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9章 纠结的军舰 (第2/2页)
米厚,甲板30毫米厚,炮塔和指挥室46毫米厚,船艏水线34毫米厚就差不多了,两百年内除了自己人,应该是无敌的! 设想很好,8000马力的蒸汽机也不是问题,多增加锅炉就行了,500马力柴油机也没问题,现在已经有了,努力把它研究的更成熟一些,120火炮和30火炮认真研究研究就能出来,装甲钢没问题,现在就可以炼出来。 所以,这艘3000吨级的驱逐舰有实现的可能!就是鱼雷都可以研究出来,火箭弹也可以研究出来!还有机枪、机炮、冒蓝火的加特林…… 当下不再犹豫,徐伟和老工匠们学生们设计出一张张大体结构图,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求证,光一个设计图就设计了三个月! 设计好后开始准备建造船体,船体数据相差不大,但蒸汽机和火炮却产生了分歧。 徐伟认为现在最适用的是蒸汽机,而学生们却觉得蒸汽机体积太大了,都占到整个体积的五六分之一了,在体积大的货船上装还没什么,可装在细小的军舰上就太大了,马力也不够。 火炮徐伟认为有个前二后一三座六门就够了,可工匠们却坚持要五座十门,理由是这么大一艘军舰你就只有6门炮?那和商船上的火炮有什么不同? 好吧,除了口径大点,还真没不同! 无奈徐伟提出了先造舰体,动力再看看能不能把蒸汽轮机做的功率更大一些,实在不行就研究燃气轮机! 舰炮先把专业的舰炮做出来,舰炮可不是甲板上露出来的铁疙瘩加一根炮管,而是像烟筒一样,露出甲板的只是其三五分之一的长度,下面还有基座装置和自动半自动送弹机、弹药库、备用电源等设备,等把船建的差不多,动力解决后再考虑装几个炮塔。 然后船厂根据设计图造大概船体,新建成的钢铁厂增加2000吨压力机和千吨轧钢机,实验室研究动力、钢材、炮塔等。 徐伟回到太平府和刘志研究加大蒸汽轮机功率,半个月后得出结果:蒸汽轮机想达到单台两万马力可以,但制造成本非常高!比船体成本还要高!体积非常大!大到10米宽的船尾空间一台就占了6米! 无奈转战燃气轮机,燃气轮机倒是不大,但每提升百分之一的热效率都是非常难的,现在的热效率只有百分之28,可以说完全是浪费! 马力达到了7000,还是不够用,制造成本也很大,只能转战柴油机,500马力的柴油机技术比较成熟了,体积不大,转速不高,但扭矩很强大。 最后崇祯十五年年底得出研究结果,目前尽研究室最大努力之后,实验造出了一台30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自重42吨!每小时油耗540升! 想要让3000吨的军舰跑到30节的航速太难了!至少得有3万马力才行!十马力推一吨! 燃气轮机四台相加倒是有2.8万马力,可油耗又太多,十台3000马力的柴油机却发挥不到3万马力,浪费很多油耗也高,纠结了! 7000马力就7000马力吧,老子受够了!就算2.8万马力又如何?27节以上的速度谁有能追的上?大半年搞这么个玩意? 结果过完年后徐伟又扑到了发动机上…… 虽然困难太多太多,但发动机就是工业的心脏,没有好的发动机以后的发展处处受制,不早点发展发动机以后等老了挂了想发展后辈都没那个见识了! 所以徐伟得在有生之年利用后世的知识,让发动机甚至其他科技达到和后世差不多的标准! 虽然以前对发动机不了解,但大概数据还是知道的,最近几年又对这个很重视,可以说是个发动机砖家了。 一艘常规动力的十万吨航母航速有25节以上,那么他的动力有多少?发动机最多四台联动,五台六台联动就没什么作用了。 所以能把十万吨航母推到25节以上速度的发动机需要四十万马力左右,分布到四台发动机上就是单台十万马力! 后世能把动力做到单台十万马力,徐伟这一生,能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