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精兵谁最强_第五十六回 计高一筹捉袁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六回 计高一筹捉袁谭 (第2/3页)

军铁骑的冲击力和杀伤力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并且已经对其有了心理阴影。

    朱灵虽然硬着头皮指挥所部进行防御。但这些士气极端低落的兵卒,在看到横军铁骑那滚滚铁蹄形成的声势后,早已吓破了胆。饥饿交困,感觉身体被掏空,精神上和心理上已经是承受不住了。不管朱灵如何的弹压,也无法制止手下的溃逃。毕竟以步卒硬抗骑兵,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他们听说高览所部早已先行撤往西平渡了。只要到了西平渡,自然就有活下来的机会。在生与死之间,但凡有一线生机,绝不会有人去选择死亡。于是乎,不用朱灵下什么命令,他们就一股脑的往西平渡逃窜了。

    袁谭十分不情愿的在朱灵的力谏和吕旷、吕翔兄弟二人的保护下,策马而逃,一路之上如惊弓之鸟,狼狈不堪。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六千余兵卒,又在这一次没有交战的战斗中溃散了。

    与太史慈的小心谨慎不同,田辰和贾诩在得到太史慈的大捷报告后,反而是哭笑不得。在贾诩的建议下,田辰命太史慈继续追击,远远的吊在袁军的背后,不远不近,既给他们压力,又不与其直接冲突。用这样的方法压迫袁军,使其身心俱累,疲于奔命。

    而田辰则率徐晃、徐盛二将所部,尾随于横军铁骑之后,抓抓俘虏,逮逮溃军,忙得不亦乐乎。

    此时的带兵之人,所率领手下有所不同。一种叫做部曲,是他们起家的队伍,多半是邻里,同乡,出自一个地方。这部分人与领兵的大将关系非常的密切,忠诚且战力强大,可称之为心腹精锐。比如鞠义的先登,高顺的陷阵,张郃的大戟士等等。还有一部分叫做部下,多为招募而来的当兵吃粮的人。这些人的战力相对不强,忠诚度也没那么高。之所以加入军队,都是为了混口饭吃。一旦主将失败,他们就会见风使舵,投降敌方。反正都是为了生存,跟谁不是一样?

    所以,一路下来,徐晃、徐盛二将的部队,不减反增,待来到西平渡的时候,两军的人数都已补全。而且,这两位都是统兵的大家,挑选的降卒也都是相对的精锐。因此,两支兵马的实力得到了充分的补充。

    两日后,田辰率领大军与太史慈的横军铁骑,在西平渡汇合了。而在对面的,是仅剩五千之众的袁谭军。一边士气高昂,一边军心颓废。胜败几乎已成定局。

    经过了心照不宣、相安无事的一夜之后,田辰与袁谭的决战之时终于到来。

    田辰这边,以太史慈的横军铁骑为中军,徐晃、徐盛所部分居两侧,但却突出百步。形成一个类似口袋的倒品字型阵势。

    袁谭则是针锋相对,以高览所部骑兵为先锋,吕旷、吕翔兄弟二人分居两侧。袁谭则与朱灵所部位于中军。

    大战一触即发。

    袁谭看着对面盔甲鲜明、气势汹汹的田辰军,心中郁闷至极。但作为主帅,他却不能表现出丝毫的怯懦之色。只听袁谭尽皆全力的大声道,“冀州弟兄们!如今我军已陷入绝境,再无退路。当年项羽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击破强秦大军。今日,吾愿同诸位一起,再现霸王勇烈,置之死地而后生。弟兄们,准备出击!”

    “吼!吼!吼!”

    袁军上下一起大吼,提升士气。但若是近距离观看,就会发现,这些袁军在喊完之后,皆都气喘吁吁,面色难看。

    为啥?饿的!

    说是三日的口粮,实际上真正算下来,根本没那么多。吃不饱肚子,还让这些人大吼大叫的,没有眼冒金星当场晕倒,这就算不错了。

    田辰则是轻蔑的看着袁谭的表演,嘴角微微一上扬,也不废话,右手上举,然后奋力向前一挥。

    “呜~~~~~~~~~~~~~~~~~~~~~~~~~~~~”

    号角长鸣!

    再看田辰这边,徐晃、徐盛二将率领左右两翼的部队,开始缓缓的朝着袁谭军压了过去。而太史慈的横军铁骑,却没有丝毫动作。

    “嗯?”袁谭见状,眉头紧锁。

    郭图观察了一下后,沉声道,“大公子,可令吕旷、吕翔二将迎敌。绝不能让田辰军包围过来。”

    袁谭重重的‘嗯’了一声,命人击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随着鼓点,吕旷、吕翔二人,率领所部迎了上去。

    徐晃对的是吕旷,徐盛对的是吕翔。四支兵马各自交战,捉对厮杀,喊声震天,血花飞溅!

    徐晃所部的‘灞营’,乃是田辰亲自命名的部队。其战力最强的精锐,就是我们所说的徐晃起家的部曲,八百斧钺军!顾名思义,同其他军队多使用枪、戟、刀、剑不同,斧钺军的武器是长一丈二的双手大斧。而且,经过田辰的建议和徐晃的改造实践,这只部队的每个人,还随身携带两把类似于后世‘斧头帮’拿的那种小斧子。既可以近身rou搏,又能够远程投掷。

    此番作战,斧钺军就处在灞营的前锋位置。双方还未完全接战,吕旷就惊奇的发现,对面阵中铺天盖地飞来了一堆密密麻麻的斧头!

    斧头可不像箭矢,隔开之后相对威力变小。斧头的自重要比箭矢大的多,经过斧钺军的投掷后,带着闷响的风声砸入吕旷阵中。即便有盾牌的保护,也无法阻挡斧头的巨大杀伤力。

    一时之间,吕旷所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避无可避,挡无可挡,只能用兵器尽量的格开。而这样一来,旁边的人就倒了血霉。斧子的力量并未减弱多少,反而到处乱窜。运气好的伤,运气差的亡!

    紧接着,斧钺军的阵型,忽然散开,这是为了给他们彼此之间,留出抡斧子的空间,以免受到误伤。

    两军刚一交战,吕旷所部就被灞营压的节节后退,情势危急。

    吕旷大怒,挺枪跨马,亲自率领护卫冲到阵前,仗着兵器和武艺的优势,连杀斧钺军十余人,堪堪稳定住了战局。

    徐晃见状,冷笑不已。催动胯下银鬃马,手持双刃开山斧,直冲吕旷而来。

    吕旷正杀的起劲,猛然感觉一股寒气兜头而来,连忙举枪相应。

    “嘡啷”一声。吕旷只觉得双膀发麻,胸中血气翻涌。

    吕旷强忍难受,挥枪迫开徐晃,大喝一声道,“来将何人!”

    徐晃朗声道,“河东徐公明!”言罢,不等吕旷搭话,又是一斧子砍了下来。

    吕旷不敢怠慢,举枪再接。“当~~~~”“哎呀~噗~”

    这一下,吕旷吃了大亏。虎口崩裂,胸中气血再也压制不住,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吕旷敌不过徐晃,拨马而逃,再无战意。手下兵马,见主将败退,士气更加的低落。不多时,便兵败如山倒,向着西平渡的渡口逃了过去。

    徐盛这边和吕翔对战,更是轻松惬意。

    狼牙军,多出自泰山贼,好勇斗狠,刀头舔血。自从被田辰收编后,在徐盛的训练之下,不光保留了原来的贼气,又增加了成为一名青州军的傲气。

    此战之中,这些家伙真的如同群狼一般,一旦见血,就好像打了激素一样,战力猛增。而且,这支军队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不怕混战。因为,毕竟是当年的贼兵,也确实没受过多少的正规训练。所以,徐盛便因势利导,在现在各支军队都对阵型非常重视的时候,率先采用了散兵的攻击方式,极大的发挥出了狼牙兵的战力。

    其实,田辰对于此时的军队战斗模式颇有微词。凭什么就要两军对垒,堂堂正正的战斗啊?后世大多采取的,都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