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简录_第四章 月色凉,少年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月色凉,少年郎 (第1/1页)

    陈庆领兵回京路上一路沉默不语,浩浩大军行于燕州境内时,看着燕州群山悉数木叶凋零,无论青黄,都纷纷坠下,哪怕是燃遍半山的枫叶,也一一不剩,从枫树上飘摇而下,铺得秋光半山红翠,半山黄灰,倒也别是一般景致。

    这些时日,陈庆和李卿宜并排骑马走在大军中,不时听到下属议论今秋树木不分品类,都不约而同的落尽了叶子的反常现象。谈论着来时满山树木,虽不如春夏繁盛,倒也是中规中矩得很,回去时就如被谁脱光衣服一般,变得光秃秃的,山上山下,枯枝斑驳,稀稀落落,一览无余。

    有聪明人猜测这事与墨宗宗主有关,在军中流传,也不排除某个家伙是误打误撞恰好碰上了这个答案。陈庆虽然知道关于李青山之死事渉天道与天子,最好这件事不要流传出去,但他也不至于去明令禁止手下将士谈论此事,这番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便由得他们去,众多猜测,真相即便是就在其中,混淆起来,真真假假,反倒是无人能知,怕是此时有人告诉他们这就是真相,恐怕也没有几人能信,天下之人,皆是如此好笑。

    李卿宜归途上反而是一番好兴致,骑在马上晃晃悠悠,口中小曲儿哼哼,看着满山枯败,脑袋左看右顾,使着劲儿掉书袋,“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一句一句前人诗词吟诵出来,昏鸦啼悲,布谷唤归。声声催人泪,字字断人肠。瑟瑟秋风中李卿宜吟诵之声唱和哀啼,天地之间,徒增怆然之意。

    李卿宜诵吟之声不绝于耳,外人看来是不知他有多少闲情雅致,但内心的凄楚愀然谁人能知,五味杂陈,心绪翻滚,十年前先生离去,十年后师兄亦是登天而去,“李卿宜啊李卿宜,你真是功不可没啊”,李卿宜马背上话语喃喃,向自己黯然说道。

    “泪衣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rou,几家能够……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郎朗书声,无际天地间空响。

    长生一路上,没有选择,他李卿宜不会例外。世事如此,有舍有得,负尽深恩换长生。叹只叹,先生师兄,从无怨恨,他李卿宜自认不是个东西。

    …………

    宁然抬头看着月色皎皎,回想着今日黄昏时分的怪异之事,自己树下打坐时忽的平地风起,积叶纷飞,俄尔又千树万树,疏叶尽脱,无边落木,顷刻之间,萧萧而下,蔚为壮观,像是下起了一场暴雨。但一片片叶子飘飘摇摇,潇潇洒洒,算得上人间一番奇景,颇有几分赏心悦目。

    宁然却从那阵无名风起之后便一直心绪不宁,打坐也无济于事,索性之后就一直在原处枕着厚厚的树叶躺了下来,默默看着天空发呆,看着凄惨的落日缓缓沉下,又看着清冷的圆月挂上中天。就这样一直躺着。

    宁然觉得那阵风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很像是……师父?想到这里,宁然就暗暗地叹了口气,心想也不知师父现在如何了。无论前世今生,师父是对自己最关心的人。或许现在师父正挑着油灯,读着他的圣贤书。可惜啊,书中并无黄金屋,更没有颜如玉,读得出仁义礼智,读不出盛世太平,宁然如是想到。大唐边境,戎夷侵犯不断,中原及江南以下倒是歌舞升平,只要打不到长安,那就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箫鼓醉人声,烟霞满华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