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王允 (第2/2页)
们闹。” “估计是难。”暂时,何进还没有动手的迹象。暴风雨前的平静而已,何进迟早要下杀手的。“男人之间的矛盾,你就不要预设结局了。” “你们弄吧。”何婉也知道阻止不了。男人这玩意,没被点燃的时候,啥毛病也没有,乖巧听话,好的很。一旦被点着了,那不好意思,除非你弄死他,不然事没个完。 辞别何婉,又去西园拜见刘宏,向他汇报工作。刘宏才懒得听他到底汇报了啥,忙活着在妃子上进进出出呢。郭松行礼毕,便告辞回府。 隔着廷尉府,老远的就看到一个老人穿着官服站在大门口。荀彧、荀攸二人也站在一旁,双方都未交流,但看站位与站姿,他们俩显然是在陪这位老人。 郭松快步上前,恭声道“下官郭松,不知是哪位高人登门” 老人精神头还算足,拱手道“老杨赐,拜见真定侯。” “晚辈拜见临晋侯。”郭松赶紧对他行大礼,以丞相礼敬之。杨赐是太尉,他的祖父、父亲,均为太尉。弘农杨氏一门连续三代官至太尉,比之汝南袁氏也毫不逊色。他的儿子杨彪,是现任卫尉。他的孙子,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鸡肋”杨修。 杨赐本因黄巾起义之事与刘宏争执被免官。如今以“特进”的份回府。特进,并非固有官职,也没有实际职权,但需以丞相礼敬之,位次在三公之下,群臣之上。后来,就演变成了加封,给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 “大人请。”郭松亲自搀扶着杨赐进屋,毕恭毕敬。荀彧早已安排好了招待,但杨赐坚持在门口等郭松回来,他们两个也只能一起陪着等。 郭松本人,对弘农杨氏还是颇有好感的。硬骨头多,且在忠君国的问题上没啥子错误。也无怪乎他们延续上千年,直到唐朝,还出了个大名鼎鼎的“杨贵妃”。 杨赐对他的态度颇为高兴,道“真定侯不必如此恭谦。” 郭松回答道“杨氏一门,多为刚直之人,某心向往之。” 郭松不谈杨氏的官位,也不提那些历史悠久,只说敬佩他们都是“硬骨头”。既可以让对方受用,也能彰显自己的品德追求。 “真定侯大名,老朽早有耳闻。”杨赐老了,回府之后也没有参加过朝议。不过他的儿子杨彪是卫尉,与郭松同属九卿。侄儿是侍中杨琦,颁旨给郭松封官的人。自然不缺消息渠道。 “真定侯与大将军、司徒、十常侍交恶,胆量不小啊。” 郭松道“少不更事,心直口快之处,得罪的人多。” 杨赐接过荀彧递上的茶,称赞道“王佐之才,亦名不虚传。” 荀彧只微微点头,并不答话。 喝了一口茶,杨赐长舒一口气,道“老朽今,是有求于真定侯的。” 郭松很疑惑,有什么事是杨家搞不定的荀彧奉上一个竹简,便退在一旁。郭松看了看,道“王也是国家栋梁,晚辈一定秉持公道。” “非也非也。”杨赐摇了摇头,堂堂弘农杨氏,哪里用得着别人给公道他们自己就是公道的裁决者 “此事乃张让所为。老朽人微言轻,陛下不听我之言,故此来求真定侯。” “哦。”郭松明白了。王这事,根本就不是法律问题,是政治问题。杨赐也不是要他执法,而是希望他利用自己“红人”的优势,为王在皇帝面前说。“晚辈一定多劝陛下。” “好。好。”杨赐很高兴,站起道“真定侯若是得空,过两请移驾蔽府,小酌一杯。” 郭松道“晚辈一定登门拜访。” 扶着杨赐出门,一路送他回到太尉府。路上杨赐问了他一些经史子集的问题,郭松对答如流,颇得杨赐心意。 王是因为收集到了张让与黄巾军的联系信件,因此被张让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下狱,要治他死罪。 郭松先到监狱见了王。不管是什么达官显贵,到了监狱里,都是凄凄惨惨。郭松吩咐善待,备上酒菜。 王也听过几句郭松的名号,“郭夫子与士大夫共天下之语,石破天惊,老朽仰慕已久。” “今天不寒暄这些事。”郭松道“王大人可愿认罪” 王冷哼一声,道“我无罪。张让勾结黄巾贼,证据确凿。” “可皇上赦免了他。” 王道“张让蛊惑圣听。” 郭松也不能跟他解释,刘宏想要长生不老,所以很可能皇帝本人曾经也信过太平道。便问道“王大人想要就此死了吗你的妻儿何其无辜。” 提及妻儿,王犹豫了一下,道“此乃我一人之过。” “张让不这么想。” 王默不作声。 郭松叹了口气,道“大人有什么话,要我带给妻儿的” 王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好。”郭松陪着他吃完饭,便坐车去王家里传信。 王家人听到是廷尉来访,设好酒宴,招待。王虽然下狱了,但他在朝中朋党颇多,家人自然过的滋润如旧。 郭松并不喜欢这些宴会,但人家示好,若拒绝,难免让对方胡思乱想。互相祝酒毕,也说不出多少有营养的话。倒是负责倒酒的女娃娃吸引了郭松的注意力。 这女娃娃大约十一二岁,丹唇外朗,皓齿内鲜,点染曲眉,清眸流盼,婀娜小蛮,凌波玉足,端的是绝世美人的胚子。 王长子王盖,见郭松的目光随着那女娃娃走,然忘了这是在做客,与自己兄弟对视一眼,彼此一个眼神,便打定了主意。 “听闻真定侯来雒阳,还未寻得住处,也不曾有家仆伴随,生活多有不便吧” “啊”郭松愣了一下,收回了自己的目光,暗骂自己禽兽,居然盯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娃看。“我苦出,自己勤快惯了,不用那些仆役伺候。” “这怎么行”王盖笑道“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真定侯如今尊贵,岂能再做那些下等事。鄙府仆役不少,正好可赠予大人一二位,共大人驱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