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运输公司 (第1/2页)
第一百零八章运输公司 会上大家议论的差不多了,第一次参加会的杨靖说:“张总,各位领导。能不能把组织这个运输工作的事儿交个我来办。窑岗的其他弟兄们走南闯北,都立下不少功劳。这次就给我一个机会吧。” “我同意杨靖来做这个事儿。杨靖武功又好,现在身体恢复的也差不多了。家里经过这么一些变故之后人也稳重多了。以他的能力,我相信能够胜任这个工作。这几次给牛头山送粮送物。遇到不少麻烦事儿,他都处理的很好。再加上他有虎威镖局杨当家儿子这块招牌,更方便他做这个工作。”张知木第一个表示赞同。 大家也都觉得,没有比杨靖更合适做这个工作的了。 李治总结了一下方才大家讨论的意见,一条一条的念了出来: 1成立一个窑岗运输公司,主要承接货物、人员运输和信件的投递工作。 2杨靖任运输公司经理。 3运输的内容包括人员、货物和信件。 货物运输分快件和慢件。快件保证和人员车辆一起到达;慢件要凑齐了一定数量的货物以后一起运输。信件和人员车辆一起到达。 4要在运输路途上,每一日行程都设一个客店,平时接待散客做生意。有公司车辆到来时,负责接待客人,安排食宿。 一旦运输车辆出了问题,负责帮助救援。有些不需要设点的地方也要联系好合作的店家。 5为解决通信联系的问题,每个站点都要养信鸽。这样每离开一个站点时就带上这个站点的信鸽,如果路上出了问题,马上放回信鸽报信,如果顺利到达,也放回信鸽报信。前后站点之间也要有通信的信鸽,一点运输车出问题,可以共同救援。 6车辆运输时有火枪手押运。这样可以锻炼火枪手独立在外面处理问题的能力,火枪手一定要有干部带队。这也是锻炼干部的好办法。 7李云鹤负责制作新式的马车 1)运送人员的客车采用四轮钢簧马车,要能乘坐二十人,所以钢簧车轴、车轱辘等都要加强。都要采用木制车厢,车厢都要用玻璃窗户、皮座椅。为了能快速运送采用五匹马拉车。冬天时,车子要能带火炉为车内取暖。车内作位分软座合硬座。还可以加卧铺。 2)货物运输车,要搞成封闭式货车。这样路上安全,而且货物不怕风吹雨淋。 3)豪华包车,专用车内设座椅、桌子、床等设施,可以配专用酒精炉,以用于路上给客人烧水。 8普通客车也可以提供包车服务。 9首先开通到杀虎口和张家口两条线路,以后再到山西全境。现在也可以安排客人到潼关的运输任务。最远可以到达江南,但任务要提前预定,公司按情况给与安排。以后都争取按排定期业务。 10这次开通的两条线路,先每半月发一趟车,然后十日发一趟,再然后五日发一趟。争取能每日都有班车发出。要多备用几辆车,一趟车不够时可以发两辆,甚至多辆。 11每位客人可以携带十斤免费行李。客货都实行自选的保险运输。保险额为是票价的百分之十。如果发生人员伤亡和货物损失,最高负责按票价的百倍赔偿;如果不保险,最高只赔偿票价的十倍。 12初步定的是窑岗和杀胡口之间,一个人车费是一两银子;窑岗和张家口之间,一个人车费是三两银子。公司负责客人在中途的吃住。一百斤货物快件与一个人的车费相同。货物慢件是快件的三分之一。信件每封是一钱银子。金银等贵重物品另计。 初期是一定会赔钱的,但是不怕。以后车次多了,很快就会挣回来。 13扩大文化宫前广场的面积,在文化宫的对面建一座三层楼客运大厅。楼上是运输公司的办公地点和客店。一楼是候车室。大楼后面是车马场。 14采纳黄玉坤的建议,允许一起到窑岗来的家属开一些小吃店。因为现在路过窑岗的客人越拉越多了,现在是,可走也可不走这条路的商人,都愿意从这走。每天来讨水喝的就有很多人。所以黄玉坤建议,开一个茶馆、饭馆、钉马掌的铁匠铺,也可以卖一些窑岗的产品。 等李治把这些内容一念完,陆成祥那张圆圆的白脸兴奋地有些发红,瞪着一双圆眼睛,手比划着说:“这是天下最好的买卖。很快,山西人就会把窑岗挤满。我们就大把的收银子吧。” 阎伯驹捻着他那撮山羊胡子说:“山西人都想出去做生意,死在外面的太多了。特别是那些挣点儿银子在路上被劫的死得更不在少数。我们做这个生意,能少死不少人。这银子挣了,还积一份大德。” 张知木心里更是看好这份生意。心想等我们再发展一下,就可以在这几个地方办一个票号了。这样,窑岗很快就会是一个人员集散的地方,这里也很快就会繁荣起来。前世的经验告诉他,以后这里沿街的地皮会非常值钱,就对陆成祥说:“陆先生,你争取把从这到秀容的这条路两边的地都买下来。” 陆成祥一听圆眼睛更圆了,问:“你是说从这到秀容路两边的地都买下来?” 张知木点点头,“没错,能买下来就都买下来。以后这路的两边全部会变成店铺。” 陈玉锋说:“到秀容可是八里地啊!” “你们还记得淮安运河两边都多少酒楼吗?”张知木问。“那是望不到边的,我想运河两岸那些酒楼最少能排出二三十里去。以后,我们这里会是山西乃至全大明朝的的一个商品集散地。这条路两边的店铺会从秀容和窑岗两边开始伸展,一直会连在一起。” 提到秀容,陈玉锋想起了那里的灾民,“今年又是个旱蝗靓灾年。灾民会越来越多,千万别都引到窑岗来。不用说多,就是来个一两万就够我们呛。这些人饿极了啥事儿都干得出来。” 徐嫂说:“饿极了的滋味儿,我是知道。能杀人换口饭吃,再去死都能干。” 陆成祥说:“我们千万不能在这开口给灾民饭吃。那一下子就会引来无数的人。” 张知木叹口气说:“是啊,我们的船还是太小。一下子救太多的人,会一个也救不了,连我们也会陪葬进去。可是那些灾民我们又不能看着不管。” 阎伯驹立这小眼睛说:“我们在秀容放了不少粮食,秀容的粮价全山西最低。所以灾民来的会最多。都以为这里有粮食。” 黄玉坤叹了口气说:“挨饿谁也没办法,到时候灾民来了会啥也不顾的。不如我们捐点儿粮食给秀容知县,让他出面在秀容开个粥棚。” 陈玉锋说:“这是个好办法。” 张知木沉思了一会,他想到了前世的以工代赈,说:“黄总的主意是个好办法。既可以帮助灾民又不会把灾民都引到窑岗来。但是我现在到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张知木身上。张知木说:“我们一直要搞运输,可是这条路,我们走过,好多地方很不好走。尤其是牛头上现在正准备开采煤碳。也是考虑运输问题,才没敢大干。而我们冶厂需要很多煤炭。我们窑岗刚以后也会需要很多煤炭。” 李栋插话说:“我们冶厂每天进出的运输压力是很大。这煤炭每天的消耗量就不少。” 张知木果断地说:“干脆我们就把路修了。从这些灾民挑出能干活的,每天管吃住,再给半斤粮食。我想能救活很多人。我们的路也修好了。” 卢炳义说:“这样的话,我们每用一个劳力,就等于救活一家人。好事儿。” “对就这么干。可是招人时,千万别在窑岗招。就在秀容招完,再带到工地。否则的话,我们窑岗就不得安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