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兄弟相会 (第2/2页)
老人停下了脚步,自言自语道“张任之?任之?润之?” “你的拳脚功夫不错,有些底子,是你外公交的吧?”老人又开始往前走,一边慢慢的走着,一边不经意回头看了看小兵。心中说道:“这小家伙,跟润之兄还真有点相像,特别是眼睛,真像啊” 小兵心中有点打鼓“这老头怎么老打听外公的事呢?这老头是部队里的高官,难道他认识外公,不对呀,一个是国民党一个是共产党,他竟然知道外公早已改换的名字?是老对头呀!难道是仇人?” “还行吧,跟着外公学了几个月”小兵实在摸不清老人的想法,只好继续跟着,回答着老人的问话。 “呵呵,还行?有点谦虚了,这套拳法源于军队,当今会的人可不多”老人有意无意的说道,眼睛一直在看着小兵。 小兵没有回答,停下来迷惑的打量着老人。老人也停下了脚步,回头带着慈爱的笑容看着小兵。小兵感觉到了老人的善意,也发现了他眼神中那种渴望般的期待。那种期待冲充满了岁月的沉淀,还有孕育发酵后才有的清澈的真诚。 心中突然间泛起不忍,让小兵追上去说了实话“其实……其实外公还有个名字叫张润之” 张润之……三个字,老人听到从小兵口里说出的三个字时,瞬间收起了笑容,张着大眼看着小兵,身躯因为激动而开始摇晃,黄兴邦快步上前扶住了老人。 张润之,张润之,老人口中喃咛的叫着这个名字。眼泪在不知不觉中掉落“润之兄,我找了你四十年呐,整整四十年呀,终于让我找到了,老天有眼啊” 良久,老人才平复了激动的情绪“快,马上备车,小兵带路,我要去见我的兄弟” 车开到了外公家那平常小院的门前,老人迫不及待的下了车,直接往里就走,外公还是老样子,躺在椅子上抱着本书正瞧着,听见有人进院,抬起头随意的看了看,当看清楚了来人后,猛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嘴唇开始颤抖,几次想叫出那曾经很熟悉的名字,可怎么也发不出声…… 两位老人隔着一米地方都站住了,相互的打量着对方,找寻着往昔的记忆,“你是我太华兄弟?”外公终于平下了心,忐忑的问道。 老人眼泪留了下来“你是我润之兄长?” 四只手隔了四十年终于又握到了一起。 小兵拿了两把椅子让两位老人坐下,又泡了两杯茶送了过去,就没有打扰两位老人的说话,四十年未见,他们有太多话要说。 小兵又拿了两把椅子出来,与黄兴邦一起坐到了不远处的池塘边。 今天太阳有些暖和,正适合晒晒太阳,聊聊天。 黄兴邦依然是寡言少语,不尚交谈:“他是我义父,姓岳,叫岳太华,我父母都牺牲了,是义父把我一手带大的。” “岳太华?以前是叫岳太行吧?开国少将,还是前广州军区的司令员”小兵没有看黄兴邦,只是自言自语的说道。 黄兴邦点了点头,他没有追问小兵,也不奇怪小兵是怎么知道岳太华的身份,如果小兵对岳老毫无所知那反而会让黄兴邦失望。 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小兵年龄小而低估他。 黄兴邦站了起来,看着被微风扫过,清澈而又微起涟漪的池塘水面感叹到“义父竟然和你外公是结拜兄弟,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呀” 小兵接着黄兴邦的话题笑道“看来,我叫你黄叔,还真没叫错。” 黄兴邦先一愣,接着又笑着摇了摇头:“对,是没叫错” “不过,你好像一点都不兴奋”黄兴邦接着问道 “该兴奋的是我外公,他可是思念了几十年啊,我么,兴奋不起来,无缘无故的多了一个将军爷爷,想起来还有点害怕”小兵苦笑着回答黄兴邦的问话。 黄兴邦盯着小兵:“是害怕?而不是高兴” “是害怕。” 天上掉下个干爷爷?!……太突然了…… 小兵想仰天长叹,想问问老天,自己该喜还是悲。 心里默默地说道:老天爷,不带这样整人的,你把我的人生改得一塌糊涂,再改下去,估计我姓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想赚点钱过着平常人的生活,没想过要大富大贵,求你别玩了,突然间蹦出个当大官的干爷爷出来,能把人给吓死…… 黄兴邦若有所思的转过身,继续看着微风吹起而波光粼粼的水面,带着点自言自语的说道:“小兵呐,你天赋聪明,可心思太重,这可与你的年龄不相配呀” 小兵听后,也感慨万千:“黄叔呀,这可是一步一步的逼出来的,我也不想自己压这么大担子,可担子一但挑上,就是责任呐,不多想行吗?我现在不是一个人,是一帮人了,什么错也犯不起呀。” 黄兴邦回头看着小兵关爱的笑了笑:“能说出这番话的人,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是说不出来的,少年老成,大概说的就是你这种人吧” 小兵没有继续黄兴邦的话题,只是捡起地上的一块小瓷片,用力仍出,在水面上打出了四个水漂,然后,拍了拍手,满意的回椅子坐好,端起已凉透了茶喝了一口,仰头闭上眼睛,享受着冬天的温暖,若有若无的声音从他嘴里传出:“我千万别把自己弄丢了才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