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_第四十一章 柳成潢顺水送闯王 潼关桥顺利定方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柳成潢顺水送闯王 潼关桥顺利定方案 (第2/3页)

探船上的钻探人员,根据钻探结果做了地质情况报告。

    让张知木很欣慰的是,他们的报告已经有模有样了,做的很详细。潼关这里的情况很复杂,这是渭河、北洛河、黄河汇合处,上游河水要是上涨,在这里汇合,使水流变化剧烈。不过河底基本稳定。淤沙到基岩厚度是十四米(这是三门峡建库前的数据),上层十二米是细沙、地层有两米砾石层。

    张知木要求的是,在这里建成公路和铁路两用的桥梁。

    水文地质情况汇报完了,张知木要求大家发表意见。

    有人说,用建汾河大桥的办法。有人提出了反对,因为这里水文条件复杂,在激流中钻完孔,没等下钢筋灌水泥,就被泥沙瘀上了。

    有人说,用建河曲大桥的办法。有人反对,因为这里泥沙太厚,围堰没法沉到河底基岩上。再说了,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船,拖动更大的围堰。建成公路铁路两用桥,需要很大的桥墩。如果用在岸上倒制好围堰,在激流中用船运到位置,一般的船做不到。

    其实张知木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前世从电视上看来的办法。只是自己没干过,但是办法可以说给他们听。之所以让大家讨论,就是想让大家开动脑筋,通过讨论,可以让大家有所提高。

    一直等到大家都提不出来更好的办法,张知木说:“我有一个想法,大家讨论一下是否可行?”

    不用说,大家都等着张知木最后发言了。

    “我的想法是还要用围堰施工,因为没有围堰挡住激流,所有的工作都没法进行。可是也正象大家说的,太大的围堰我们很难造,造完了也运不动,更不用说准确定位了。”张知木说,“我的想法是,我们在预定的位置,用浮箱搭成大型平台,然后用直锚固定好。我们在平台上建造双层围堰。这个双层围堰要带底,这样造出来的围堰就可以象船一样,浮在水面,我们从底层一点点向上用水泥浇筑,围堰高了的时候,我们向双层围堰中间放水,让围堰下沉,然后再加高围堰。反复放水加高,一直到围堰坐沉河底。大家看这样行不行?”

    “好主意!”

    “好办法!”

    …

    张知木说完,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不过很快就有人提出来,“张总,那个围堰到河底前,由于没有落底,受水流冲击的力量会非常大,如果被水冲垮了怎么办?”

    有人说:“可以在围堰迎水这方向围堰的内部打一些直锚阻挡围堰。”

    也有人说:“可以在围堰前面,打下一排尖形直锚然后再沿着这些直锚,打下一些挡水板,这样就能减少河水对围堰的直接冲击。”

    还有人说:“这样的围堰必须在雨季来临前施工完。确保安全。”

    更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张总,这里的泥沙有十四米厚,到加上水面部分,要是围堰沉底是不是围堰太大了?”

    听完大家的意见,张知木说:“大家方才提到的防水冲击的措施,我认为都很合理。这些措施我们可以综合采用。不过,我们这样的围堰,不需要沉底到基岩。我看就沉到泥沙里面三米到四米就行。因为承台建完后周围水的流速会增加,很容易将周围的的泥沙冲走,最好让承台的大底在泥沙下面,这样桥墩更安全。但是我们在围堰里面钻的孔一定要到基岩,将桩柱打进基岩就行。围堰是帮助我们形成承台的,我们的桥墩需要建在承台上。桩柱打到基岩我们承台稳定了。桥墩也就稳定了。另外由于我们的大桥是双层的,我建议用钢桁架桥梁。这样上下两层就可以同时架上。”

    大的方案思路有了,下面就需要欧阳鹤的弟子们组织的那个班子进行详细的设计。张知木也就不再管了。

    会后,李云鹤对张知木说:“这事儿完了,你啥时候有时间,我们试一试三角翼,就是那个大风筝?”

    “都好了吗?”张知木问,“那个钼管儿搞好了?”

    “好了!”李云鹤说,“就是这个钼管儿耽误时间,不然早就好了。现在钼钢也能批量生产了,以后我们更高温度压力锅炉用的管道和阀门等东西都可以用钼钢了。刘宝学他们试验了,钼钢高温强度是高多了。”

    “好啊!你想过没有,在我们炮管儿用的钢里面,加些钼会不会更好些?”张知木问。

    “对啊!以后我们的炮管儿要是也用钼钢,里面再镀上一层铬,寿命会更长。”李云鹤回答说。

    “我看,三角翼试飞再等几天。”张知木说,“等几天,天气再暖和一些,试验时能方便一些。现在不用说飞起来,就是在射击场风一吹,人就发抖了。”

    “好吧!这些天我还是盯着,给陈叔他们多弄出来几台汽车吧。”李云鹤说,“不过,汽车到南方恐怕道路是个事儿。我更担心的是,给李威他们的牵引大炮的履带车能不能在南方那些小桥上出事儿。一辆履带式牵引车,加上大炮,够一般小桥受的。南方那些小桥我看通过马车都勉强。”

    “现在用的汽车是给草原上用的,”张知木说,“军用的汽车可靠性一定要高。以后你们还要研制前后四轮驱动的汽车,那样越野性才能更好。现在的后轮驱动,就是在城市间的好路面使用才行。在野外用着勉强。”

    “好吧!”李云鹤说,“我现在安排他们搞一种六轮的大汽车,等他们搞完了,我再让他们搞你说的四轮驱动的车吧。”

    “有几件事儿我们的进度都拖后了。”张知木说,“我需要他们负责人写出来一份报告,说明一下原因。第一个就是,年底前,牛头山那台一百兆瓦的发电机就该按计划并网发电。可是到今天还在调试;第二个就是,我们那艘客船,年底前也应该下水试航,可是也没完成;第三个,太原大桥,按计划应该年底前通车,可是也没完成;第四个镇江那边的造船基地,第一个船坞早就该建好了,可是到现在也没消息,我还等着他们造五千吨大船呢。”

    “是这样的。牛头山那边那台机组,李迪做了很大的改进。根据上一台机组情况,他们认为应该进行改进,据说锅炉压力提高一点儿,改完后,同样的设备能多发百分至二十到三十的电。我也支持他们进行改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