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7章 测试改进飞机2 (第2/2页)
“风扇吹风吹飞机,飞机启动加油门和吹来的风相抗衡,不过飞机得绑起来,我再画一个大风洞的设计图,让建筑队来建一个专业的风洞。” “少爷,飞机能在房间里飞?” “哈哈!试过就知道了,这两架飞机就当成教练机了,你们试着玩,也要测试各方面数据和稳定性,看看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 “回头我和刘志研究30马力、50马力、100马力、150马力、200马力甚至更高的发动机。你们再造一架和这个一样大的双座飞机,能让两个人坐进去,两个人都可以控制飞机飞行,这个不难,机身前面和后面都是空的,关键要做的仔细、精密。” “少爷放心吧,我们有经验了,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嗯!你们是整个帝国最优秀的人才,是帝国的希望,帝国以后想要征服大地大海蓝天甚至宇宙就靠你们了,加油!” “加油!为了帝国!” “加油!为了帝国!” “加油!为了帝国!” ………………………………………………… 风冷式单缸二冲程煤油发动机能达到20马力已经很难了,想要达到30马力更难,徐伟估计十来年都研究不出来,所以还得是双缸的。 双缸要达到30马力还是很简单的,只是装在螺旋桨后面的发动机多了一个汽缸而已,或许还可以做的更窄更短,只是加长了一些,加个能进空气冷却的整流罩就好了。 三五十马力用直排活塞式发动机还行,再大马力的就需要星形发动机了,把200马力的星形发动机缩小一些就能达到100、150马力,200马力的星形发动机也太粗,得想办法变细一点,这样飞机的流体线形就更完美了。 又要过年了,过完年就崇祯17年了,看这趋势大明帝国能顶的过去,后续查抄晋商的两三亿两银子和每年一亿多的税收,加上徐伟每年“贡献”的一两亿,崇祯现在不缺钱。 再加上基本普及到全国的高产新作物和提高了三成产量的老作物,还有农业指导队和打井队下乡指导,粮食现在已经不怎么担心了。 新军已经练的很精锐,朝政基本全部独揽大权,崇祯皇帝现在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权有权,要兵有兵,要粮有粮!收到风声显示崇祯准备对建奴动手了,就在过完年冰雪融化土地干硬后! 飞艇技术越来越成熟,朱慈烺和朱媺娖又准备回京城过年,这俩货可是人质一般的存在!可要走也不能拦着,搞的徐伟又有点心慌慌了! 还好知道了崇祯准备对建奴动手,一方面又在加强绿水水师准备移民,看来近两年不会对自己动手,好像也没有谁会在大过年的开干吧? 既热闹又无聊的过了个年,时间来到崇祯十七年,徐伟接着研究发动机和飞机,顺便研究射击调节器和机枪。 发动机刘志为主导,徐伟时不时帮帮忙出出主意,飞机学生们在研究,大房间改的小风洞也完工了,学生们每天在里边测试。 螺旋桨飞机诞生的时候军队是给后座架机枪射击的,局限性很大,甚至用手枪空战,后来想尽各种办法想把机枪装在机头上,可螺旋桨在呢,一开枪不就把螺旋桨打烂了?所以后来射击调节器就诞生了。 射击调节器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用螺旋桨转起来的节奏来掌握扣动扳机的节奏,给主轴上加一个凸笋,把机枪扳机连在一根连杆上,连杆压在凸笋上,主轴转一圈凸笋也转一圈,压在凸笋上的连杆就跳动一下,扳机也就扣一下,机枪也就射击一下。 这个是可以调的,把凸笋安装的角度和螺旋桨错开,计算从连杆跳动到扣动扳机到机枪撞针撞击底火再到子弹出膛再到子弹飞过螺旋桨空隙的时间节奏,这样连续开枪就不会打中螺旋桨了。 设计调节器主要需要精密和控制性强,关键还是机枪,机枪射速要快、射程要远、弹道要平直、威力要大、初速要高、子弹散布面要小、可控性要强、可靠性要高等,比普通机枪难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