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皇叔四弟_第二百四十章 封赏群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章 封赏群臣 (第1/2页)

    建安十三年六月,刘备引文武大臣至邺城,参拜天子。天子禅位帝位与刘备而自降为陈留王,刘备三次推辞不过,只好接受。于是刘备在文臣武将的拥护下,再经由诸葛亮占卜过天时之后,刘备选定一天,在邺城城外,筑坛分布八方,然后正式登基为帝,为汉昭武帝,史称北汉王朝。

    这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清晨,刘备乘坐车撵自邺城出了南门,前去城南二十多里外的祭天大坛,准备正式称帝。

    车马一路前行,看着路边的人群,刘备也不禁感慨万千。年过天命半百,快到天命之年,却得以成为这普天之下最有权力的人。从征讨黄巾开始,数十年的奋斗,终于是有了一个结果。

    他想起了自己年幼之时,在村前的大桑树下玩耍,看着那高大的桑树,对朋友们说出了自己生平第一句豪言壮语:“曰后我若为帝,当乘此车盖!”

    他想起了洛阳求学的岁月,虽然得蒙一代大儒卢植教导,但是一直以来自己都因为寒微的出身,受尽了白眼和歧视。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现在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又在何处呢?

    他又想起,那曾经和自己形影不离的“织席贩履”的恶名,也将随着这一切而化为乌有了。

    “刘备啊刘备,如今你总算是走到这一步了。那些曾经鄙视你,轻视你的人们,他们现在又在何处呢?”看着那近在咫尺的祭坛,刘备心中也是越来越激动了。

    登坛受封之后,刘备即刻下令,原王世子刘禅,被封为太子,立其母甘夫人为正宫皇后、糜夫人为贵妃、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刘瑜为安阳公主、刘诗为舞阳公主,将建安十三年改为章武元年(公元208年)。同时下令,大赦天下,并且免除天下一年赋税,消息传来之后,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就在登基为帝的当天晚上,昭武皇帝刘备,在自己的皇宫里,直至深夜还未曾安寝,反而是坐在宝座上,面对桌案上的一份名单绞尽脑汁。

    当皇帝很不轻松,这是刘备现在的第一直观感受。

    刘备无论是识人还是认人和用人都很有一手,现在刘备当了皇帝了,自然要好好封赏他们。

    但是具体到怎么封赏,如何平衡各方面派系,那就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了。

    其实文官倒还比较好安排,具体到丞相一职。从自己这些文官之中来看,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能够有资格担任这一职务的,也就是荀彧和陈群了。其余的如三公九卿的人选,相对而言都好安排。郭嘉、诸葛亮、贾诩、庞统、徐庶、田丰、顾雍等人都是各有所长,一一量才录用并不为难。真正让刘备感觉为难的,是武将和王位的安排。

    武将之中,以大将军一职最为尊崇。就目前而言,这个职位基本上是关羽预定了。接下来的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的人选,刘备也毫不犹豫给了罗昭和张飞。然后便是骁骑将军赵云、卫将军典韦。

    此外一个就是王位,大汉高祖早有定论,那就是非刘姓者不得称王。刘备自己整天以汉室宗亲自居,自然不好坏了这祖宗规矩。但是关羽和张飞罗昭赵云都是他的拜把兄弟,按道理说大哥当了皇帝,兄弟就应该是御弟王爷。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做到面面俱到,刘备一时间也拿不定个主意。名单上的官职划了又划,到现在还是感觉不够尽善尽美。

    刘备忙活了一夜,终于保证在次曰首次早朝上,这份长长的封赏名单如期出炉了。太监那特有的尖细嗓音响了小半个时辰,终于是把名单给宣读完了。而名单的出炉,也是引发了一系列的热议。

    拜荀彧为左丞相、诸葛亮为右丞相,共领百官之长。陈群为司徒,庞统为司空,郭嘉为司马,是为三公,徐庶为尚书令。卢植为太傅、蔡邕为太师、王允为太保,是为太子老师。接下来的九部尚书是刘备根据罗昭书信的建议修改的官职。

    刘晔为吏部尚书,孙邵为吏部侍郎。

    黄权为户部尚书,简雍为户部侍郎。

    孙乾为礼部尚书,刘琦为礼部侍郎。

    法正为兵部尚书,李严为兵部侍郎。

    刘巴为刑部尚书,审配为刑部侍郎。

    张昭为工部尚书,张松为工部侍郎。

    糜竺为商部尚书,甄尧为商部侍郎。

    华佗为医部尚书,张仲景为医部侍郎。

    顾雍为学部尚书,田丰为学部侍郎。

    任命孔融孔文举为邺城学院院长。

    武将之中,任命关羽为大将军、任命罗昭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赵云为骁骑将军、典韦为卫将军。

    甘宁为前将军、马超为后将军、张辽为左将军、张郃为右将军、太史慈为中将军。此五人为五子良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