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4章 右相的谋划 (第1/1页)
就在王烁与安国臣讨论这些事情的时候,很不凑巧,右相府里也在讨论同一件事情——由谁来接任,空出的左金吾卫将军之职? 京官向来吃香。很多官员宁愿舍弃五品以上的郡州要职,回到京城做一个没有实权的闲官。这其中除了面子因素,还因为京城是一个令人留连忘返的,温柔富贵乡。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天子脚下当职,获得晋升的机会自然会要大得许多。机遇这种事情,说来就来、稍闪即逝。务必要打起精神死死蹲守在权力中枢,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机遇。 因此,无数人削尖了脑袋,也要挤到京城来当官。这使得京城一官难求,竞争一向十分的激烈,甚至可以说惨烈! 如今的京城,别说是一个从三品的将军,就是一个八品官,那也能让许多人争抢到头破血流。 这样的资源,全都掌握在,兼领吏部尚书的右相李林甫手上。 大唐的右相,因此牛得一塌糊涂。名符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能被李林甫叫来共同商议一个“从三品将军”之职归属的人,自然也都不是小人物。 这头号僚属,就是御史中丞王鉷。虽然他管不到吏部任官的事情,但他手握官员监察大权,京畿所有官员都在他的监督之下。于人事任免,他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发言权。 其次还有鸿胪少卿张博济,谏议大夫杨齐宣。按理说他们也管不到吏部的事情,但他们都是李林甫的女婿。 此外还有北衙禁军重将,羽林大将军王承业。李林甫的两大心腹打手,号称“罗钳吉网”的罗希奭与吉温。 至于最该出现在这一场合,与李林甫“平起平座”的左相陈希烈,据说他忙着拉肚子,所以来不了。还有最该参与吏部选官的侍郎、郎中与尚书省的左右丞这些人,大约得要等到李林甫把事情先商量过了,才会知会他们。 说白了,今天在场的,全是李林甫的心腹。 在一众文官当中,羽林大将军王承业显得比较扎眼。 众所周知,至从王烁上任左金吾卫中郎将兼左街使之后,频频动作闹得很欢。现在看来,左金吾卫眼看就要超脱于,右相的掌控之外了。这个时候,空降一位将军过去对王烁实施“镇压”,似乎很有必要。 大家因此心想,右相该不会是打算,把王承业的某个心腹干将,从羽林卫挪到左金吾卫,去与王烁斗法吧? 众人正猜想着,李林甫正式发话了,“诸公,左金吾将军董延光因为严重渎职,已被贬黜。左金吾卫将军之职,因此有了空缺。现在劳烦诸公各自发表高见,谁更加适合,继任此职?” 大家不约同的把眼光,投向了王承业。 此前,因为王烁封锁布政坊搜察刺客,王承业与之起过冲突。今天被叫到这里来商量左金吾将军归属一事,王承业心里也是早就有了觉悟——右相摆明就是想要让我,去帮他对付王烁那小子! 于是王承业也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叉手拜道:“右相,王某知道羽林卫当中,有几人可堪此任。一来他们德才兼备,二来他们的资历也是足够。不知右相意下如何?” 李林甫不动声色,“说来听一听?” 于是王承业一口气,说了好几位人选出来。 众人一听,心中了然。 这些人除了都是王承业的嫡系心腹,年纪还都不小了,想必早已在原来的职位上熬够了年头。这大抵也是在继承与发扬,京城官场多年来的规矩——“论资排辈”。 听完后李林甫并未发表意见,只是道:“其余诸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于是王承业坐了回去,脸上还带着喜色。大约还在满心幻想,自己举荐的属下飞黄腾达之后,对自己回报以知遇提携之恩。 其他几位熟知右相的人,却在心中冷冷嘲笑于他:不识时务! 如果只是论资排辈,拿着名册用笔去勾不就行了,右相还用得着把你叫来一同议事吗? 右相要的,是有足够的实力与本事,能去镇压王烁那个“妖怪”的金仙大神,不是你推出来的这几尊,只懂得尸位素餐的泥胎菩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