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_第一百一十九章 总兵买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总兵买枪 (第2/2页)

我们的蒸汽机造好后,机械制造的效率会有极大的提高,那时我就可以制造线膛枪了。

    听姜总兵说他着急,张知木说:“大人如果实在着急的话,我们从张家口回来时,可以再给大人留下五百只火枪,这些火枪也都是新造出来的,基本上没怎么用过。”

    “哪里话,张贤弟给自己的弟兄配的枪那一定都是好枪。如果你能把枪给我留下那就太好了,我就可以用这些枪先训练士兵了。你也可以把银子或者铜带回去。”姜总兵说。

    最后两人商定,回程时,张知木留下枪,带回去一半儿铜和一半儿银子。每支枪配一百发实心弹和一百发霰弹,子弹的价钱是一两银子十发子弹。回程时张知木可以在姜总兵这买一批黑**,用来装子弹。

    定完这事儿,姜总兵又定了五百辆钢簧马车,每辆车按三百五十两银子,一共是十七万五千两银子,也是一半儿铜一半儿银子。给他送完粮食时先留下二百辆钢簧马车。他说行军作战这马车能顶大用处。

    张知木知道自己做成了一笔大买卖。没想到一个总兵竟然能拿出这么多银子。可是大明朝太常库常常告空。原来是庙穷和尚不穷啊。

    张知木和姜总兵谈完后,就回答大堂。大堂里的陈玉锋和杨玉琳等得都不耐烦了,茶水已经换了几遍。姜总兵首先说:“对不住了,我实在是有要事跟张贤弟谈,冷落二位了。”

    陈玉锋也客气一下说:“哪里哪里,我和杨玉琳正好在这喝喝茶。”

    杨玉琳一看二人的神情就知道大事儿已经谈完,她马上起身,拿出两面装潢精美的镜子,给姜总兵説:“送两面镜子给夫人梳妆用。”

    姜总兵忙客气下,接过来一看,和所有第一次看到镜子的人一样,吓了一跳。他一听要送给他镜子时,以为杨玉琳拿出来的一定是张知木从南方带回来的铜镜之类的东西。没想到镜子里的人和真人一样,这让他感到非常惊讶。连说这可是个宝贝啊,镜子里的人就和真人一样,太神奇了。

    离开总兵衙门,回去的路上,张知木就把姜总兵要**的事儿说了。陈玉锋说:“这一下子我们就能挣很多银子啊。回去再也不用在为银子的事儿担心了。你也不用再为银子的事儿往外跑了。就在家里安心的搞生产这些事儿吧。”

    张知木说:“回去以后,我们要好好搞一个发展规划。窑岗这地方要搞成文化科研教育中心,生产基地要离窑岗远一点。以免影响环境。有了这些银子我们又可以养一些兵了,让这些兵分别得进行培训,使他们以后都能成为军官。”

    “只要有粮食,你要多少兵就有多少兵,军官可是难得。将才更难得。”陈玉锋说。

    张知木说:“有了火枪,中下级军官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过去十几二十几个人,往往起不了多大作用,可是想在就不一样了。往往小部队出击也会有一定的杀伤力。这就对他们的军官的要求要高一些,所以对他们的训练尤其重要。”

    陈玉锋说:“是啊,以后会不会武功都不是很重要了,但脑子一定要灵活。再好的武功也顶不住一发子弹。”

    回到客店,阎伯驹和陆成祥都等着张知木的消息呢。

    张知木回到客店,和他们讲了跟姜总兵定的几件事儿之后,陆成祥高兴地一拍手,说:“太好了。我们就给大同供粮这一件买卖,一年就够赚的了,供完粮我们还能换回盐引,卖盐又是好买卖。”

    阎伯驹说:“我看弄不好,北京那边的漕粮断了,北边只剩我们一条粮路了。那我们就可以下大力气弄粮食了。尤其是安南大米这个生意一定要抓住。回去马上就要办这事儿。”

    陈玉锋说:“那粮食是小钱儿,还是火枪、马车来的快。”

    陆成祥说:“那些倒是快,不过那不是常有的,可是这供粮食可是要常年的。”

    张知木说:“明天派谁去一趟杀胡口,陪着姜总兵的人去借粮。”

    “我看只有杨靖带人回去了”杨玉琳说。

    张知木说:“对,只好杨靖再辛苦一趟。”

    找来杨靖,张知木跟他说:“明天需要一个人陪着姜总兵的人去杀胡口借粮,现在没有合适的人,就得你辛苦一趟了。”

    杨靖倒是很爽快说:“没问题,我去一趟,只要能赶回来跟你们去张家口就行。”

    陆成祥说:“明天再派几个人快马加鞭,回去高诉李威,卸完货马上把粮食运到大同来。”

    为保险起见,这次选了三个身手好一点的一人双骑,给窑岗送信。

    窑岗商人送给缺粮的边关将士一万石粮食,马上就会把更多的粮食运到大同的消息一下子就在大同传开了。因为大同官兵已经开始一日两餐了,这对守边将士的军心产生了及恶劣的影响。这下子又有粮食了,不光是姜总兵高兴,官军上下都高兴。窑岗的人进出大同城时,门军一听是窑岗的,一个个都格的外客气。

    刘云他们回窑岗商队也基本上是很顺利的。因为一路上现在根本就不用担心土匪们的事儿,唯一担心的是这次赶的马匹太多,害怕马群惊了不好控制。

    不过马匹有一个特点,马聚得越多马越有安全感,反倒不容易惊。就怕有哪一匹情绪不稳定,受到惊吓惊了。一匹马惊了就很容易刺激其他的马匹,是其他的马匹也惊了,产生连锁反应。这些常年跟马匹打交道骑兵很熟悉马匹的习性。一般一个生人可以使马惊了,可是一个骑着马的生人反倒不容易使马受惊。所以,马匹正常在路上走时,基本上会跟着大队自己走,一点不用cao心。遇到有危险路段时,这些骑兵们会骑着马,挡在险路边上护着马群通过。这样除了宿营时麻烦一点儿之外,马群和商队一直都在很顺利的往回赶。

    当商队快要到往牛头山拐的路口时,刘云带几个人骑马先向前赶去。在岔路口等着的阎兴他们已经等很长时间了。双方客气一番之后,刘云说:“本来原计划是没让你们帮忙的,但在杀胡口时听说张家口那边不太平,说以,张总决定这次去张家口的人要多些以防不测。这次李威带领二百骑兵和你们的人一起把商队送回窑岗,其他的人全部回到大同会合,一起去张家口。”

    阎兴说:“张总既然觉得此去张家口有危险,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也听说了有蒙古鞑子闯进来的事儿。如果不是有要对付张家口商人第二批粮食的事儿,我也跟你们去张家口,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我看李威不用留下二百骑兵,留下一百骑兵就行。我这次带下来八百多人有五百人有马,足够用了。现在码头那边,张家口的粮食没有一点要动的迹象,我和李魁亲自把商队送到窑岗去。”

    刘云说:“窑岗第二批商队估计快到了,我们迎迎他们,遇到他们我们就跟他们回到大同,商队就交个李威和你们了。对了张总说了,给你们留下一千只羊,让你们冬天有rou吃。”

    一直在旁边没说上话的李魁说:“太好了,还是知木惦记我们的,今年冬天有羊rou吃,有羊汤喝了。”

    阎兴也笑了,说:“我们做人那,还得学知木啊。”李魁就安排几个人,准备赶一千头羊回牛头山。

    阎兴说:“从现在起,我们的称呼都要变一变,不能让商队知道我们是牛头上的,就说我们也是窑岗的,是来接应的。反正,我们的衣服已经统一了。只是别说漏就行,我们的人都交代好了。”

    “好吧,我们先向南走,去迎迎我们北上的商队,赶羊回牛头山的人留在这,等着后面的羊群就行。”刘云说完带头向南走去。

    --------

    顺便推荐《南宋记忆》,与本文类似,也是“技术流”穿越小说,但发生在南宋,崖山,抗元,复国,欧洲世界大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