我们的胃口,很有乡村气息的风韵,味道也是特别香浓。在大城市里,就算是去吃铜坝子的羊rou汤,也不能吃到这种原滋原味的味道。 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够吃到的,是正宗的铜坝子品牌的羊rou汤。吃了羊rou,喝着羊汤,还有一番的情调,就是喝羊汤的同时,再喝点黄酒。 好心情配上好酒好rou好汤,大家吃喝得十分豪迈,先是互相敬酒,然后则开始玩色子,一场酒宴足足整了两个半个小时,醉倒了好几个方才收场。酒宴散去时,乡政府有人在清理酒瓶子时惊讶地叫出了声:我的天,喝了十三瓶啊。 乡党委的黄书记听这么一叫,想起了一件大事,马上找了办公室主任过来,安排人员给我们车上装了几箱黄酒,又装了十多斤的羊rou在车上。 我和吃得饭足酒饱,一边吃饭,一边就听着乡政府领导的工作汇报,不时的给点评几句。这一顿饭,吃得我很高兴,很欣赏这几位乡领导的人品,他们在接待上级领导生活上的质朴。 要离开铜坝子乡,我握着党委书记的手,说:“听了你们的工作介绍,我对铜坝子乡的工作很放下,基础工作很扎实嘛,你们对待工作也很有责任心,希望你们铜坝子乡的领导同志们继续努力,发挥当地的产业优势。今天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就不进村了,直接打道回府,下次有机会再来铜坝子乡喝羊rou汤。今天这一顿饭,是我几年来吃得最舒服的一顿饭。” 黄书记就很激动的说:“谢谢宋县长的表扬,一直期待着领导下来我们这地方视察一下工作,宋县长亲自到我们这里来视察,了解我们铜坝子乡的情况,这是我们铜坝子乡下幸福。我送领导一程吧,表一表心意。”说着,不顾我的客气阻拦,乡党委黄书记径自坐上乡里的桑塔纳轿车,把我们县车队送到了乡分界处,才热情的跟我们分别。 在三龙镇,铜坝子乡走了一圈下来,给我最大的触动,这地方就只有依靠农牧业来发展了。地处丘陵山区,一山一山的绵延着,当地经济也落后。唯一不缺的,就是每家都能吃得上羊rou,只要舍得把自家羊圈里的羊儿杀掉,就有羊rou吃。 我在想,铜坝子乡的羊rou在全省闻名,已经形成了品牌,为什么我们就不好好的利用一下这个品牌价值呢。要是在铜坝子乡发展养羊产业,一定要比其他地方养出来的羊子销路更好一些。 既然我们云岭县作为一个农牧大县,今后又是旅游大县,铜坝子乡的羊rou汤在云岭县的销量会逐渐的增加。光是我们云岭县,也会是目前用量的几倍。 如果把这个产业作为铜坝子乡的一个产业来做,说不定能够帮助当地百姓们富裕起来。 “简秘书,今天我们去了一趟三龙镇,铜坝子乡,你有什么感慨吗?” 回城的路上,我问副驾驶位置上的简秘书。 “宋县长指的是哪个方面呢?” “就谈谈你对我们今天走的这两个地方,有什么心得体会吧。比如,你是三龙镇的党委书记,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带动全镇百姓发家致富起来。” “这个啊,我想,依据当地的优势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吧。三龙镇,铜坝子乡,都是山区地带,森林多,山多,这地方的农户们都养牛养羊。我想,发展这两个地方的畜牧产业,作为当地百姓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可能更贴合实际一些。” “你说得对,我到了这两个地方之后,也产生了这种想法。我们云岭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在发展畜牧业,在我看来,这地方就特别适合发展畜牧业,有天然的牧草资源。而且,这里的百姓们也有养殖畜牧产业的基础。简秘书,回去之后,你写一份材料出来,关于扶持三龙镇,铜坝子乡畜牧产业的规划方案。” “宋县长的意思,是想把这两个地方作为我们云岭县的畜牧业养殖基地?” “有这个想法,如果我们县政府再出一些扶持政策,我想,这个计划在三龙镇和铜坝子乡还是实施得起来。毕竟,这里有了养殖畜牧业的基础。” “是啊,这个地方很适合畜牧业养殖。今后,可以把铜坝子乡作为养羊的产业基地,三龙镇发展成为rou牛产业基地。如此一来,就可以给当地百姓们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