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_第九十章 打井成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打井成功 (第2/2页)

是那些大户学习的样板儿。那可都是一些不怕花钱的主。

    这边李云鹤在装暖气,那边打井的工作也进行到越来越越艰难的阶段。因为越往下挖,往上运土越慢。都是通过轱辘往上提土,虽然用牛拉轱辘,可是还是很慢。

    张知木现在也想不出啥更好的办法,索性也不管了,开始在井旁边挖地基,他要在井的旁边建一座水泥塔,这是准备安装风机的。

    由于这些工匠们都干过那三层小楼,对水泥浇筑工艺都有了了解。张知木照着图纸给他们介绍完了之后,这些人说:“行了张总,这比那小楼简单多了,不用你在场我们都能干了。”张知木一听这些人上手还真快,也就不cao这心了。

    他让陆琪给他派两个手艺好点木匠。张知木凭着记忆,照着前世搞过的风力发电机上的叶片的形状,用小刀削了三叶片的一个小风叶。然后用一个小棍穿在叶片的轴上,用嘴一吹,小叶片突突的转个飞快。张知木对两个木匠说,你们俩的任务就是,照这个样子做出大个的叶片。单个叶片要四丈五长,一共要做出三个叶片。要先找出三个粗细差不多,长度比四丈五多一点三根硬木杆儿,把木杆用刀削成一样粗细,然后用木头做出叶面钉上或粘在木杆儿上。这俩木匠就开始忙乎这三个叶片了。

    这边,陆琪领人在研究张知木画的伞形齿轮的图纸。一时还没弄明白,张知木过来给他们解释了一下,告诉他们这一个“等比伞形齿轮”的图纸。这个伞形齿轮可以把动力传递给动力轴的垂直方向的轴。我就是要用它把风机叶片带动的,平行于地面的轴的旋转动力转递给垂直于地面的轴上,这个垂直于地面的轴就把风机的动力传到了地面,在垂直轴的下端还有一对伞形齿轮,把垂直轴的动力转为水平动力,用这个动力带动水车,就可以提水了。所谓“等比伞形齿轮”就是俩个齿轮的齿数一样多,主动轴和被动轴的转速是一样的,传递的扭矩也就是一样。而且这样的伞形齿轮可以做的完全一样,减少了加工的复杂度。用两对这样的伞形齿轮,就完成了把风机叶片的动力传到了地面。这个动力既可以提水也可以做其他的用途,风大的时候带动车床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们以后还会研究传动比不一样的齿轮。现在要马上做出两对四个这样的齿轮,我看还是用木头先做两个东西出来了,一比划就都清楚了。由于现在有了车床,就用车床把能用车床加工的部分都用车床加工出来了,其它轮齿和齿槽就用手工制作了。经过两天的努力。两个伞形齿轮做出来了,比量一下,还可以,虽然精度不是太高,但作为动力传动还能用。就让李云鹤在此基础上赶紧制作木模,木模要留出一点加工量。现在还有几个精度要求比较高的的东西是推力轴承和两个滚动轴承。以现有条件制作滚珠是不现实的,推力轴承只好制作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因为滚柱可以用加工好的一根钢棒切割而成,这样就可以保证滚柱的一致性了。由于这个轴承直径很大,以现有的条件不可能做得精度很高,但是终究滚动摩擦力比直接在轴上滑动摩擦力要小得多。这个推力轴承放在水泥塔柱上直接用水泥浇铸出来的轴承坐上,直接用来支撑风车,既可以让风车随着风舵的推动旋转,轴承的内径又可固定风车。垂直的传动轴也可以穿过轴承的内径把叶片轴的动力传下去。

    滚动轴承比推力轴承难度要小一点,只是安装时,要仔细。张知木告诉李云鹤,所有轴承装完都要抹上牛油,还要在外面安好油封,否则轴承里进去泥沙灰尘,会极大地影响轴承的寿命。

    这个风车是采用侧偏来调速的。这种风车尾舵的舵面并不是垂直于地面的,是与地面有一个角度,而且不是固定死的,有一个偏转滑道,当风力当风力达到一定风速时尾舵会被向上沿着滑到抬起,这个滑道就使尾舵偏离了风叶的旋转平面的垂直方向。这样,尾舵就在风的作用下,使风叶的旋转平面也偏离了与风的垂直方向,减小了迎风面积,也使风机的转速降下来了,避免了风太大时出现飞车现象,损坏风车。

    风机这边是每一个部件都不简单,李云鹤和陆琪等人干的很吃力,张知木知道这是最锻炼人的。一旦这些都突破了,后面好多事儿都好办了。

    那边挖井的也不顺利了。井挖到两丈深的时候,就出水了。张知木知道这时出的点水没有用,就让大家一边往上打水,一边挖。等终于挖到石头底挖不下去了的时候,井已经有五丈多深了。挖井的人都很失望,以为这下子完了,到这时井边上渗出的水很小,根本没有利用价值。张知木过来说:“别灰心,去拿钢钎来。用钢钎在井下石头上打三个孔,孔要深点。”

    井底又下去两个石匠,开始用钢钎大锤打孔。上边的张知木,让人拿来了黑**,用布包成条状,以便能放进钢钎孔里,怕被水弄湿了,又用蜡纸包了几层,长长的***也都用蜡纸包好了。等井下的石匠们已经打好三个孔以后,张知木亲自下到井底,把三条已经连好***的**塞进炮眼里,又仔细地看了一下井底和井壁的情况,觉得很满意。他知道如果炸开石底后,出水的话,出水量会很稳定,因为这石底的上面都是黄土层只能往上渗水不会往上冒水,这里如果有一个突破口,水会在旁边的压力作用下从这里涌出。张知木是最后一个上到井上的。让人先把通风用的竹管先提上来,以免一会的爆炸给炸坏了。让所有的人都躲得远远地,张知木亲自点燃了***后,也远远地跑开了。等了漫长的“一会儿”,就听见井里“轰隆”巨响,脚下的地都感到震动了,井口有一股浓烟喷了出来。稍等了一会儿,张知木过去,向井下看了一看,井下还有不少烟,看不清。张知木让大家赶紧把抽烟的用的竹筒子又放进井里,用鼓风机开始抽井里的烟尘。一会,井里的烟尘没了,能看见井里正不断地往上冒水,大家都欢呼起来。张知木说:“赶紧下井,一边往外打水,一边砌石头。”几个石匠先下去了,到井底时水已经没腰了,赶紧往上打水,同时把石条送进井下,石匠在水里开始按八面的方位码放石条。由于这些石条,都在井上比量着摆放过,所以在井下,再摆放也都很顺手。可是这时井里出的水还是远远多于往上打的水,很快水已经到几人的肩部了。好在石条已经码放到了腰部,上面就放下几个跳板,井下的人把跳板搭在砌好的石条上,这样石匠们就站在跳板上,砌石条。慢慢地跳板就离开了水面,剩下活,石匠们就可以很从容的往上砌了,张知木也就不关心了。

    用了两天的功夫,石条就砌到了井口。在井口,石匠们按张知木的要求,用八块大青石板条,互相咬合着拼成了井口,而且青石打磨的十分光滑,接着又把井口周围,平出来的已经夯实的地方,全部用敲打平整的石条铺上。铺石条时,把轱辘和陆琪领人做的水车架子都用水泥固定好了。

    李云鹤的风机部件还要些等些时间,张知木就让解放出来的这些打井的人,在井的西侧用砖修建了一个大水池子,里外又都用水泥抹了一遍。这个水池子正好在窑岗的最高点。如果水池子里灌满水,接上水管,窑岗人就可以用上自来水了。

    张知木正在这井边上忙活着呢,黄玉坤急火火的过来了。说方才王爷府来人送信,让你去见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