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_第一章 年底总结 南征动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年底总结 南征动员 (第2/2页)

的技术指导。这样也能加快铁路建设速度。

    包头钢铁厂规划设计也基本搞完,明年开春,建铁路的同时就要建设发电厂、水泥厂,铁路通了就开始钢厂建设。

    河曲黄河大桥设计已经搞完,已经有人在河两岸做基础工作,建桥墩用的大驳船已经在建造。汾河大桥通车之后,一部分人就要赶到河曲大桥建设工地。

    另外张知木要求,明年也要加大秦直线建设的支持力度。力争年中就能让秦直线通车。

    不过张知木重点强调了,全军从明年开始就开始做好南征的军事准备。这也是一次动员,要求所有涉及到军事准备的事项都要优先实施。对外不要有任何张扬,但是内部准备要抓紧。

    这件事,张知木看出来了,大家都没有太大反应。他知道,对于打仗,窑岗人好像比自己还自信。他们根本不担心打仗,觉得都是窑岗人一出兵,贼军就望风而逃的事。这种态度,让张知木高兴,有些担心。虽然,刘云对于自己的过分大意,做了公开检讨,并通报全军。可是张知木明白,要让手持自动武器的窑岗官兵,对那些手持大刀长矛的大顺军士兵能有太高的警惕性,也实在困难,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不过,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张知木对明年工作,有了一个新提议。张知木建议,明年搞一次全国武术擂台赛,还有围棋擂台赛。

    张知木的理由是,这样可以扩大窑岗的影响力。现在窑岗是大明朝的经济中心,我们要把窑岗变成大明朝的文化娱乐中心。大家都对这个建议感兴趣,就连陆成祥都没担心花银子的事儿。

    陈玉峰说:“全国擂台赛,要提前半年宣传,要让所有练武的之人都能知道。”

    张知木说:“我的意思是,以后每年都搞一次。既能扩大影响又能活跃大家生活。我们要根据不同体重分几个级别进行比赛,然后再搞无差别比赛。主要以拳脚为主,参加比赛要制定详细的规则,不许击打致命部位。要带拳套护具。比赛报名后,统一对选手进行规则培训。总之,尽量减少参赛选手受伤。”

    “那样的比赛,就没有看头了。”阎伯驹说,“以往擂台赛都是生死各自负责,那样才吸引人呢。”

    “我们不能搞那样的比赛,”张知木说,“这事还要请陈叔出马,邀请各地有名有德的武师过来做裁判,共同制定规则。我们要把这事做长远了。”

    “没问题,想参加当裁判的人太多了,我们要好好选一选,最好各门派的都有。”陈玉峰显然对这事感兴趣。

    “对了,我们选出一二三等奖,奖金要高一些。”张知木说,“对于能入选决赛的都要给与一定的补助。”

    李茂说:“我建议啊,我们围棋和武术比赛同时进行,而且要一天武术比赛,次日进行围棋比赛,交替进行。这样文武交替,可以互相欣赏。”

    “恐怕那时候会有很多江南才子都过来参加比赛。”李岩说,“我倒是建议,到时候我们不论是参加武术比赛的还是参加围棋比赛的。报名时我们都进行一下初步测试,只要不是混吃混喝的,我们就给他们报名。报名的我们就在吃住上给予照顾。这也是不少贫寒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往往他们都是家境不好。能有个吃住的地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事情。”

    “我看这都是好事,”卢炳义说,“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搞一些其他方面的比赛。琴棋书画都可以搞啊。”

    “我看行!”张知木说,“我们一项项的想好,成熟一项,我们就搞一项。我们要把大明朝所有的能人都吸引过来。”

    大家议论的正热闹,参加会议一般很少说话的黄玉坤说话了,“你们天南海北的事说完了,现在说说眼前的事吧!”

    听黄玉坤这么说,大家都静了下来。

    看了一眼大家,黄玉坤说了几件事:

    一个是,现在窑岗的小学校不够用,十几个小学校,孩子们都挤得满满的,有的学生上学路走得很远,需要增加学校。另外窑岗学院毕业的学生没有愿意到小学中学当老师的,小学中学老师都需要培训,以适应教学需要。

    第二是,现在窑岗的自来水供应不足,都用水的时候,流量更不足。需要建新的自来水厂。

    第三是,现在窑岗的电车根本不够用,早晨上班儿,挤得要命。建议将电车线路增加几个环路,再将电车延伸到西山泡子。

    第四是,窑岗的现在电话越来越多,叫通电话很费劲。一是总机人数不够,再就是线路总是忙。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第五是,今年虽然建了一大批一室一厅的住房,可是要求住房人更多。需要加大力度,多建一些房子。

    第六是,我们冷库的容量已经太小了。远远不适应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需求。最少要建设两个目前容量的冷库。

    黄玉坤提的问题,都很具体,也都是需要解决的。

    张知木有点奇怪,以前从来没有听黄玉坤回家说这些事。看来黄玉坤他们的后面的那个班子,还是一个很有效率的班子。窑岗现在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就说明了这个问题。黄玉坤的发言,或许也是他们开会研究的结果。

    大家仔细讨论了黄玉坤听出的问题。最后决定:

    一,同时建设十个中学小学一体的学校,因为现在的小学生马上就要上中学了。中学要同时建设。师资培训马上开始。明年建的师范学院,要定向招收一批中小学的教师。以解决师资问题。

    二,扩建现在的自来水厂,用水泥管道从西山泡子引水。由于西山泡子四周已经有近十万人居住,要修建一条下水道,将生活污水引出来,不能再流进湖里,以免污染水源。

    三,为了解决交通压力,将电车线路建成,南北从窑岗到秀容、东西从动物园到窑岗学院、北到西山泡子、再加上沿着八卦城三道环城线路的电车网路。这样,窑岗就有六路电车线路。建成后,看看效果,还有拥挤的地方再想办法解决。

    四,为解决电话通话的问题,组织研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改建成几个电话分局。这才是解决通话难的办法。

    五,现在水泥供应稳定充足,在小凌河西面,拿出一片土地,建设一批一室一厅的住房。

    六,在北面山里,建设一个大型的冷库,以解决rou食冷冻问题。还要造一艘大型的冷冻船,这艘船可以将新鲜的海鱼冷冻后运到窑岗来。

    回到家里,张知木问黄玉坤:“我说夫人,今天会上发言很有水平啊!不过怎么以前从没听你说这些事啊?”

    “外面的事,最好不要在家里说。家里的事够乱了。”黄玉坤显然被张知木的表扬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说的这些事,你们从来不关心,我要是不说,怎么办?你是不知道,我们那些人忙到啥样了。”

    杨玉琳抱着女儿过来说:“行啦嫂子,别抱怨了,你看我们窑岗有几个人清闲的。不都是忙忙呼呼的。”

    “是忙忙呼呼的,”黄玉坤说,“你看看整个大明朝有几个人象窑岗人这样挣这么多银子。我去了一趟百货公司,看到那些人买东西,是啥好买啥,就象不花银子是的。”

    不过杨玉琳出来不是说这些闲话的,她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张知木有些觉得意外。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