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群像 (第1/3页)
“嵩山派?”了净怒眉上扬,道:“你要我去嵩山?”他露出轻蔑的一笑,“对师父见死不救,再去当彻彻底底的少林叛徒?你说你是在帮我?” “少林在哪里?”明不详反问。 了净指着山上,那是他要回去的路,正要开口,却住了嘴。 明不详不是个问废话的人。他说话总是精确,那是属于他意图的精确。他与明不详交锋这段时间,让他对这个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问少林在哪,指的并不是上面那座寺庙。 “没了少林,你回去哪里?”明不详又问。 了净收回手指,淡淡道:“你的意思是,我要么活得像条狗,要么就死得像条虫?” “也可能是个英雄,看你运气。”明不详淡淡道:“我就帮你到这。” 了净哈哈大笑道:“你有这么好心?”他讥讽道:“卜龟也是信你的。” “那是他自己决定的。” “把人推到悬崖底下,撞死他的是石头,是这个意思?” “我只把他带到悬崖边,他自己跳下去。”明不详道:“姚允大他们就没跳。” “逼疯本月,弄死了无,总是你吧。还有袁姑娘的丈夫。”了净道:“他们可不是自己选了发疯跟死。” “他们是你杀的,你还想杀我。”明不详反问:“本月不该死?” 了净冷笑道:“你可不是好心,你是怕本月把事情抖出来,扯到你身上才对他下手的。” “你是好心?”明不详似乎对这个话题厌倦了:“你现在上山,就是你的好心。”他耸了耸肩:“死更多人而已。” “你还怕死人?”了净哈哈笑道:“别跟我说你不杀人。” 明不详想了想,似乎这个问题很重要似的,之后又道:“或许,以后总会杀的。” 他说到杀人时,脸上仍是一无表情,好像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他考虑的,只是何时何地,什么机缘下要动手而已。了净倏然一惊,质问道:“你想杀谁?” 明不详摇摇头:“还不知道,到时再说。” “假如我不回寺里。”了净再问:“你有办法救师父?就算我不上山,难道就不会引发正俗之争?” 明不详道:“我救不了你师父,你也一样。引发正俗之争的不是我,也不是你,我们都没这本事。那是因果,是共业,谁也阻挡不了。” 了净道:“你倒是推得一干二净。” 明不详道:“本松跟袁姑娘还没逃远,他们会被少林寺的人抓回来。那是两条人命。”他指着南方说道:“往武当的方向去,你能追上他们,靠你的能耐,能保护他们到武当。然后绕道江苏到山东,就是嵩山派,你在那里还俗。” 说完后,明不详又看向山上:“我该回去了。” 了净问道:“你接着又要害谁?觉见住持,觉空首座?” 明不详摇摇头道:“你还是不懂。” 了净问道:“我是不懂,以你的聪明才干,不用这些手段,方丈的地位早晚是你的。你到底求什么?” 明不详道:“两条路,上山,下山,我就帮你这么多。”说完转身就走,留下还在犹豫的了净。 了净看着明不详的背影,突然一股怒气涌上心头。他大声怒喊:“明不详,即便我斗不过你,总有一天,也会有人收你这个妖孽!那时,定有我一份!” 明不详并未理会他,身影渐渐远了。 了净遥对着少林寺的方向跪下,磕了三个响头,直磕到额头出血,随即甩身快步下山。 他并不相信明不详,但他知道明不详说的是对的。 师父不会希望他回去,他也不能回去。他回去,会是少林寺的一场腥风血雨。 此去一别,再会无期,等待他的,是遥不可知的未来。他告诉自己,总有一天会再回到少林,再会明不详。 下山的人影脚步越来越快,渐渐地,隐没在了山林之中,不复再见。 ※ 觉空最早的难题,是觉见将在嵩山发现那七具尸体的验尸状交给他。上面写着“恐为斗殴致死,有疑待查。” 为何不写“死因不明,凶手待查?”觉空知道觉见的想法,如果觉见这样写了,自己就掌握了觉见的把柄。如果寻获了心,发现真是正俗互殴致死,又或者之后东窗事发,那就是包庇了心,隐瞒真相。这事可大可小。更好的做法,是直接跳过自己,送到方丈那里,开四院共议,直接定了心杀害同门,畏罪潜逃。这会是四院的共识,无关正俗,他一直以为,以觉见的世故,这会是他的做法。 所以见到验尸状时,他确实感到震动。 普贤院掌管少林寺内外所有戒律与执法,到了自己手上,如果再往上送到四院共议,那就是表示自己无能定夺这件事。连觉见也开始耍这种小心机了?那之后唯一的方法,就是发回普贤院重审,想来觉见也料过这个可能,他既然送上来了,就不打算再改了。 要写上“死因不明,凶手待查”结案吗? 包庇一个正僧,对自己而言不过举手之劳。正俗素来同罪不同刑,俗僧往往轻轻带过,尤其是佛门戒律,但戕害同门,即便是俗僧也是死罪。觉见打的是什么主意?现今正俗隐隐对立,他想让自己担下这个包庇正僧的事,既显得他严守戒律,自己也难对俗僧交代,还得担一个徇私的罪名。 这个觉见…… 觉空最后还是定了斗殴致死,有疑待查。 必须让俗僧们相信,他会保护俗僧们的地位,为俗僧们挺身。 只要自己还掌握了威权,让俗僧们信服,就能控制这接近少林寺六成的俗僧,让他们不至哗变,出大乱子。 权力是危险的武器,必须交到拥有足够智慧与信念的人手里。 而保持威权的方式,就是绝不允许别人侵犯与试探。 只要让人踩过你的脚,他就会顺着踩到你脸上去。别人看到了,也会以为他们能跟着踩上两脚。 只是他也没想到,卜龟事件虽小,引起的sao动却不小。俗僧认为卜龟是正僧之后,正僧认为卜龟师父亲近俗僧,卜龟也是俗僧之流,反倒成了相互攻击的借口。 更没想到觉观与觉如两人,竟然在这当口提起俗僧改名之事。 真是两个笨蛋,觉空心想,觉如的聪明,也仅止于耍耍嘴皮罢了。他眼里只看得到正俗,没看到更高的地方去。 本松的事情是个危机,也是个机会。 觉如死后,就能平息俗僧的怒气,俗僧易名之事就能按下。 这样少林就稳了。 觉空想起师父说过的那句话。 那是一句对于少林来讲,足以称得上离经叛道的一句话。也是因此,他不曾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