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_第五十九章 税收大事 陕西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税收大事 陕西宏 (第2/2页)

,”陆成祥的脸拉的比较长,显然不太赞同李岩他们的方案,“我们山陕两地的大多数好地都是在河边,如果都退耕还林那可太多了。特别是、特别是我们自己开出来的地也都是在河边的多。这样的话,损失太大了。您还是好好考虑考虑吧!”

    “陆先生说的是,这样的决定是要付出来很多代价的。”张知木说,“但是我们今天做的出来的牺牲,是为了我们子孙万代着想的。我们现在早一点采取措施,我们对环境的伤害就少一分。否则我们治理起来就会更困难。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黄河和渭河的水不这样浑浊了。陆先生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这个代价多大我们都该付出。”

    陆成祥低着头不说话,他知道张知木的决定改不了了,估计在陆成祥已经在计算这个决定造成的损失该有多大。

    这件事儿说完了,张知木看了看大家,又说:“我们再研究一下陕西下一步的几件大事吧。”

    “张总,你上次说的,用李自成三十万俘虏兵修通秦直道的事,我回去又研究了一下。我算了一下,从包头到咸阳秦直道有七百五十公里地,我们用三十万人的话,就是每一万人修二十五公里。我想即使有些路面需要扩宽,用不了一年也应该修完。中间需要修建的几座桥梁,我们有水泥钢筋,建起来也不会困难。因为这条路前人已经修通过,我们只是补充完善一下,提高通行能力。”卢炳义说,“你说的第二件事儿,要把渭水和嘉陵江连起来的事儿,我想花一年时间就可以将那一带地形和水流的情况测量完。那时候,可行的话,这条路也修完了,就可以把人调去修渠了。”

    李茂是第一次听说张知木想在陕西搞的这两大工程,问明了这两件事情后,说:“修通秦直道我觉得非常必要。甚至我认为,将来有条件我还建议修通一条铁路。可是你们说的通过秦岭,修通两边的水路是不是有些太悬了?”

    “呵呵!李茂李公子,你们可能都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张知木解释说:“如果从平面上看,以秦岭为分水岭,向南和向北有多条河流的发源地都是秦岭。水流的来源是,从南方来的含水很高的热空气在秦岭上方和北面来的冷空气汇合,使南来的湿空气温度下降,将水汽化作雨水留在秦岭作为各条河流的水源。而且可以看出来,南北两面的水源地相距的直线距离都不是很远。前人也想打通南北的水路,但是限于技术条件,没有成功。我们也知道,南北河流的发源地虽然很近但是,与山下的河流,落差有几百米,是不可能直接通船的。但是我们可以采用几级船闸的办法,将船从秦岭翻过去。”

    李茂说:“张总知道秦岭有多高吗?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儿。”

    “其实我们可以从秦岭的西端低矮处,那些山沟里面开出来一条运河。这样就不用过秦岭的顶峰。”张知木说,“大家都知道陕西有一个地方叫做天水,那么你们知道名字由来吗?”

    李茂显然对陕西很熟悉,“有一种说法是,天下大旱。一次汉武帝梦见天河开了,从天上流下来了很大的水流,从此渭河水就非常充沛,旱情就解决了。为了纪念这件事,就给那个地方起了名字叫天水。”

    “那现在的天水怎么会没有了?”张知木问,“剩下的哪点水还浑浊不清。汉武帝时,大船都可以在渭水上航行。现在为啥不行了呢?”

    没有人能回答张知木的问题,张知木也知道他们回答不了。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前世时,很多人研究的过的问题。

    阎伯驹是个急性子,“我说知木啊!你就别掉吊大家的胃口了。你快说说吧!”

    “别急!”张知木说,“我是想让大家都动脑子想一想。”

    卢炳义也有些急了,说:“张总,这事儿我们都不可能知道,你就说吧!”

    “我记得好像看过一些资料,现在找不到了。在秦岭的西南徽州(徽县)和成县之间有一个盆地(徽成盆地),那里东西有一百多公里南北最宽处有二十多公里。盆地底部和四周的山之间有三四百米高差。从那里流出的两当河、水宁河、罗家河、洛河、青泥河等由北向南汇人嘉陵江。也就是说这些河流的发源地都是这个盆地。其实远古的时候,这个盆地的位置原来就是那个所说天湖的位置。原来的河流都是从这个湖流出去的。那时候湖水的水面位置很高,有一部分湖水也分流到渭水。所以那时候的渭水不象现在这样水少沙多的。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淤塞。”

    张知木介绍到这,卢炳义忍不住问道:“后来这个湖怎么会变成盆地了呢?”

    “这都是河源侵蚀的原因,”张知木解释说,“那时候向湖外流淌的河水都是自然溢流,经过长时间的河水冲刷,河道越来越深,最后终于,将原来河道冲成现在这样的河谷。也有可能是某一次地震之类的地质变化,改变了这里的地质模样。”

    “那么张总,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将这个盆地的现在的河道和缺口都堵上,将水再蓄起来,那样的话,就可以恢复原来向渭河分流了?”卢炳义听懂了张知木的意思。

    “是这意思,”张知木肯定的说,“不过我们需要重新将那里的情况考察清楚。因为从远古到现在,那里的地形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不过,我想就是有些变化也不会太大。那边的优势是,那里已经是秦岭的西侧,山已经不是那么高了。我们可以借着那里的山沟找到一条越过分水岭的道路,即使有几座山峰阻拦,我们也可以将他们炸开,或者打通隧道通过去。”

    阎伯驹还没听明白,“哎哎!知木,你还是没说我们的船怎么能从山上过去啊?”

    “是这样,我估计将来的就是我们重新把那个盆地蓄起水来,水面到渭水也要有几百米高。我们可以在南北两面都建成梯级水库和船闸。这样我们通过船闸就可以将船翻越秦岭了。”张知木说。

    “我的天呐,几百米还是在山上建大坝,你真敢想啊!”阎伯驹不由得感叹道。

    “这件事儿很可能要比唐景窑先生他们现在修建的水库要容易一些。我们的水源是从山上往南北两面流的。我们在山上建一个五十米高的大坝,在大坝下面一段距离可以向下挖出来一百米的沟渠河道,然后修建几级船闸,将船送下来或者抬上去,实际落差就有一百五十米。我们也同时可以建发电厂发电。这样的话,我们经过几个梯级水库和部分河道的自由落差,就可以将船从我们的天湖上将船送下来,或者将船抬上去了。”张知木继续解释说。

    “不说在山上建大坝,就说向下挖一百米深的河道那工程量也太大了。”陆成祥忍不住说道。

    “工程量是大些,可是技术难度不大,我们有人有**,以后再有大量的拖拉机等新的运输工具,甚至建成传送带运输。不是干不了的。”卢炳义看问题很准确。

    “只要能干成,粮食我保证够吃的。用啥我可以准备啥,”陆成祥也来了积极性,“我们有银子啥也不怕。”

    听了陆成祥的话,大家又是哈哈大笑。因为陆成祥不怕花银子的事儿,一定能成。

    李茂说:“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将战船从秦岭开过去,进嘉陵江,到长江进汉水,直捣襄阳。”

    “我们要是将这个工程干成了,那么秦岭南部的嘉陵江就要分成两路一路继续进嘉陵江,另一路直接进汉水就行了。因为远古的时候,西汉江就是汉江的源头,以前汉江河嘉陵江就是相连的。或者我们就直接将汉江和嘉陵江凿通,因为两条江距离本来就不远。”张知木说。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