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千年隋梅 (第2/2页)
导游,你不介绍,怎么拷问起我来了?” 唐诗诗佯作生气:“司马龙同学,我再问你一遍这是什么字?” 司马龙讨好地说:“导师,容学生再想想。” “倒计时开始……3——2——1……” “慢……慢……慢……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导师,七、八岁的儿童都知道这个谜底。” “快回答——” 司马龙模仿鹅浮水的样子凑到唐诗诗面前:“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诗诗发觉他的目光热起来,敛笑道:“玩笑到此为止。我现在告诉你这个独笔‘鹅’的来历。” “洗耳恭听。” “其实这独笔鹅字一半是圣书王羲之写的,一半是清朝天台本地书法家曹抡写的。为什么?” “让我仔细看是怎么回事!”司马龙凑近字碑再看了一会儿,说,“这字碑是左右两块玉石合成的,那一边是王羲之的手迹,到后来,王羲之的手迹一半被毁了,于是,你们本地的书法家曹抡模仿王羲之的手迹把这个独笔鹅补完整了。” 唐诗诗笑了,说:“你的判断完全正确。不过,你还能从中看出哪边是真迹,哪边是补笔吗?” 司马龙看一眼唐诗诗,做了一个鬼脸,说:“书法我真不懂,只能蒙了。左右右左左右右左左右……右,我选择左。” 唐诗诗故意逗道:“你确定?!” 司马龙说:“确定!” 唐诗诗夸道:“恭喜你答对了!” 司马龙激动地叫道:“耶!真蒙对了!” 唐诗诗如入佳境,俨然成了“开门大吉”的主持人,又说,“想不想再向前走?” 司马龙心领神会,说:“接下来是第几扇门?” 唐诗诗说:“第四扇门。” 司马龙说:“奖金积累了多少?” 唐诗诗说:“五千元。” 司马龙说:“我想见好就收。” 唐诗诗说:“为什么?” 司马龙凑过脸,小声道:“五千元够不够七天的天台游?” 唐诗诗猛地别过脸,啐道:“不够,继续向前,请打开第四扇门。” “那好试试吧。” “王羲之的独笔鹅字碑怎么会在国清寺?” “这回不能再蒙了。” “蒙不了,奖金只好清零……”唐诗诗开心地笑道,“不过,你还有一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就一次,亲友回答错了,奖金也是清零。” 司马龙摇摇头,说:“我的亲友团在哪?” 唐诗诗扑嗤一笑:“这回你输了吧,还想骗旅游费!” 话音刚落,一声尖厉的女音从他们身后传来:“唐小姐,你终于认清他是一个骗子了吧?!” 他们转头看见这女子:年轻,时尚,漂亮。 司马龙瞪眼道:“你是什么人,竟敢在佛门净地损人?!” 唐诗诗也生气地说:“对呀,你怎么会这样?!” 女子显得十分沉着,望着司马龙,淡淡一笑:“司马龙,你别再扮演‘富二代’了,你骗了多少女人的钱,你心里最清楚。今天总算被我逮着了。感谢菩萨指引。”说到这里,她转脸对唐诗诗说,“唐小姐,你不要太善良,千万不要被他的花言巧语迷惑,到头来悔不当初以泪洗面。” 女子说罢,径直走向三圣殿,跪拜过后,又径直穿过长长的甬道,消失在甬道外的一片树林中。 唐诗诗盯住司马龙的脸,说:“你真的不认识她?!” 司马龙自嘲地一笑,拉起唐诗诗的手,直奔大雄宝殿。在释迦牟尼佛像前,司马龙对唐诗诗说:“我对佛祖发誓,我真的不认识她!”说罢,双膝一跪,虔诚地拜。 唐诗诗的心兀地闪过一道光亮,不知不觉中,双手合掌,在佛像前跪拜。 出了大雄宝殿,唐诗诗觉得好像什么也没发生,望着司马龙柔声一笑:“继续看吧。” 司马龙双眼一亮,高兴地说:“遵命!” 傍晚在一阵肃穆的钟鼓声中,整个寺院弥漫着淡淡的暖红。大雄宝殿前的两棵古樟和古柏,以其拙秀的虬枝擎起一簇簇翠绿,在晚风中,高高低低的一簇簇翠绿浮动佛光一般的金黄。 三个年轻的僧人在一棵古樟下小憩。 唐诗诗和司马龙跟留宿的香客们一起吃过晚饭后,便在寺内散步。 寂静中,寺内细微的响动都显得优美而带有禅意。唐诗诗和司马龙走在方丈楼外的甬道上,仿佛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侧目望去,那棵古樟下的僧人似语非语,夕阳照着他们的侧脸,似幻非幻。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司马龙是第一次看到,禁不住感叹道:“太美了!” 唐诗诗已不是第一次陪游客入住寺内,也不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境况。但今天似乎有一种异样的不安。寺内的夜显长,不知今夜还会发生什么。 两只松鼠沿着树干滑下来,跳到僧人面前,僧人们蹲下身子,追着松鼠玩。 司马龙看一眼唐诗诗,唐诗诗会意地一笑,两人悄悄走到僧人们身边。 松鼠好像并不在乎他们的到来,依然与僧人一起玩耍。慢慢地他们挤进僧人中,扩大了圈围,在僧人与俗人中间,松鼠玩得更开心了。 “如是妙相庄严,主伴齐彰,灵山会俨然未散;本来佛身清净,凡圣一体,菩提达当下圆成。”其中一位僧人念道。 临睡前,司马龙一个人偷偷跑到伽蓝殿。冷丽而幽蒙的月光下,一名婉婉女子跪拜在大殿门口。司马龙没有去惊动她,等她起身绕廊走向罗汉堂方向,才轻步上前。他祈祷伽蓝菩萨赐予他美梦。 第二天一早,唐诗诗问司马龙,昨晚做梦了吗。司马龙反问她:“你哪?” 唐诗诗笑道:“睡得特别香,不知有没有梦!” 司马龙打量着她,发现她洁净的脸上,光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