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皇上密谋 闯王出兵 (第2/2页)
是恨死了应天府的那些人,他们就是看窑岗人在他们眼前不顺眼,人家刚刚帮他们打完仗,他们就非要把窑岗人挤走不可,现在好了,大顺军打来了,他们着急了。 崇祯皇上几次给左良玉下旨让他出兵,可是左良玉以军饷不足,军兵多有逃散等等理由,就是不出兵。崇祯皇上答应给他们加军饷,他们勉强答应了,可是就是按兵不动。 这时候崇祯皇上又想起了窑岗人的好来了。有急事的时候,窑岗都不会看着不管。可是现在真的没法向窑岗人开口。 不得已,崇祯皇上把在中书省整训好的军队都往南调了。 李自成行动了,窑岗指挥中心里面也紧张起来。前面不断有军情战报传来,因为李治在那里布置大量的情报点。恐怕窑岗对战场情况的掌握,比李自成和崇祯皇上都清楚。沙盘上插着大顺军和官军的旗帜,将战场态势显示的一目了然。 窑岗的几大巨头,喝着茶,象欣赏下棋一样在这里品评着双方的得失。有这事大家都没心思忙别的了。 阎伯驹端着紫砂口壶,嘿嘿一笑,挤着小眼睛说:“嘿嘿!各位,我看,看这事简直比看戏过瘾多了。” 陆成祥今天也过来凑热闹,说:“可不是,这可是惊心动魄啊!那每挪一步小旗,都不知道那个地方会死多少人呢” 打到六月底,大顺军就又一次把中都凤阳给围上了。这时候,崇祯皇上可是实在挺不住了。 他马上飞鸽传书给李公公,让他来求窑岗人出兵。皇上信中说,窑岗人再不出手,中都凤阳就保不住了。请窑岗人无论如何要出兵相助。 张知木收到这崇祯皇上的信,对李公公说:“好!信我收了,你先回吧,有事我会找您。” “别介啊!张东家,这军情紧急,不能再等了啊!”李公公急的直跺脚。 张知木心里为皇上有这样的好奴才很受感动,不过还是不愿跟他多说。没再理他。 李公公只好讪讪的走了。 张知木来到指挥中心,跟大家说了皇上终于来信请求出兵的事。 陈玉峰说:“从大顺军的旗插到凤阳周围,我就觉得皇上该绷不住了。” 欧阳鹤拿出来一封写好的信递给张知木。 张知木一看,信是欧阳鹤替张知木给皇上写的回信儿。信中说了,现在没有军队能出兵,因为大队人马都在边关。还没有聚拢。上次好不容易抽出了一部分军队派到镇江。撤回来后,边关军队不够用,已经派到边关了。现在往回调兵已经来不及了。我们战船开到长江时间更长。请皇上还是选调别的兵马吧。 “行,我抄一遍,给皇上送回去。”张知木说。 把李公公请来后,李公公马上问:“张东家,你们啥时候出兵,我跟去吧!” “这不是你该问的事。”张知木递给李公公一封封好的信说,“你赶紧派人给皇上送回去。” 李公公不敢耽误,就给皇上送回去了。 皇上收到张知木的信,一下子就惊呆了。以前一向有求必应的窑岗人这次怎么了?现在是十万火急,他们怎么会不出兵呢?崇祯皇上忘了他是怎么算计窑岗人的了,也忘了是怎么把窑岗人的从镇江赶走的,他只记住窑岗人以前是最听话的,现在有些不适应了。 没办法,崇祯皇上只好下旨,命令南直隶和浙江、河南、山东所有州府县的驻军都要支援前线。可是那些兵哪能打仗,他们一个个是能拖就拖,离开驻地也不往战场上走。 不过守中都凤阳的官军也是真的拼命了。那些朝廷的命官知道,城破了李自成不杀他们,皇上也会杀他们,要是拼命把城守住,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 一时间中都凤阳城内外杀的炮声隆隆,血流成河。最后刘宗敏亲自到城前督战,终于在七月上旬,大顺军杀进了凤阳城。 大顺军进城后,屠城三日。将重新修建的朱家祖坟又给刨了。 崇祯皇上听到中都又一次被攻破的消息,大吼一声就昏了过去。 御医过来好一顿忙活,才算将崇祯皇上弄醒了过来。崇祯皇上静静的躺了一会儿,就让人扶他起来。口述一封信,又让人给窑岗人送过去。他知道能挽救危局的只能是窑岗人出兵了。这次皇上的信写的是情真意切,他希望能借此打动窑岗人。 可是这次李公公赶到窑岗时,却找不到张知木。 李公公来到窑岗办公楼前,说要见张知木。可是门卫门儿都让他进,告诉他,张总不在窑岗。李公公问到哪去了,门卫说不知道。 没办法,李公公只好说要见杨玉琳。门卫给杨玉琳打了一个电话,说了楼下李公公求见。 李公公在旁边听了门卫的话,气的脖子上的筋都起来了。他看看门卫的脖子,咬着牙心想,我只要一出手就可以把他脖子扭断。心说我见一个杨玉琳还要求见,简直是狗眼看人低。不过李公公咽了咽口水还是忍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办不好皇上的事儿,就有人扭断自己的脖子了。 杨玉琳没有让李公公上楼的意思,让他接过电话,对他说:“张总不在,你找我有啥事?” “哎呀!有大事我要和你当面说。你让我上楼吧!不能再这多说。”李公公心想不能让她在这用电话就把我打发了。 没办法,杨玉琳只好让李公公上楼来了。 上楼坐下,杨玉琳也没有上茶的意思,李公公这次也没敢要茶。 李公公谄媚的笑着说:“嘿嘿!杨大小姐,你帮帮忙,让我见见张东家,我有天大的事儿要见他。” “你这个人,说假话是不是说惯了。以为别人也是说假话。告诉你了,张总不在,你怎么就是不信呢?”杨玉琳有些怒了。 “嘿嘿!杨大小姐,张总要是出了窑岗我能不知道吗?”李公公想提示杨玉琳,他们西场情报准着呢。 “得啦!别得瑟了!”杨玉琳蔑视的说,“你们的情报人员在窑岗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快说,你没别的事,我还有事。” “别别!杨大小姐,我是替皇上办事。张东家不在,我怎么回去和皇上说呀?”李公公不能轻易的就走。 “你可真难缠!”杨玉琳说,“张总去河套那边了。那边蒙古人又出动了,抢了我们一个垦荒点儿。张总不放心亲自看看去了。” “这么点儿事,还要张总亲自看看?”李公公小眼睛盯着杨玉琳。 “你们真是的,一会儿要我们出兵,我们好不容调出来点军队出去了,你们又要撤回来。我们撤回来,把兵调到了边关。那边关那么大,有多少兵够用啊?他们一直嚷嚷兵不够用,害怕蒙古人打过来。调过去的兵再想往回调,调的了吗?张总不亲自去好好说说,哪个人能调动兵。”杨玉琳一边数落,一边说。 一下子,李公公也弄不清真假。按说杨玉琳说的在理,而且杨玉琳说话的神情也不象说假话。不过看着杨玉琳李公公心里也是一动,杨玉琳这个女子,养了一个孩子,更妩媚了。心念只是一动,李公公赶紧收住心神,因为他看到杨玉琳眼睛放出凶光。 杨玉琳实在是讨厌李公公一双小眼睛不离自己的脸上。 没办法,李公公只好告辞。可是出了窑岗办公楼,李公公想坐下哭一场。见不到张知木不行啊!那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皇上交代这么大的事儿,如果回去说连张知木面都见不到,自己的脑袋弄不好真的就搬家了。 李公公在办公楼台阶上坐了一会儿,突然一拍脑门儿,心说,“有了!”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