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之龙_第二章. 开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开战 (第2/3页)

  安东少尉那一刻有些错觉,似乎那些信徒不是在准备作战,而是在举行一场庄严肃穆的葬礼——他们自己的葬礼。他开始理解为何帝国偌大的领土,百万计的人口,为何在与田地匮乏、制度落后的至圣联合的延续几百年的战争中不进反退,甚至现在还到了畏敌如虎的地步。父神信徒是为了拥抱荣耀而投入战斗。而帝国一方发动战争,贵族领主们是为了权力,雇佣军的痞子是为了胜利后的战利品,数量最多的普通士兵则是因为不得不承担的封建义务。两相比较,高下立分啊!

    父神教徒终于念出最后的祈语——“吾主慈悲,可令人生,亦可令死。”

    那名配合祈祷的指挥官半跪下来,虔诚地向天发誓。“愿赴死。”

    当他站起身,眼中已无一丝疑惑。锵!锋利的宽刃剑应声出鞘,坚定地指向山丘上布阵的敌军。

    考伊科军队彻底沸腾了。“赴死,赴死,赴死……!”激昂的呼喊声,令天地都为之动容。等到士兵们的情绪高昂到极致,指挥官再次双手下压。随即一片安静,就连风似乎也在这一刻骤然停止。

    战斗,这一刻正式开始了。

    考伊科军作为主攻的一方,首先出动的是上百的散兵。他们手里拿着弓箭和投石的皮索,缓缓地向努瓦雍军的阵地推进。丘顶瞭望台上的哨兵不断将位置、距离信息传达给科林准将。在宽达三弗隆的战线上,考伊科散兵像是平常打猎般拉开松散队形,几乎是对上了努瓦雍左中右三支部队。

    五百、四百、三百、两百……,接近一百五十厄尔的距离,科林准将发出了‘射击’的命令。位于中军两侧的弓弩手,射出了早已准备多时的第一轮箭矢。安东这样的帝国贵族子弟,对弓箭这类远射武器其实并不陌生。在帝国中央省施特拉森(Stalsun)的时候,他每年都会参加过好几次郊野的狩猎,也曾射杀过狼、鬣狗之类的猛兽。不过上百人的齐射,和社交场的谈笑风生的比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那种箭支如马蜂般嗡嗡地飞出,一轮接着一轮好似永无止境的气势,让人有种汗毛林立的感觉。

    “你能统计出射速吗?”将军好整以暇地指导自己的受保护人。

    “嗯……,弓箭大约每分钟2到3轮,弩……大概一分到一分半钟才发射1轮罢。这是均速射击?”

    安东少尉学过心算计速法,掐着手指很快就得出了结果。

    科林准将目不转睛地看着战场的局势,一边对安东的结论表示赞同。“没错,开弓放箭是非常消耗体力的。一名弓箭手,最快能达到每分钟发射3到4箭,乃至5箭的极速。但射击二十次后就要休息三十分钟以上,整场战斗至多也就能发射三十多支箭。这一仗刚开始,还有得打呢,没必要现在就把小伙子们的臂力耗尽。”

    根据帝国传统军事理论,一个好的将领,就是要将自己手头军队的杀伤力计算到最小单位,也就是弓箭发射几次、刀剑劈砍几次,枪矛捅刺几次,然后最有效率地运用这些力量,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话虽那么说,战场的实际情况可不是容易推算的。否则就不需要经验丰富、能随机应变的将领了,找几个数学家过来不就百战百胜了。就像这回,努瓦雍军的射击效果就极其有限。考伊科派出了两百名散兵,而努瓦雍也是接近两百的弓弩手,整整五轮射击,射中目标的却是零星可数。安东少尉当然可以用距离远、敌方队列松散来替己方解释,不过这些弓弩手的精准度未免也太低了罢。何况其中还有六十多名弩手,使用的是帝国北方军事重镇哈尔姆希卡德省(Halmsikad)的军械厂制造的军用弩呢。安东少尉知道这个是因为一个多月前,他和运送这批弩商队同路来到努瓦雍的。

    科林将军倒是没太多在意。“战线的第一次接触,双方都有试探的意思,战果一般也是正常。”说着,他略皱了皱眉。“这批军用弩可是花了大价钱的,不过看起来效果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那个雇佣军首领或许说对了——弩这种武器,只有在近距离才最可靠。”

    就在将军和他的军官们还在评估战果之际,右翼突然传来乒乒乓乓的响声,好似发生了激战。可惜,此时离右翼最近的敌人,也至少在一百厄尔之外呢。

    科林准将看了一眼,不禁手扶住额头。“差点忘了杆炮手,那是比弩弓更不靠谱的远程武器啊。”

    杆炮,是约百多年来前才在帝国出现的一种‘新式武器’。说它新式,完全是一种抬举。它的结构极其简单,甚至到了简陋的地步——简单说,就是一根一厄尔长的矛杆,顶段镶了臂长的一根铁管。看着更像农具而非杀人的利器。别看结构简单,使用却极其繁琐。先要做准备工作,士兵将一种点火就燃的爆发粉末倒入铁管,用木棍夯实,然后再放入用毛皮包裹的若干铁块、石块。到了发射的时候,士兵用胳膊夹着炮杆,左手托着杆的中部,右手将一根缠着浸过醋的麻绳的细铁钎插入铁管尾部的孔眼。麻绳的一头始终阴燃着,加热铁管孔眼的同时有很大概率可以点着爆发粉末。于是剧烈的爆炸,就能将管口的铁块、石块弹射出去。

    听着就非常恐怖的一种武器——不是对敌人,因为它的射程只有三、四十厄尔还毫无准头可言,而是对它的使用者。不过只要扛过最初的种种不适,譬如燃放后耳鸣目眩,或者点着了就直接丢出去的本能,据说大部分受训的杆炮手都能接受自己的新武器。相比于弓箭或更繁琐的弩弓,杆炮手的训练竟然被实际验证为是非常简单的,惊呆了不少老资格的军官。不刻意追求速度的话,一名农夫在一天的教授和一天的实习后,就能一板一眼地以五到十分钟一次的频率发射这种武器。前提是他没有忘记最后的湿布清理步骤,将爆燃粉末直接填充到刚发射后guntang的铁管里,以至于烧着了自己的手。

    面对五十厄尔外奔跑而来的敌人,手里只有一根铁头无锋的杆子,还能镇定自若地点火发射的,只有真正的勇士。而这样的勇士,在任何一个领主的军队中都配得上亲卫级的待遇,可不能浪费在试验杆炮的杀伤效果上了。所以非常现实地,杆炮就被用来装备最愚钝、最羸弱、最无价值,那群募兵中简称炮灰的战渣五们了。至少这种炼金武器的声音足够响,能给他们壮个胆,纷飞的铁渣、石屑说不定还能崩死几个倒霉的敌人呢。

    “还是挺有气势的。”安东少尉心口不一地安慰道。第一次战场的新兵,临战的时候总有些会无缘无故的产生恐慌。而少数人的慌张,又可能引起整支部队的躁动。这是每个领兵作战的军官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当然,安东少尉对自己的镇定自若暗自在心里竖了个大拇指。

    “我本来就没对这些杆炮手有什么期望。”科林将军摇了摇头。“不过这么一来,就会让哈木札提前识破右翼的空虚了。我本来还指望他派军团方阵顶着我中军的弓弩冲锋几轮,耗耗考伊科军的锐气的。”

    安东少尉听了目瞪口呆——右翼空虚?将军,你是知道你的对手以侧翼攻击且屡屡得手而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