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承腔_第三十三章 轰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轰动 (第2/2页)

“嗨……嗨!”

    一首《骂开道》,选自老腔剧本《收五虎》,讲的是隋唐演义时期发生的故事。

    台下的观众被接二连三的高唱引得心潮澎湃,不少人都站了起来。

    这唱的都是真功夫,是真正的卖力在唱。

    王忠心中感动万分,老艺人们真的用心了。

    等到老艺人们唱到了四点,音乐停下,众人准备下台。

    台下的观众不干了。

    “不要下去!继续唱!再来!”

    “再来一首啊,我们还没有听够呢!”

    “Comeon!Comeon!”几个老外也叫到。

    主持人神色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忠立即走过去道:“不要报幕了,让老艺人们继续唱!”

    “王主任,这不合适吧?”主持人有些难堪。

    后面还有其他的节目,现在让老腔霸占舞台,让其他的演员怎么想?

    “我的命令,我去处理,你尽管说。”王忠态度坚定。

    主持人只好走上去,到了舞台上,走到张德林的耳边道:“爷爷,领导说让你继续唱。”

    “啊?我们还能继续唱?”张德林神色惊讶。

    主持人点了点头。

    “行,我们继续唱!”张德林直接将凳子给地上一放。

    唱了一个小时,根本没有唱够。

    继续唱,正合心意。

    后台,张禾急忙走过去道:“王主任,这样不合适吧?”

    “你不用管,我做主,给你们加钱,这一场给你们翻倍,六百块!”王忠朗声道。

    大手笔,说好的三百块,直接翻倍成了六百块,都是因为老腔的火爆。

    王忠也无可奈何,老腔把观众的热情都调动起来了,你现在让下去,观众可不就不干了。

    “王主任,太谢谢你了!”张禾感激道。

    他赶紧走到一旁,给接下来要演出的演员们一个一个的赔罪。

    “我是老腔的代表人,实在是对不住了,等会结束了我请你们吃饭。”张禾笑道,该发烟的发烟,该打招呼的打招呼。

    人际关系最重要。

    王忠下的命令,他们这些演员不会怨恨王忠,但是肯定对老腔不爽。

    凭什么抢了我们的演出时间。

    但是看到张禾这样的态度,众人心里的怨气也消失的无影无踪,自己心里就想通了。

    他们都是华山的演出人员,大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领工资的。

    不上去唱就不上去唱,正好清闲下来。

    “没事没事,我觉得老腔唱的挺好的,你们就继续唱吧,我们听领导的。”众人笑道。

    老腔艺人们在台上继续演唱。

    一直到了五点,艺人们口干舌燥,从台上走了下来。

    观众们再想继续听也没办法啊,艺人们也不容易,你总得让人家喝口水啊。

    老腔艺人们下场,王忠亲自拿着话筒走了上去。

    “各位观众,刚才为我们表演的是我们华阴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我已经看到了大家的热情,从明天开始直到假期结束,每天都有一场老腔的演出,欢迎大家明天继续观看!”王忠心中全是欣喜,但还是要忍住笑容,平静的说到。

    “明天继续来!”观众们大呼小叫。

    后台,张禾赶紧端出一杯一杯水给各位艺人们,都不容易。

    连着说两个小时话都累,更何况,连着唱两小时老腔。

    唱到最后,张德林他们嗓子都快喊哑了,但是仍旧卖力演唱,要对得起观众,对得起非遗这个名头。

    不能在外地人面前丢了华阴的人,不能在外国人面前丢了中国的人。

    第二天,演出大厅座无虚席。

    仔细瞧着,还有不少是昨天来的,今天又来了。

    好家伙,了不得。

    王忠喜出望外,昨天还没有坐的太满,今天直接爆满了,连过道都是观众坐的小马扎。

    票卖完了,没买到演出票的观众不乐意了,差点在售票处打起来。

    王忠临时决定,加板凳,后来的人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过道。

    再没位置了,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一连七天,座无虚席。

    华阴老腔的名头彻底打了出去,就连电视台都报道了这一个盛况。

    来华山干啥?爬华山,太累,先来听个老腔,打起精神了,晚上就爬山,早上爬到山顶正好看个日出。

    七天结束,老艺人们也是累的不行。

    以前从没有这么演过,连着七天的演出,每次一个多小时,是人都累。

    临走之际,华山管理局的领导亲自送别,欢迎老腔下次再来,还邀请了老艺人们专门创作有关老腔的曲目。

    老艺人们自然是满口答应。

    创作曲目是基本功,张德林有这个本事,上个世纪他就改编了不少现代曲目。

    回到家里,张禾把钱一算,将近三千块钱,还只是这七天赚的。

    抛去给老艺人们的工钱,还能剩下一千块左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