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鱼摆摆不容易 (第1/2页)
PS今天开始和起点大佬同台PK,需要各种票票。我本人本来是不大喜欢求票的,不过,相当那些大佬们,南瓜大爷确实算得上弱小!书友们支持一把。 如果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几十年来,有那几样东西不但没有涨价,还降价了? 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好回答,没有生活阅历的,肯定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8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就已经初步的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我们需要感谢改革开放后包产到户的政策,另外一方面,同样要由衷感谢那一位“老农民”----袁隆平! 袁大爷的杂交稻让70年代前的每亩三四百斤的产量,突然提升到了亩产1000来斤。 国家的几亿人口一下子就“饱”了 这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来说,袁隆平就是我们的“恩人”! 米的价格,就算是到了2019年,国家的收购价格也只有一元左右一斤。 如果你要说比起86年7毛多的价格来说,没有降,那么我们找另外一样东西来继续说。 自古以来,在信息不流通的情况下,朴素的老百姓对物价就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衡量。 简单来说,就是用鸡蛋作为参照物,对猪rou,鱼类有一个大概的估价。 老一代的人都知道,到了一个新地方,上街买东西,先询问一下鸡蛋的价格。 等鸡蛋的价格确定后,按照“鸡蛋rou价”来进行估算其他的价格。 比如,鱼的价格,就是rou价的两倍。 山珍海味,大概又是鲜鱼价格的两倍。 自唐宋以来,莫不是这样。 鱼为什么可以是rou价格的两倍,就牵涉到了鱼的养殖特性。 千百年来,鱼都是野生的,它不像猪牛羊,早就被人们驯化了。 鱼类,包括中国各地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在1958年以前,都从来没有人工繁殖成功过! 所以,自古以来,桌上面摆的鱼类都必须是野生的,或者,渔民捕捞到野生鱼苗后在池塘里喂养的,算不上“驯化”。 当然价格居高不下! “年年有鱼”其实就是说如果百姓家里春节有条鱼,将会是最吉祥的一个年! 那么,答案出来了,只有改革开放后这几十年来,鱼类,特别是珍稀鱼类,不但没有涨价,反而还在降价! 如果按照物价系数,我们国家没有解决鱼类的人工繁殖的问题,估计我们现在的野生鱼会被吃货们整绝种! 你一个月的工资,很可能吃几条鲤鱼,你娃都要很心痛。 那么,我们能够吃到如此便宜的鱼类,必须感谢一个人, 钟麟发明的人工繁殖技术开创了水生动物完全人工化养殖的新纪元。 他让中国人有机会把鱼吃到降价! 钟麟(1915.10-1996.3),广东南海人,GD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第一届毕业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我国著名的鱼类养殖专家,被誉为中国四大家鱼全人工繁殖之父。 PS这里多说几句,表示对钟教授的敬意!他的功绩,我认为不下于袁大爷他老人家。这些资料也都是百度上搜不到的,书友不要认为我水! 我国家鱼养殖大致有两个里程碑,一个是春秋时代范蠡著《养鱼经》, 另一个便是钟麟的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获得成功。 在家鱼人工繁殖以前,从自然水域捕捞的鱼苗进行养殖,不仅数量极为有限,成活率也很低。 鱼苗的稀缺严重制约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池塘养殖全人工繁殖鱼苗成了世界关注的难题。 还是20世纪40年代,RB等国的科学家甚至对家鱼人工繁殖宣判了“死刑”! 谁曾想到,1958年6月4日,随着世界上第一批全人工繁殖的鱼苗破卵而出,结束了千百年来完全依赖自然江河捕捞鱼苗的历史。 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国淡水养殖业的飞跃发展。 该项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获得了国家发明一等奖。 这项技术的领头人钟麟被誉为“家鱼人工繁殖之父”。 1978年由中国全国科学大会授予“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奖状。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钟麟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了10期淡水养鱼培训班,获得成功,获得联合国等各方面好评,为国争了光。 与中国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一样,钟麟的青年时代正值民族危难之际。 他忧国忧民,苦苦探索,将一腔热血和愤懑都倾注在对科学的探索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