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先生自北方来 (第1/1页)
当李思训的终于不再去深究那迟迟无法落下的最后一笔,便令麾下的唐军浩浩荡荡的向前推进。 丁启感觉到了李思训的用意,根据先生的计策,丁启故意示敌以弱,但又不需要太明显。更何况以李思训的用军如神,丁启即使倾尽全力,也最多博得一个惨败而已。 因此唐军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遭受到的抵抗反而比以往更加强烈,但每场胜利双方的死伤比以往更少。 李思训身在中军,并不了解战况有多激烈,但是从前来汇报的军士口中也能体会到这件事似乎有一些不对。以清水国最初一口气拿下河州的凶猛态势,怎么看也是孤注一掷的打算,岂会这么简单就退缩? 然而李思训面对的事实就是,清水国确实退缩了。 …………… “好勒!这位先生,刚出锅的阳春面来了。”面摊的掌柜赶紧用搭肩的破布抹了抹泛着陈旧油光的桌面,接着轻稳将一碗冒着热气的面放在桌上。 一名私塾先生模样穿着的中年人,看着桌上微漾的面汤,在热气下隐隐约约。有大胸襟的人会从中看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磅礴气势,这位先生模样的人想了想,看不出个所以然。 于是环抱胸前,缩在袖袍里取暖的双臂一伸,将长袖抖到了臂弯处,拿起旁边筷筒里的竹筷赶紧刨了两口,叹道:“寒冬里的面果然是趁热吃才最好啊!” 虽然这人夹面是大口大口的吃,但到了嘴里确实细嚼慢咽,每口都不下二十次,才夹下一筷子的面,但是极有修养的人。不过等到吃完后,烫手的面汤已经变得温热了。 丁启此时坐在以前西玉城的衙门内,将西玉城的书库做了自己的书房。鸠占鹊巢,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自古胜者为王,并没有对与不对的说法。 丁启闲来无事,手下的一些事都拿给了副将处理,将军到现在也没打出真火来,自然用不着主将忧虑太多。丁启听从先生的计策,让唐军一步一步的缓缓收回已经被他攻下来的半个河州,也不至于李思训恼羞成怒或者被民意左右,不顾一切的疯狂动兵。 手中是一本《西玉城志》,看纸张依旧还是崭新的样子,便知道是刚重抄的一本,只是这人的字实在不怎样。不过丁启最爱看这种书,相比经文道藏的乏味,这类书便有趣得很了。 正读到一桩冤假错案的重审,到了继续蒙怨还是还得一身清白的关键时候,书库的门吱呀一声中被推开了,铁甲拍打的声音由远及近。 这位推门而入的正是之前与丁启在城楼上下棋的那名副将,叫做苏知,是丁启的出生入死过的沙场兄弟,因此二人之间,不用敲门试探的那套上下级规矩。 丁绕了半圈总算绕到丁启面前的苏知,略带一些紧张的说道:“先生来了!” 丁启听到这位面对沙场尸山血海都不改颜色的副将此刻居然声音带着紧张,便知道是那位先生来了,也只有这位先生才会不带姓字的被叫做先生。 丁启叹了一口气,有些不舍的合上了手中的《西玉城志》,随手搁在了一旁的书桌上,便起身对着苏知说:“走了,几十年没听过先生的话了。”一路上心中却还在惋惜,方才猜测了许久,和着书中的蛛丝马迹,离真相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只是不知道最后结果是否真如那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