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十三 武朝建立 (第2/2页)
百姓基本很少接触的到。 当然除此之外,报上还有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刘策在报纸上承诺,登基后将会展开一系列民生政策,开凿修路,扩建学堂,提供给百姓低息贷款等一系列措施更让人新鲜无比。 与是,神都这座在战乱波及下只余一百五十万不到的常居人口,一下子爆涨到了二百七十万,每一个人入城都被统计司的吏员全部记录在册。 这些外地来的人将城内新修的水泥街道围的是水泄不通,只为能参加这一万众瞩目的盛况。 皇城东面祭天台上,京师文武百官静立两侧,年幼的卫康站在祭天台顶端,等候着刘策到来,从自己手中接过象征皇权顶端的玉玺。 “轰轰轰……” 三声礼花烟火回荡,禅让大典正式开始。 “吉时已到,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一名内侍扯着尖细的嗓音,大声朝百官宣布新君登基大典开始,百官立马端正站姿,目睹历史性一刻到来。 良久,在万众期盼之下,刘策身着一袭墨色龙袍,头戴珠帘君冠,在上百近卫军的护送下,缓步向祭台走来。 等刘策踩上鲜红的地毯,一步一步迈上卫康所在的祭台之巅时,不少跟随刘策一路走来的嫡系官员心中激动万分。 短短十年不到时间,刘策就从一名逃卒走到了今日的顶峰位置,回想起这一切,不少人至今都恍若置身梦中。 那些嫡系官员心情激动,刘策又何尝不是呢?望着卫康手中玉玺距离自己眼帘愈来愈近,心中激动的同时,又又些许紧张、厌恶、期待、茫然,等各种因素汇聚,也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己此刻复杂的心情。 “汉王刘策,上前听旨……” 卫康稚嫩的话语在刘策耳边回荡,也拉回了他略微失神的心绪。 “臣,接旨!” 刘策拱手抱拳,单膝跪在卫康跟前,准备接受卫康的禅让。 考虑到卫康年幼,一名黄门内侍拿着一张事先拟好的圣旨,刚要递到他手中,却见卫康直接捧起玉玺,走到刘策跟前,犹自说道: “苍天为鉴,汉王刘策,功与社稷,政与万民,即日起朕禅位刘策,望汉王能以苍生为重,负起重担!” 话毕,卫康将玉玺直接递到刘策手中。 刘策接过象征九五至尊的玉玺,低头说道:“请皇上放心,臣接替皇位,定不负天下,不负苍生!” 卫康如释重负,搀起刘策,拱手施礼道:“望君能以社稷为重,早日让神州大地重回太平。” “朕会的!” 刘策回答的十分干脆,十分坚定。 卫康点点头,在黄门内侍的搀扶下,从侧面阶梯离开了祭天台,也宣告了动乱的大周寿终正寝。 刘策高举玉玺,威严的注视祭天台下文武百官,宛若天神俯览众生一般。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许文静带头躬身高呼,整个祭天台内外文武齐声高呼。 刘策放下高举的玉玺,捧在手心,凝视一圈众人,待高呼声逐渐平息,深吸一口气,来到祭天台前,拱手朝天沉声说道: “苍天明鉴,祖龙庇佑,朕在此起誓,即日继皇帝位,定不负万民所托,重整山河,还太平与天下,让宇内皆知大汉军民,天下唯一!” 话毕,刘策接过黄门内侍递来的三柱香,对天拜上三拜,待柱香插入香案,宣告一个崭新的朝代正式诞生了。 刘策起身回到百官眼帘大声说道:“诸位臣公,列为将军,朕即帝位,还需你等多多协助, 大汉的局势并不太平,南面,有黄覆楚贼虎视眈眈,西南面勃纥人磨刀霍霍辱我汉家姐妹,杀我汉家儿郎,北面,蒙洛百万铁骑觊觎我神州大地已多年, 说实话,朕害怕,怕有负重托,怕有负天下万民信任,怕做不好这个皇帝,但朕和列为臣公已经没有退路,为了大汉百姓,为了天下社稷, 请你们务必竭尽全力助朕一起渡过所有难关,大汉的未来离不开你们的帮助,拜托了!” 说完,刘策朝文武百官重重一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再次回声,齐齐向刘策躬身回礼。 自此,汉朝建立,京师神都,改名为长安,取为长治久安之意。 一个全新的帝国,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一天,屹立在这片异世界的东方,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震惊世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