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四章:接到邀请 (第1/2页)
1999年9月中旬,《指环王》三部曲拍摄进度越来越快,导演彼得杰克逊准备在12月底之前完成最后决战的拍摄。 但是最终决战怎么拍出那种恢弘壮烈的感觉,让他有些苦恼。 “陈,我们现在有一千多名群众演员,后期使用特效技术可以变成几十万人的大战。但是具体该怎么表现?我没有上过战场,古代的这种冷兵器作战可供参考的资料也非常少。你有什么建议吗?” 彼得杰克逊把自己的苦恼向陈卓倾诉道。 在拍摄过程中,陈卓帮了他很多,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告诉陈卓,他总会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事实上,我也没上过战场。” 陈卓无奈的摊了摊手。 “不过,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联系皇家步兵团的人给我们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他们参与了布尔战争至今的大大小小战役,应该会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 陈卓琢磨了一下之后提出了建议。上次跟步兵团的人搭上线之后,在陈卓的金钱攻势下,与他们的关系处的不错,一些不涉及原则性的帮助,他们一定不会拒绝。 “这个嘛,皇家步兵团当然很勇猛,但是,额,我的意思是说,他们毕竟人数太少了,当年参加的大战只是执行一些小任务。没有那种恢弘的历史感。陈,新西兰是个小国,你能想象到一个国家正规陆军只有4500人的无奈吗?跟你们国家十二亿人口,五百多万军队是完全不同的。” 彼得杰克逊虽然是个非常爱国的新西兰人,但在这一点上,他多少是有点自卑。 “其实也没那么多啦。我们为了世界和平,一直在裁军。” 陈卓拍了拍他的肩膀劝慰道。 正在这时,一通卫星电话打了过来。 “喂,我是陈卓。哦,是钱先生,您好,您好。京城五十年国庆大阅兵吗?当然,能够前往观礼,我很荣幸。哦,对了,我可以带一个朋友一起去吗?是我在新西兰的一位导演朋友。外宾邀请函吗?不用寄到这里来,寄到我在京城鸦儿胡同亥六号小院就行。好的,好的,我一定按时参加。” 陈卓挂断电话,看向彼得杰克逊道:“现在有一个机会让你看看大国雄师的风采,想不想去?” “你是指?” “1999年10月1日,在京城举办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会有十万群众去现场观礼。我多要了一张外宾邀请卡,如果你不去的话,我就邀请........” “Oh,MyGod!请把这个机会一定留给我!我竟然有幸能去现场看看这个神奇的国度阅兵,那一定很震撼!你知道的,新西兰没有阅兵,澳大利亚也没有阅兵,美国也没有阅兵,只有英国有女王生日庆典大阅兵,但我想,你们的阅兵一定很不同。” 彼得杰克逊激动的说道。紧紧抓住陈卓的手,生怕他跑掉了将邀请卡送给别人,比如自己的朋友梅尔吉布森。 “是的,那确实很不同。” 陈卓回想了一下英国女王生日庆典阅兵,每年6月,炎炎夏日中,1400名士兵,身着红色传统制服,头戴熊皮高帽在伦敦街头列队,然后就是昏倒、昏倒、各种昏倒。 每当有人昏倒,周围民众就大声叫好。这似乎成为了每年一次的惯例,大家都在盼着这名场面出现。而“成功”昏倒的士兵也“成功”的在女王面前完成了抢镜。 这与中国的阅兵可谓是梅兰竹菊,各具特色啦。 因为导演彼得杰克逊与主演陈卓要离开剧组一段时间,整个《指环王》剧组其实就处于一种停摆状态,所以剧组干脆给众人放了一周的假期。 “陈,你们太狡猾了,竟然要偷偷离开去看庆典,为什么不邀请我们一起去呢?” 梅里和皮聘抱怨道。 “是啊,陈,既然你们离开了,我们也只能暂时休假。听说中国很漂亮?” 佛罗多和山姆也跃跃欲试。 “如果可以的话,我这个老头子也很期望去中国看一看。” 甘道夫笑道。 “那算我一个,反正我假期也没地方去。” 精灵王子也凑上来说道。 “我不行,我要利用这个假期回英国去一趟,我有妻子和可爱的女儿,成年男人甜蜜的幸福,伙计们,你们懂得。” 一米八六的矮人大汉金霹摆手道。 “没问题,还有谁想去?” 陈卓爽快的答应下来。 人族公主伊欧文是澳大利亚明星,她需要利用这个假期回家看看父母。 洛汗国王希优顿、爱隆王雨果维文也礼貌的拒绝了。 “好吧,那我们就是一行八人。今天收拾好行礼,明天我们就启程。” 陈卓决定道。 之后又给钱先生回了一个电话,又要了几张外宾邀请函。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进行,中华大地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信,迫切的期望将开放、自由、繁荣的中华介绍到世界去,改变世界人民心目中中华贫穷落后、戴斗笠、留辫子的印象。 1993年中华积极申请2000年夏季奥运会。主题便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但可惜,美国粗暴践踏奥林匹克原则,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人权小组反对在北京或中国的任何地方举办2000年奥运会。 1993年9月23日,原本一直遥遥领先的北京,在最后一轮投票中,以两票之差败给了XN。 “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一宗旨宣告失败。 但中华却从来没有放弃向世界宣传“开放的中华”这一理念。举办世界武术大赛、积极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各届亚运会奥运会、争取打入世界杯等等。 目的就是将文明、开放的中华展现在世界面前,让中华民族再次自豪的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国庆阅兵原本是振奋人心,宣扬国威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开始邀请大量外宾和外国记者前来观礼,形成一种宣扬国家的形式。 所以,当陈卓向钱先生提出多带几个外国朋友前去观礼时,他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 “不过,小陈,我们观礼台上的座位有限,我好不容易为你一家争取了三个座位,如果他们几位外国朋友来的话,恐怕只能在观众席待着了。” 钱先生解释道。 “没关系,他们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我的朋友而已,我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