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皇帝的项链(中) (第1/2页)
这条‘M’形的实时曲线图,表现出了一个很明显的实时趋势——地核中微子爆发正在‘走下坡路’。 但波峰有两个,而且靠得很近,这意味爆发其实可以细分为两次——用地震来类比的话,就是在同一个地点,在很短的时间里,接连发生了两次地震。 所以,挂在频道里的一些人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余震’,有人直接就问了出来,“之后该不会还有第三次吧?” “天知道……”有人回了一句,“现在连机制都还不清楚……” 发问的那人叹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确实,现在根本没有理论可以解释地核中微子爆发,谈何预测? 频道里沉静了一会后,几个人又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讨论了起来。这次,话题转到了暗物质上,而且,不少人还一本正经地讨论起了新模型的框架。 如果苏辰有机会听到这些人的讨论,那么她会发现,她在‘宇宙沙盒’里模拟的那些情况,这些人都已经想到了,而且,这些人还讨论到了一个她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地球磁场。 地球磁场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有几个理论模型倒是可以对此作出解释,其中有两个是人们认为比较接近真相的,一是地幔负电层的转动,二是地核液态铁的流动。 而这两个模型,不管是哪一种,都跟地球自转、或者说是跟地核的自转有关。 意思就是,现有的大部分模型都认为,地球(地核)自转是产生地磁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反过来说,如果地球的自转受到影响,那么地磁定然会发生变化——自转越慢,磁场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就像自转龟速的金星,它的磁场强度是太阳系八大行星里最弱的一个,弱到几乎不存在。 所以,在模拟【重叠在地核内的‘暗物质球’被‘暗物质碎片’撞击】的时候,如果把地磁考虑进去,那么地磁肯定会发生变化——‘地核’与‘暗物质球’原本是处在同步自转的稳定状态,如果‘暗物质碎片’的撞击让‘暗物质球’的自转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也会通过万有引力让地核的自转也发生变化,继而使地磁也发生改变,变强、变弱、消失、偏转甚至是倒转都有可能。 这样带来的后果有很多,比如,利用地磁导航的生物将会找不着家;比如人类使用的导航系统也会受到影响,不管是地上跑的汽车使用的导航、还是天上飞的飞机、还是绕地运行的一些航天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如果磁场减弱、消失,那么太阳风、宇宙高能射线将会更加容易到达地表…… …… “我怎么觉得……咱们越讨论,我的头皮就越麻呢?” “同感……我觉得甚至有必要给地球发一个预警……” “别想太多……这个假想里的有效参数太少了。” “什么太少?是根本没有!” “是的……这个假想的基础,是地球内部有一个暗物质球,这个模型至今还没有人研究过,也没法研究,除非能打穿地幔、从地核里掏出点东西来瞅瞅。” “唉,别说地幔了,平均厚度才17公里的地壳我们现在都打不穿……” “等航天部门把引力的波动数据整理出来后,我们可以拿来跟中微子爆发的曲线图对照一下。” “你的意思是,地核中微子爆发、出现的那两个波峰,会通过引力变化体现出来?” “反正现在地球的引力肯定是发生了变化了,要不然,绕地飞行的那些航天器也不会启动轨道维持程序。如果引力的变化也出现了两次‘波峰’,那基本就可以断定,这两者之间存在关联。” “航天部门也负责监控地磁数据吧,待会顺便也要过来汇总一下。” “还有地质部门!我记得这个部门是搞‘重力勘探’的,他们在地球各个地方都布置了高精度的重力仪。也就是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