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乡村小教师_第一百二十八章 条件不够啊太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 条件不够啊太后 (第1/2页)

    一壶酒喝完,张让又给他们上了一壶。第二壶酒快喝完的时候,刘宏总算醒来了。

    张让先进去禀报,不过片刻,便走出来说:“陛下不见,真定侯请回吧。”

    “好。劳烦公公。”对于这个结果,郭松早有预料,荀彧也没说什么,两人起身就走。

    荀彧叹息道:“我们在宫中没人说话,吃了亏。”

    郭松点点头,宠臣与佞臣相比,还是有距离的。十常侍可以随时随地与皇帝交流,影响力绝非郭松这种一时得宠的朝臣能比。

    刚走出西园的范围,便看到一位太监在等候,看他身边的积雪,应该在他们刚入宫时就已经在等了。

    “真定侯,太后有请。”

    “文若,你先回去做事。”

    “诺。”廷尉府的事务繁多,荀彧一直都是全权负责的。郭松作为领导,主要就是上达天听,具体事务不会插手。

    跟随太监来到永乐宫,觐见董太后。

    “真定侯不必多礼。”董太后不等他行礼,便招呼他过去坐,“真定侯入座。”

    “谢太后。”郭松还是弯腰作揖后才入座。

    董太后满脸笑容,显得极为热络,“真定侯因何事求见陛下?”

    郭松道:“为王允之事,他蒙冤入狱。”

    董太后道:“此事乃张让所为,恐怕不易。”

    “正是。”

    董太后道:“哀家倒是可以为他美言几句,虽说活罪难逃,但死罪可免。”

    郭松赶紧起身行礼,“谢太后恩典。”

    “真定侯客气了。”董太后亲自起身扶他起来,热切道:“一点小事而已。真定侯为国家奔波,哀家自当鼎力。”

    两人再度入座,董太后不再问政务了,只和他聊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向他打听冀州的风土人情。

    郭松本身就能言善道,在现代又看过无数段子、相声、小品之类的喜剧,说起来自然是趣味横生。董太后也笑得前仰后合,颇为开心。周围站着的太监、宫女有时也会忍不住笑起来,永乐宫难得的拥有一点轻松活跃的气氛。

    “素闻真定侯乃经学名家,有‘与士大夫共天下’之豪言,当年一篇文章里,提到‘知政失者在草野’一句,哀家长叹此等忠良不在朝中,实乃大汉之失。”

    董太后突然提到他的政治见解。当初郭松就是因此被禁锢,这也就是一两年内的事情,余波未平。后来郭松又写了一些经学政论发表,虽然没有掀起多少波澜,但他的政治见解是大家都能了解到的。

    说完这一句,董太后又转换了话题,“听闻真定侯还未有住处,正好哀家有一处宅子,真定侯可暂住下。”

    郭松拒绝,“多谢太后美意。臣并无家眷在此,无需宅邸。”

    “真定侯可有子嗣?”

    “有一女。”

    董太后想了想,道:“听说真定侯之妻,与他人有婚约在身?”

    “呃……”郭松想起来,那个和甄姜有婚约的家族,现在应该还存在着。只不过嘛,如今甄氏一族已经不复存在,加上郭松又位高权重,谁也奈何他不得,他也不会去管那个被他“横刀夺爱”的人会怎么想。

    董太后随口道:“不打紧。”

    “呵。”郭松有点尴尬,虽然木已成舟,但还是会给人话柄。

    董太后道:“自古婚姻,都是门当户对。甄氏已然灭族,权势不存。真定侯海内人望,居九卿之位,比之甄氏,不可同日而语。”

    郭松谦恭道:“微臣贱民出身,实乃高攀甄氏。”

    董太后道:“依哀家看,真定侯是文曲星下凡,那甄氏如何能比?”

    上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在现代。他考上帝都大学之后,乡镇里就称他为文曲星。大概在他们看来,一个穷山沟能冒出这么个高考状元,只能是星宿使然吧。

    董太后又道:“先帝有两位公主待字闺中,哀家也有几位晚辈,真定侯可见一见。”

    郭松道:“宋公有言:‘糟糠之妻不下堂’,臣能有今日,甄氏功不可没,岂能因功名而休妻另娶?”

    董太后板起脸,威严道:“甄氏与你并无婚姻,谈不上休妻。若无高门贵女,真定侯怕难求三公之位。”

    董太后今天的妆容并没有刻意的凶狠,大抵是想显得温和点。柳叶眉,桃红腮,配上她喝过仙水后年轻些许的脸,实在没多少“威风”。现在板起脸,也没有多少威压。

    发怒的脸,和威严的脸是有很大差别的。郭松对女人发火这件事,免疫力极高。若是亲近女子生气,自然是要千恩万谢赔不是。其他女人嘛,你生气,关我屁事!

    郭松淡然道:“臣一介贱民,位至九卿,万户侯,实乃福运之至,不敢奢求三公之位。”

    别说贱民了,就是名门望族子弟,能混到他这个程度的也是极少数。一个家族男丁起码几十个,也只有嫡系的一二人能够混成高官。何况,郭松今年才十九。光靠熬资历,也是不愁做三公的。

    董太后打个手势,“都退下。”

    太监、宫女纷纷告退,紧闭大门。

    董太后的脸色缓和下来,诚恳道:“真定侯为何不懂哀家好意?”

    郭松道:“实不相瞒。微臣府上女子不少,也有名门贵女,但甄氏的正室之位是不可动摇的。其他女子,任你出身多高,也只能做妾。若不愿,那就罢了,臣并不缺女子。”

    董太后叹了口气,示意他坐近点。郭松便把椅子移过去,靠近她坐下。董太后拍了拍他的手背,语重心长道:“真定侯年轻,情深义重是好事。但世道如此,那荀氏二子供你驱策,也未曾将女子许给你,真定侯难道不懂?”

    郭松自然是懂的。荀彧、荀攸这两个荀氏的代表人物在自己手下做事,但荀氏并没有结亲的打算。其实就是对郭松出身的一种侧面否定。除非郭松真的成就霸业,那出身问题才能忽略不计。

    其实也不算忽略。因为霸主、帝王,是“天子”、“真龙”,论出身,自然是高于世间所有人的。

    郭松道:“男子汉大丈夫,自当流血流汗建功立业,哪能依靠女子图谋高位?臣位极人臣,已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