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七章:神作之品 (第1/2页)
第三百一十七章:神作之品 所有人都被女评委的尖叫声止住了步,以为出了什么事,纷纷跑了回去。【址访问: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怎么了”有人问。 “见、见鬼了...”女评委张口结舌地指着东方黍的作品。 跑来的人朝那“秋韵”一看,果然见了鬼,原来的图案造型完全变了个样。 冰块做的山坡和岩石不见了,被融成了水,两个胡萝卜雕成的小人也变成,一个坐在水边洗衣服的少女,一个坐在船上垂钓的渔人,而且水不知何时竟出现了几条红色的小鱼。 更奇的是刻字的冰块,经融化变成了抽象的山脉,而冰块上的黄油已融掉到了水里,变成了一轮金黄色的水圆月。 一个评委先看出了意境,大声说道:“你们看,石上清泉,水明月,晚归浣女,泛舟渔人,这不是取自王维的诗山居秋暝吗” 另一位评委马上接道:“空上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绝了,绝了,真是菜有画,画有诗,诗有景,景有菜啊...” 经两位评委一点评,其他人也看出了意思,随着冰水寒气的散发,“秋韵”所表达秋时雨后的清凉也让大家有所感受,看着这一道清新秀丽的冷拼,让人不禁像回到了王维笔下的山村,新雨如诗的意境,如梦山水的画面。 从一幅画幻化成另一幅画,从一首诗转化到另一首诗,从一个意境跨越到另一种意境,选手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让所有的人都叹为观止,也让他们忘了刚才自己是如何评头论足的了。 评委们也忘了参赛选手与评委不见面的大赛规则,强烈要求组委会让选手与大家见面,不得已,主持人将东方黍请了出来。 经过东方黍的讲解,评委们才知道,黄油在零下15度的低温冷冻后会变得像石膏一样,这样才有利于雕刻成菊花。 而第二幅画就隐藏在第一幅画的冰块下,包括水鱼和小舟。羊城秋日如夏,冰融化成了水,黄油融化成了圆月,只所以会变成水月,很简单,在刻字冰块下的水里放一个圆形的模子就行了。 最绝的是胡萝卜雕刻小人手的黄油杯,那黄油融化后,两个小人手上分别露出了一缕布和一段鱼丝,本来对饮的两人,一个变成了浣纱的少女,一个变成了垂钓的渔翁。 关键的问题就是温度,是气温造成了这道菜的变化。 “哗...” 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选手非凡技艺的折服,也是对一个食物艺术家最崇高的敬意。 “慢...”人群忽然走出一人。 大家仔细一瞧,是那位香港来的美食家,他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对东方黍说:“这道菜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确实很有创意。但,请问凉菜在哪里” 美食家一问,大家顿时安静了,是啊,热闹了半天,激动了半天,好像是没有看到有什么凉菜。 一众评委这才想起,这是冷菜大赛,不是画画比赛,逐都将目光聚向了东方黍。 东方黍淡淡一笑,回了一个字:“鱼。” 大家都朝盘水里的鱼看去,五条活灵活现的小红鱼,摆着不同的姿态,或跃,或隐,仿佛争食着鱼饵,又宛若在水嬉戏。 “冷拼的造型固然重要,但终归是形,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冷菜的味道,这才是本。一道冷菜既要有艺术性,同时又要达到“冷菜骨香”的标准,才能称得上完美啊。”美食家说道。 虽然美食家说出了冷菜制作的常识,但从话音里也能听出他说“秋韵”这道菜有“看不吃”之嫌的意思。 东方黍没说话,拿筷子递给了美食家和另外四人,其他人则巴巴地观望着,待这五人品后再做决断。 五人依次将“小红鱼”塞入口。 刚开始,每个人的眉毛好像跳了跳,但都没说话,随即,五人闭上了眼睛,仍未说话,慢慢咀嚼着,嘴巴蠕动着,慢慢地,慢慢地,吃的很小心,吃的很轻柔,又好像吃的很艰难,慢慢地,随着五人的喉头蠕动,可以清晰看到食物下咽的过程,但五人仍闭着眼,没有说话。 一旁人也屏息静气地等待着,等待着五人做出反应或点评,但五人像入定的老僧一样,就那么呆站着,闭着眼,恍然进入了梦游。 半晌,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先睁开了眼睛,满眼的泪水,哆嗦着嘴唇说:“我想爸妈了...如果...他们也能吃一口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