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 冷宫岁月 (第2/2页)
儿子依然是不闻不问,几年了这货估计已经完全忘记了。 小家伙虽然出生在安乐堂小院里,却不缺少关爱,吴氏就是其中之一,吴氏也是安乐堂里除了纪氏外最疼小家伙的人了。 吴氏自己的遭遇和纪氏一样凄惨,对年幼刚出生的朱佑樘是十分的疼爱,小家伙长大能说话后就叫着这位和自己母亲差不多大的女子为吴娘娘。 就这样朱佑樘继续在安乐堂小院生活着。成化八年,年幼的太子朱佑极也夭折,内心受到巨大打击的宪宗皇帝依然没有想起宫外的这个儿子。 这货儿子挂俩了,为啥不记得外面还有一个呢,不好意思,人家是皇帝,反正妃子多任性。 又过了三年,朱佑樘六岁有余,平时也都是在自家院中玩耍,小家伙独自跑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隔壁吴氏的小院。 这日小家伙吃完饭和母亲纪氏说要去吴娘娘院里玩耍,纪氏也没有多心,就由着儿子去了。 这吴氏就住在纪氏隔壁也就十几步远,平日里儿子也没有少去。 小家伙刚出小院门就小跑着向隔壁吴氏的院中走去,还没有进门就听见小巷的尽头安乐堂的大门口处有一女童在玩耍。 啊哈,小家伙看到女娃了,看到妹子了,自己天天一个人玩估计是真的很无聊,有个小伙伴多好,况且还是个小姑娘。 想来小家伙对着安乐堂外面的世界也是非常的憧憬,很想走出堂外看一看。 于是就径直的往巷口处跑去了,隔着栏杆大门看到一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娃在堂外玩耍。 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能在这安乐堂栅栏外见到妹子真的不容易,况且还是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妹子呢。 正常估计也很少有小孩跑这来,这就不是好地方,是个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孩子离这远远的。 这女童长得是好生可爱,小家伙便和这女童玩了起来,虽然隔着栅栏,但是抵不住天真无邪的童心,哪怕是说说话也挺好的。 纪氏吃完刚到院中,就觉得有什么不对,平日里在吴氏的院中儿子总是嚷嚷着大叫,玩的不亦乐乎,今天这是怎么这么安静。 于是赶紧隔着墙问道:“吴jiejie,我儿是否在你院中。” 这时的吴氏正好在院中躺着午休,听到纪氏这一叫,立马坐了起来走到墙边回道:“侄没有来呀,侄不在家嘛?” 吴氏心里一惊,想必是小家伙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吴氏赶紧跑到隔壁的院中。 平日里纪氏和吴氏是再三的叮嘱,在安乐堂里不要乱跑除了去吴娘娘家外。 安乐堂里住着很多年老得病的宫女太监,为了孩子的安全即使是去其他人家玩,也是由纪氏亲自带着,纪氏吴氏两位平日里为了小家伙是cao废了心。 吴氏和宫女来到了纪氏院中,立马决定分头去找小家伙,大家都急忙出了门去。 出门没多大一会就听吴氏叫到:“在这里,侄在这里,纪meimei。” 纪氏和两名宫女赶紧往吴氏叫声方向跑去,跑到大门口见到儿子正在玩呢,正和一女童隔着栅栏玩耍,纪氏心中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纪氏不忍责备儿子,毕竟儿子在院中长大,在堂里也没有其他孩童和儿子一起玩,别说小姑娘家了,小家伙更是不知院外的怎样一番世界。 于是纪氏大步走到小家伙旁边说道:“孩儿你这是和谁在玩耍呢?” 小家伙兴奋地回道:“孩儿每日均在家中和吴娘娘院中玩耍,独自一人好不欢快,刚才孩儿见堂门栅栏外有一女童,便跑来和她一起玩耍,请母亲莫要生气。” 我去,这是摆明了我要找妹子的节奏,不愧是留着皇家的血。 纪氏见儿子如此回答,心中也很是欣慰,相比别人家的子女,自己的孩子却无法走出堂到街上去,心里好是惭愧,赶紧说道:“娘亲未生气,以后便叫你姑姑带你多到堂边上玩耍。” 小家伙心里高兴极了,高兴之余给纪氏介绍了自己刚认识的栅栏外女童:这是‘白痴’,孩儿很是喜欢和她玩耍。 白痴?谁家的孩子起了个这样的名字,要真是的也是女童老爹是个白痴。 众人听到都笑了起来,要说小家伙这发音也是醉了没有谁了。 纪氏俯下身子,见这女童长的乖巧玲珑可爱至极,于是问道女童:“小姑娘你家住在哪里,你叫什么。” 纪氏肯定不相信自己儿子说的,哪有女孩子家叫白痴名字的。 女童答到:“我姓张,叫白芷,是兴济人,我父亲是国子监生,我家住在那里,边说边用手指到隔壁的一座小院。” 看到女童如此有礼貌,纪氏心中也是满满欢喜,书香门第家的妹子就是不一样。 就这样年幼的朱佑樘第一次遇到了他未来的老婆孝康敬皇后,也就是本书的女主人公张白芷。 这张氏女童家住在安乐堂附近,从此之后年幼的朱佑樘和张白芷就经常一起玩,虽然隔着栅栏但还是天真无邪嬉嬉闹闹地玩耍着,直到小家伙进宫。 朱佑樘出生长大生活就是这样,童年在宫外过得普通有些苦,但肯定不会像寻常人家的孩子那样自由。 小家伙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对他未来是很有影响,尤其是对他的爱情。 再说说小家伙他爹宪宗皇帝朱见深,宪宗其实在明朝也算是个不错的皇帝。 宪宗刚即位就为于谦等平反,不计前嫌以德报怨还恢复他叔的帝号,重修了陵寝,美中不足的是给他叔定的谥号有点坑就五个字,也没有给他叔迁到十三陵去。 在位期间短暂设立西厂(巧了就是汪直带领的一个特务组织)以及开辟了土地兼并的先河,为此引来了很多人说明实亡于成化,完全扯淡。 虽说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最要紧的命脉,但封建王朝的灭亡规律大抵都这样,从建立那天起其实都已经慢慢地都走向灭亡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