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墙子岭失守 窑岗人出兵 (第1/3页)
第五十四章墙子岭失守窑岗人出兵 李威和周遇吉分手之后,带着骑兵第一军和自己的机械化军队向东疾驰。此时机械化军队的问题也出来了。凡遇到河流就需要搭桥,这些汽车和动力车才能过去。好在现在的汽车都是轻型汽车,用几根儿木头搭成的桥就能过。 也许是现在的汽车经过改进,可靠性强多了,加上奔袭漠北蒙古人的时候,该坏的汽车、动力车都坏了。这次汽车和动力车基本上没有太多坏的。只有两辆汽车和一辆动力车坏了修不好。李威舍不得丢下这些车,派人用马匹把它们拖回去了。 李威他们刚走到杀胡口北面,就接到陈玉峰发来的电报说,满清经过两天连续进攻,已经攻下墙子岭,密云总兵战死。李威听到这个消息高兴了,他知道满清攻进来之后,就不会马上离开,就极有可能堵住他们。因此他把这个消息通报全军,激励将士们加速向东前进。 按说,崇祯皇上估计的也对,自从墙子岭两次被满清突破之后,这里的防御工事进行进一步的加强,不但添置了很多火炮,还配置大量的**。这**对于居高临下进行防守来说,可是非常有效的武器。挤在一起的一队人中间落下一个**就全解决了。 可是,满清这次来犯也和以往不同,他们准备的更充分。他们带来满清各旗的精锐就有三万人,蒙古八旗的骑兵就有四万人,汉八旗也有六万多人,十几万人的队伍可以说浩浩荡荡的。多尔衮看着威武雄壮一眼望不到边的队伍,豪情顿起。他们早就从情报上得知,墙子岭关经过充分的加强。可是多尔衮更自信能攻下来这个地方,这也不是他想蛮干。 现在满清带来的大炮威力非常大,这可是攻城的利器。这些要得益于汉军八旗,是他们带来很好的铸炮技术。多尔衮也感觉很奇怪,这些汉军以往和他们作战的时候,都是贪生怕死的多,军纪涣散。可是加入汉军八旗,就象变了一样。一个个精神十足,好像对汉人比他们满人对汉人的仇还大。听说要进攻大明了,他们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总想在他们满人面前表现一下。多尔衮心想,“好啊!这回就给你们机会。” 密云总兵得到满清又来攻墙子岭的消息后,气的直跺脚,心里大骂:“这些满贼!你们他妈的为啥非盯上这个地方。全大明的长城比这好攻的地方多得是,你们真他妈的不长眼。” 可是心里骂归骂,他还是亲自赶到墙子岭组织抗击满清的进攻。他知道虽然求援的信发出去了,可是能派来援军的可能性不大,那些勉强出来支援的援军,一定会在路上找各种理由耽误,不往这里赶。等到他们这里失守,他们也就不用来,也没责任了。现在大明朝官军都是这样,让我去支援别人也是这样。所以他清楚,想守住墙子岭保住自己的性命,自己必须站在墙子岭和弟兄们一起作战。否则墙子岭的弟兄们坚持不了多久。 首先向墙子岭进攻的当然是汉八旗的汉人官兵。这些汉人官兵,平时根本不被满清八旗的士兵当人看。现在他们要好好表现一下给主人看,我们打仗也是不怕死的。因此他们向自己的汉人同胞开炮射击,更本不手软。山下架起来的大炮把墙子岭上打的火光冲天,可是墙子岭上的守军也知道只有拼命才能活命,他们也将炮弹一发发的射向山下炮兵阵地。 墙子岭上火炮虽然没有山下炮多,可是他们居高临下,占有地利优势。山下再多的炮可是受地形限制不能完全展开。因此双方炮战进行的势均力敌,也异常惨烈。双方炮阵地上,随着不断闪现火光,炮兵们的身体零件,不断的满天飞舞。 可是山下进攻方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炮多,他们可以不断的补充进被摧毁的大炮。当墙子岭上的密云总兵,发现这个问题,派人回密云向这里调大炮的时候。山下进攻的炮兵取得短暂的炮火优势。 在山下督战的多尔衮,迅速的抓住了这个战机。命令马上冲锋攻城。汉军八旗士兵们扛着云梯就潮水般的冲了上来。这时候,墙子岭上的守军高兴坏了。他们搬出来一箱箱**,点着火就向下丢过去。落进人堆里面**,果然不负期望,一个个开花的同时,将攻城士兵一个个炸的血rou横飞。由于忌惮伤了自己进攻的士兵,山下的炮兵不敢开炮,可是墙子岭上的炮兵可不管这些,炮弹不断的砸下去,将进攻的士兵炸死了一片片的。就连久经战阵的多尔衮,虽然并不吝惜这些死了汉人士兵,可是心里也有些承受不了了。他命令停止进攻,他知道士兵们这样死下去没有任何意思。这一次进攻就死伤了几千士兵,墙子岭下面已经被士兵们尸体堆满,山下的低洼处凝着乌黑的血污。 此时,墙子岭上的密云总兵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弹药消耗的太大了,这样打下去坚持不了多少时间。特别是**,这一仗就消耗的一半儿储备。这东西往下扔太容易了,点火就可以丢下去,就是扔石头还要举起来才能丢下去。密云总兵要求士兵们还是要以丢石头为主,发现有人集中了,再往人堆里丢**。 火炮的**消耗也很大,特别是***消耗的太多。密云总兵要求炮兵们实心弹和***换着发射。大家也知道,实心弹威力要大打折扣,可是没办法也只好这样了。送出去求援的信儿也不知道能送到皇上那里不。 山下的多尔衮召集众将领们也在研究下一步如何攻城的事,有的人提出来,现在墙子岭经过加强,防卫力量的确不同于以前了,不如我们换一个地方,用一部分人在这牵制。其他人马绕过这里,选一处薄弱地方突破。 多尔衮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第一次进攻的地方就不能得手,会极大影响我们的士气,而长了明军的士气。那样的话,今后所有的明军都会和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