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解救开封 (第2/2页)
时,张知木又让船队停了下来,并且拦住所有想超过自己的,向上游去的船,以免暴露自己的行踪。只是让李菁带着几个人,化妆乘一条快船,前出侦察一下,找一个地方,把开封出来的三个人送上岸。傍晚时分,开封城的东南角城墙上,冒出滚滚浓烟,十几里外都能看清楚。张知木心中大喜,原来这个信号是,高剑锋带着张知木写给周王的信,成功潜回开封,已经做好接应准备的信号。等到天黑,李菁的小船载着十几个人,悄悄地,向前划去。这十几个人都是李菁平时就看好的,并经常训练的,都是身轻如燕,枪法奇准。范松、柳俊就在其列。小船来到岸边的一处炮台前面悄悄停下,留下一个看船的,其余几个人,轻轻的上了岸。轻松地把毫无j警惕的哨兵,抹了脖子,躲过附近的还在活动,闯王的士兵。李菁运起轻功,慢慢的爬上炮台。这时炮台上有两个哨兵,两个哨兵看来也是闲的没事,正在那里对着吹牛呢,李菁轻轻的来到两人身后,两手一拍二人肩膀,二人还没完全回过头,李菁两手把他们的头往一起一碰,两人身子一软,李菁赶紧伸手把二人接住,慢慢放下。刚要从怀里掏东西,这时传来两人说话声,有两人顺着台阶上来了。李菁气得一跺脚,自己如此大意,这两人一定是来换岗的,应该等换完岗再下手啊。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顺手将倒下士兵的帽子戴在头上,显然,来接岗的两人跟刚才站岗的两人很熟悉,上来就问:“二愣子,你他妈的……”话还没说完,就觉得不对。可是晚了,李菁出手飞出两只飞镖,直接扎在他们二人咽喉上,让他们连喊叫的机会都没有,可是李菁还是很客气,飞镖出手的同时,立刻冲过去,扶着二人慢慢倒下。这时,李菁赶紧从怀里,掏出两颗**,塞在炮台弹药箱底下,接上一个长长的火捻,打着火镰,点燃火捻,看了一下,火捻已经完全着了。李菁起身顺着炮台边就滑下去了,向等在下面的几位一招手,几人就消失在夜色中了。来到小船上,立即驾着小船顺流而下。刚走不远,就听见后面轰隆一声巨响,接着是火光冲天。李菁点燃的**,引爆了炮台上的弹药堆,爆炸的**直接把炮台炸平了,底下的炮兵们是死伤无数。本来李菁是想上炮台,把火炮引火孔都给塞上,让火炮打不响就行,也做了上面有**引爆的准备。因为这个炮台对船队威胁太大,其它的炮台都远,威胁不到自己的船队。 听见爆炸声,张知木知道李菁得手了。向后发信号,船队继续前进,来到冒着黑烟的炮台前,四艘战船上的火炮,一齐开火,武装船上的弓雷向大堤上的闯王军队,发射一枚爆炸雷酒在发射一枚火油雷,床弩向稍远点的,营地发射,也是射一枚爆炸雷就射一枚火油雷。一枚弓雷火油雷爆炸就可以可以点让周围几个窝棚,因为用竹竿席子草搭建的窝棚是沾火就着。那床弩发射的火油雷,一枚可以点燃一大片窝棚,床弩发射的木制爆炸雷,更是恐怖,一枚是十五斤黑**,一枚下去,就把附近的窝棚炸平一片。营中顿时大乱,张知木命令船靠岸,搭上跳板,先是步军上岸,然后掩护骑兵上岸。趁着营中大乱,五百骑兵一顿冲杀,向开封城方向冲出一条路来,张知木命刘云引路,用火枪和弓箭、弓雷、弩雷、**,向两边驱赶闯军,闯王的军队哪见过这种打法啊,一时间被打的四散奔逃。开封城,这时也打开城门,一队骑兵首先冲出来,配合河岸方向杀来的骑兵,一起相向冲杀过来。等两边的骑兵会合后,相约向两边冲杀,要冲开一条通路,以方便运送粮食。跟着大批步军冲出来的是,一串串马车的长龙,开封城内的所有车辆都出来了,接着后面的是挑担子的民夫,再后面的是妇女儿童。前面的马车已经到了开始装车,开封城内的人流还在往外走。好在此时闯王的军队已经乱了套,到处是火光,到处是爆炸声枪声。这时闯王大营已经远远地听见轰轰的爆炸声,可是由于是夜间,情况不明,没法行动。又一想,那一方面有十几万军队,开封守军若是突围,离开了城墙那可是正中下怀,自己几十万大军,一下子就能把他们淹没了。这边,经过长年考验的开封百姓,在两侧厮杀声中,有条不紊,不慌不乱的运送着粮食等各种物质,虽然每人都累得汗流浃背,但他们知道这是自己的救命粮,运回去就有希望了。其实加上车运,民夫也就是一人一趟,就奇迹般的,天没亮就把物资运进城里了。城里城外的都是两方骑兵断后,趁着夜色,向城内撤退的很快进到城里,把城门关上。徐州来的骑兵来到岸边时,是刘云带着火枪手掩护他们登船的,等都上船了,张知木命令立即开船,顺流而下。 这时开封城内,忙了一夜的人们,没有一个睡觉的,满街都支起大锅,周王下令,让开封人饱餐一顿。可是悲剧还是发生了,尽管,命令只准煮粥,但是还是有人撑死了。吃完饭的百姓们,心中都念诵一个名字,那就是张知木。 张知木这时,可不知道这些,一连几天不得休息,他睡得正香呢。不过,临睡前,张知木说了一句话,让大家莫名其妙。他说:“我终于牵住了历史的缰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