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密会周王 共谋开封 (第3/3页)
安平公主说:“哎呀,两年没去窑岗,你们有弄出来不少好东西。我从广播里听到,你们搞的汽车啥长途试验是怎回事儿?那个汽车真的不用马拉着就能走吗?” “当然能。”张知木知道解释这事儿太费劲了,“不过,以后你到窑岗看一眼就啥都明白了。” “听收音机里说,你们准备把铁路修到风陵渡?”安平公主对窑岗的事充满了好奇。 “呵呵!公主说的是真的。路上我还和张总说这事儿。”欧阳鹤说,“明年我们就要在潼关风陵渡那里建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现在潼关到西安再到陈仓(宝鸡)的铁路也在建。那时候铁路就可以直接过黄河到西安、到陈仓(宝鸡)了。” “哎呦!张东家,你们能建公路铁路两用的大桥,简直没法想象。”周王感叹说,“你们真的是干实事儿啊。” “哎!张东家,你们的铁路能修到西安,那也应该能修到开封来啊?”安平公主马上来精神了。 “说的是。”张知木说,“等我们取了开封后,就可以开建从潼关到陕县、到洛阳、到郑州再到开封的铁路了。” “哎呦!那时候再到窑岗去,就更快了。”安平公主高兴了。 “嗨!我们要做的事儿多着呢。”张知木说,“我们还要修建从郑州到汉口的铁路,彻底的将长江很黄河连在一起。” “哎呀!张东家你给安排一些事情做吧!我都闷死了!”安平公主说。 “你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协助你父王,处理好开封的事情。”张知木说,“至于以后吗,我倒是建议你,应该静下心来,在窑岗好好的学习两年。然后再看看做啥!” “太好了!我做梦都想和小红玉在窑岗学院听课的事儿。”对张知木这样的建议,安平公主当然高兴了。 “哎!我就说我的这个女儿,人从窑岗回来了,魂儿却留在窑岗了。”周王说。 “安平公主聪明绝顶。要是能好好的学习两年,今后会更不得了了。”张知木说。 “嗨!可惜我年纪大了,不然我也要……”周王说到这,张知木说:“周王,我们有一个想法。今后我们事情越来越多。很可能有想不到的地方,你还不能休息,要给我们经常把把关。我们想成立一个元老院,这个元老院,就有您和代王这样的有智慧有影响的人出任元老。我们重大事情向元老院汇报,你们帮着把关。我想这样我们能少犯错误。你看怎么样?” “哎呀!好好!好啊!”周王没想到,张知木他们会这样作出安排。他清楚这是给他们一个很高的名分。各方面的待遇都会很高。他们这样的,被李自成捉住全家就要被杀的,自己落个砍头都算幸运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儿。 周王感慨的说:“张东家,你们要是得到天下,那是顺应天意顺应民意。你才是真天子!” “不不!周王,我们一直没说这事儿。我绝对不想当皇上。”张知木说,“周王,您知道我们窑岗人为啥这么团结,一起努力吗?” “哦!我真的想听听。”周王说。 “我们共同的理念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张知木说,“我们之所以反对李自成夺天下,是因为他夺了天下也不过是换了个皇上。改变不了这些兴兴亡亡反复循环的规律。我们就是想,彻底改变这一切。” 张知木说的这些,正是周王最感兴趣的,他知道今天张知木才算和他彻底交心了。他没说话,听着张知木往下说。 “我们每个朝廷起家的时候,都会考虑百姓的疾苦,可是不久,各级官员还有象您这样的皇亲国戚,就开始使用各种手段,聚敛土地,使无地百姓越来越多。分化严重了,百姓们受不了了,就起来造反。推翻了一个皇上,自己当皇上,又开始一个轮回。我们要想天下永久安定,必须解决这问题。”张知木说,“还有,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在治理贪官上下了很大的力气。人是没少杀。可是贪腐也没治住。原因何在呢?是因为我们的吏治有问题。所以,这些都需要彻底改变才行。我们既然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管理天下的人,就该是为大家服务的。这个人必须是大家认可的,有能力的有德行的人才行。如果这人不胜任,天下人就可以罢免他,换一个有能力有德行的人。各级地方官员也一样,他们的权利必须在百姓们的监督下才能减少贪腐情况的发生。我们在山西搞了一些试点儿。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当然任何制度都不会是完美的,可是民主制度,应该说相对最好的。” “张东家,你说了一个是土地的事儿,再一个是吏治的事儿。”周王很认真的思考着,“可是哪个夺取天下的人都不会放弃这样的好处和权利。如果我们对外面说出来这些,反对我们的人会很多。” “您说的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会反对我们,但是得利者和有识之士会支持我们。”张知木说。 “有时间我希望到山西看看你们的那些民主的事怎么样。”周王一下子接受不了张知木的看法。 看着差不多了,张知木说:“王爷,我们就先回去了。明天一早我们就直接回窑岗,此时我们不易在这久留。这段时间,你们要格外的注意安全。等到明年开春就好了。” “放心吧!我们的卫队,都换上了最新式武器。只要不出意外,我们支持一段时间,还没问题。再说,你们的人在开封各处都有眼线。有啥情况,马上就能得到消息。”周王说,“还有,如果需要的话。代王那边我可以给你们写一封信儿。” “不用了。”张知木说,“该说的也都说了。我们以后在窑岗一起见吧!” 张知木和欧阳鹤他们第二天一早就出了开封乘船,先回凌水码头,在凌水码头坐火车,在窑岗没有停留,继续北上直奔大同去了。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