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造反有理 (第1/2页)
“卧槽!!!”郭松气炸了!一把抓住李玄的衣领,破口大骂,“你个狗日的东西,老子时隔十八年才终于找到了父母的遗骸,你他娘的这么坑我?” 李玄却淡定的说:“这回,无人可知了。” “你……狗日的!”郭松再看下去,这山体塌方显然不是什么正常的地理活动,几座山移形换影,面貌完全不同了。 “这是你干的?” 李玄缩了缩脖子,道:“说了这里是女娲立天柱的地方,自然要立起来才行。老道可没移山填海的本事,那是要遭天谴的。” “屁的天谴!”这帮牛鬼蛇神,开口闭口都是天谴,可他们为所欲为,也没见老天处罚他们。“我父母这回连坟墓都没了,我怎么祭拜?” 李玄微笑道:“按俗世的宗法,你该祭祀你的养父母,他们才是你的‘父母’。所以,你祭祀他们,让他们受香火就够了,这也算是他们抚养你应得的。” “老子是问我的亲生父母怎么办?” 李玄道:“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这又和我父母的墓葬有什么关系?” 李玄道:“凡人重礼法,天地重血脉。你亲生父母无需受香火,他们依然会保佑你,你的功业,亦有他们的一份。你在心里记着亲生父母的造化之恩即可,无需祭拜,无需立碑,甚至不需要知道他们葬在哪里。” 郭松听懂了,亲生父母因为血脉相连,所以不需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仪式。只是,他是人,他需要社会性,“礼法,是我对父母的哀思,是我为人子的必须。” “你活着,你的父母便不算死去。” “哈。”郭松苦笑,是啊,只要孩子还活着,父母的生命就在延续。“我下去做个标记吧。” “不。”李玄抓其他,一下子就飞回了西柏亭,淡然道:“道,不可名。” 郭松呆呆的看着眼前养父母的墓碑,良久,叹了一声,“等我控制住太行山,就在上头建个庙,天天上香火。” 李玄淡淡地说:“祖坟事关家族子嗣,居所不可外泄。” 黄巾起义已经如火如荼,朝廷派了兵马镇压,前期不太顺利,各地豪强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拥兵观望,总体上是太平道占据了绝对上风。 西柏亭位置偏,且战略性强,一时半会大抵是不会受到威胁的。但是,郭松是南华老仙的眼中钉,rou中刺,既然这老不死的还没死,那率众来袭也是迟早的事。 郭松清点了一下手中的钱财,算了一下女娲村的余粮,大抵招募千余人还是没问题的。只是缺乏训练,能有多少战力尤未可知。 钟离权道:“夫子何不先发布告,召集师兄弟前来?我们募兵也需要军官训练,咱们虽然年纪尚小,可也懂点道理。” “你们年幼,都有牵挂。”郭松拒绝了这一提议,在他的道德观之中,不是外敌入侵,亡族灭种的时期,是不能让女人、孩子上战场的。三国乱世,归根结底是民族内部斗争,甚至是上层权贵分蛋糕的战争,孩子们还是在家比较好。 “招募流民吧,女娲村的村民,都是我昔日训练过的,要他们来当军官。权儿,你若不急着回去,就帮为师整理文书,事情繁杂,他们读书少,不得用。” “遵命。”钟离权二话不说答应下来。在西柏亭的学生面前,郭松的威望是毋庸置疑的。李玄这几日也少了些挖墙脚的行为。倒不是郭松提出了异议,而是钟离权指着西柏亭墙壁上的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李玄解释解释。 李玄虽然如今得道成仙了,可也曾是个俗人。虽然他是古国“巴国”的人,不属于中原华夏文化圈,但基本的家国情怀还是有。知道了钟离权的志向,便也不再多言,只提了一句,“待天下太平,你再随我走。” 所谓吃人嘴短。李玄住在西柏亭,吃的、用的、住的,都是郭松的,当然也得帮点忙。就略施法术,把西柏亭重建,扫出一块空地作为校场,又疏浚了道路和水路,垒起了关卡。 这些东西,西柏亭原本就有,不过受限于生产力,加上郭松三年未归,废弛了。经过李玄这么一番休整,样貌提起来了,派头也就足了。 郭松问道:“上仙帮忙,不违天道吧?” 李玄大笑,道:“我与南华师兄道不同……” “嗯?” 自觉失言,李玄哈哈大笑。反而敞开了说,“我与南华老仙,均为李耳点化,按辈分,你们这些儒家的徒子徒孙,都得叫我太师叔祖呢。” 孔子是老子的弟子,学过“礼”。自然,儒家门生也都能算半个道家门生,相对的,法家门生,也能算半个儒家门生。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师承关系,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