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宁德过河 刘云出手 (第2/2页)
柳成潢笑着说“我看司令大人也沉不住气了,不如我们一起到周遇吉和李岩那边去看看。看看他们准备的怎么样了。就是宁德他们那边的黄河开河了,也需要几天过流凌。” “好啊!咱们去看看周总兵还有没有好酒?”刘云很赞同柳成潢的提议。 刘云他们在河曲驻地离周总兵他们在偏关的驻地不远,骑着马很快就到了。 李岩和周遇吉也是等得心焦,见刘云和柳成潢来了,自然是十分高兴。立刻摆下酒来招待。 看来几个人中心情最好的要算是周遇吉了,酒一喝上,话就多了。 “哎呀!我是羡慕你们啊,你们都是最早跟着张总打天下的人。我是新加入的,好不容易赶上有仗打,各位有好机会一定让着我点儿。说实话,我的压力很大啊!为了让皇上给我下旨出兵,年前张总一下子就给皇上送去了一百万两银子。你们说我的压力大不大?” 听了周遇吉的话,三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下子周遇吉有些懵了,“我还没喝醉,你们笑什么?” 李岩笑着说:“我说总兵大人,你是不了解情况。我们窑岗每年借给皇上的银子最少都是二百万两,不过以前都是皇上派人来借,这次是张总主动的送过去。我们不借朝廷银子,他们不就散伙黄铺了吗?张总明白怎么都是借给他们,不如这次主动一点儿顺便的说一下你们出兵的事儿。皇上也是聪明人,他不下旨也管不了你们,还不会做个顺水人情?所以啊,你不用介意这件事儿。” “哦!我的天呐,一年二百万两银子!”周遇吉说,“我们自己养兵也够打天下的了。” “不够!”李岩说,“我们养一个兵的费用,够你们原来养十个兵也不止。再说了花二百万两银子,让皇上看着满清和北面的蒙古人还是上算的。” “李公子说的是,我们现在养兵的费用,一个兵花的早就超过十个兵的费用了。”周遇吉比划着说,“就说我们这些兵换的服装吧,每个兵就需要多少银子,都是最好的布料,里外全新。恐怕他们这辈子也没穿过这样的服装,吃的更不用说了。这样的兵简直是大爷,那些财主们也过不上这样的日子啊!” 刘云说:“张总说了,士兵们过的都是刀头舔血的日子,能让他们过得好一点儿就尽量好一点儿。我们打下全天下以后,百姓们的日子会过的更好,士兵的日子也会更好。” “可惜啊!我不能跟着刘司令去打李自成。”周遇吉借着酒劲儿说,“不过能跟着李公子去打蒙古鞑子也行。想起这些蒙古鞑子我就牙根痒。他们这些杂碎没少祸害我们汉人。朝廷不行,百姓就跟着遭殃。那些杂碎越过长城见到好东西就抢,见人就杀,青壮男女还掳去当奴隶。过去活不了多久就都弄死了。” 周遇吉的话让大家都感到有点儿沉重。 喝了一大口酒,周遇吉说,“虽然我家娘子是蒙古人,可是我对对面那些蒙古人没有好感。要不是张总不同意,我们过去就该一个不留。” 李岩说:“我也知道,留下他们今后也是个祸害,可是张总说了,我们就要照办。” “到了这里上任以后,我仔细研究过河对岸蒙古人的事儿,其实那里原来也不是他们蒙古人的地方,是因为大明朝的力量越来越弱,蒙古鞑靼、瓦剌各部强盛起来,天顺六年蒙古鞑靼酋长阿勒淖尔与毛里孩带人进鄂尔多斯地区。明嘉靖中达延汗之孙衮弼里克墨尔根承袭济农爵位,才把他们的部落叫做鄂尔多斯。所以我们把他们赶走,不走就杀掉,没啥不对的。”周遇吉说话时牙根儿直响。 柳成潢开玩笑说:“我说总兵大人,这些话你当着张总面怎么不说?” “哈哈!”周遇吉大笑着说,“我可没那么傻!我要是说多了,张总一不放心,不让我跟着李公子出去了。你说我怎么办?” 几个人一边喝酒一边又把进军的事儿商量了一下,柳成潢说:“我们打过去之后,马上分兵两路。一路由我带着沿着长城攻击前进。我看周总兵你们接管长城的部队,应该有一部分跟在我们后面。不然等我们大军都过完了,你们再过的话,和我们距离就拉远了。不好衔接。” 周遇吉和李岩都点头说是,接着他们又具体做一些安排。 终于等到宁德他们已经开始架设浮桥的消息,刘云和柳成潢来到李菁派来的那个中队的特种驻地。这个中队的中队长是李菁的老兵,跟刘云也非常熟悉,一直跟着李菁叫刘云为师哥,见到刘云来了知道任务来了,“师哥,有好消息?” “对!该你们的了。”刘云非常喜欢李菁的几个弟兄,论身手这些人都不错刘云和李菁差多少,没事的时候也经常在一起切磋,“宁德将军他们已经开始架浮桥了。你们今天晚上就行动。” “好啊!再不行动弟兄们就要憋坏了。” 刘云对他们的士气很满意,但是没时间多和他们说别的了,还要看看其他今晚参与行动的部队。 天刚黑,特种部队就出发了。他们用马匹驮着装备,沿黄河逆流走了一段时间就停下,开始进行准备。中队长看着自己的弟兄们,大战来临一个个气定神闲,不慌不乱,有条不紊的做着准备工作,一点不像等待时的焦急样子,满意的点点头。这才是一只战无不胜的队伍。 一直到子时,中队长看了看表后,一挥手两个黑色的橡皮艇,就划进夜色的黄河急流中。黑色橡皮艇上,是一身黑装连脸都蒙着黑纱,只露出两只眼睛的特种兵士兵。他们顺着激流轻轻的划着橡皮艇,慢慢的靠近河的西岸,然后顺着激流向下游飘去。他们的目标是陕西境内长城的东起点大缠口保河台。 大占村保河台是延绥(榆林)镇长城府谷境内第一台,大缠口保河台和河曲县灰沟营西口古渡隔着黄河相望。大缠口保河台就建在大占村西边的山峁上。整个山峁是石质,墩台(烽火台)顶部为土筑,呈矩形,长宽各一丈多,边高中低,南边有口,留断砖,外侧有几层条石砌的围墙,墩台下往东到河边是土墙,墙外是口外,墙里是口里。 这里面虽然地方不大,其重要性大顺军更清楚,所以尽管这里交通不便,可是还有二三百名大顺军士兵驻守。这些情况窑岗民军事前已经侦查清楚。他们这里只是一个警戒墩台,他们后面的清水营才是大量屯兵的地方。可是如果让他们这里发出去警报,清水营那边的大量军队增援上来,而窑岗民军渡河未完就要麻烦一些。尽管刘云没把大顺军的战斗力放在心上,可是能偷袭成功,就没有必要使蛮劲儿强攻硬打。 保河台墩台下往东到河边是土墙,可是由于害怕河水侵蚀,进到河里这部分全是石头砌的。 窑岗的特种兵悄无声息的将橡皮艇靠在这个石头墙在河里面端头,用手扶着墙控制住橡皮艇。这里面没有哨兵,也许是天还太冷,或者是长时间驻守也没有事情,都麻痹了。总之就象事前已经侦查过的,这里没有人放哨。他们就把橡皮艇划进边墙口内这一侧。向岸上靠去,两个橡皮艇一共下来十二个人,都是手里拿着上好***的手枪,身后背着自动步枪。他们上岸后,迅速来到墩台围墙外面的墙下面。 就在他们准备翻墙的时候,机警的特种兵们,听到墙里面隐隐传来了低沉的喘息声。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