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白骨精_第二百一十七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七章 (第2/2页)

说牛魔王的慧根和灵性是极为突出的。

    归于正道,修于佛门,也正是从结局上对牛魔王这一人物特殊性的肯定和证明。

    而需要说明,《西游记》中与牛魔王相似的第三类妖魔屈指可数,包括第十六回至第十七回的黑风山黑风洞的黑风怪黑熊精。

    以及第四十和四十一回山枯松涧火云洞的圣婴大王红孩儿,以及牛魔王的妻子铁扇公主,在第五十九回至第六十回中描述。

    黑熊精在黑风山占山为王,在老和尚垂涎唐僧的袈裟而起贪念后,浑水摸鱼趁火打劫后偷走袈裟,从而遇见孙悟空。

    因观音菩萨的慈悲之心,从而没有死于孙悟空的棒下,最后成为落珈山的守山大神,从而走上修炼之路。

    与《西游记》其他妖怪比较,黑熊精并无杀害唐僧之意,只是贪念较重,本性上有修道之愿。

    并且在他所在的环境上有所暗示,文中有:

    果然是:崖深岫险,云生岭上;柏苍松翠,风飒林间。崖深岫险,果是妖邪出没人烟少;柏苍松翠,也可仙真修隐道情多。

    山有涧,涧有泉,潺潺流水咽鸣琴,便堪洗耳;崖有鹿,林有鹤,幽幽仙籁动间岑,亦可赏心。

    这是妖仙有分降菩提,弘誓无边垂恻隐。

    菩萨看了,心中暗喜道:‘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因此心中已是有个慈悲。

    与牛魔王比较,黑熊精缺少了魔王的霸气,在回目和描述上是不能和牛魔王相较的。

    这已在前文中有所论述。

    比如红孩儿和铁扇公主都是牛魔王的家属,在《西游记》中,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类人物所属同一类别有理可循,因为牛魔王家族在由魔修道的这一经历上是有着相同特点的。

    关于红孩儿和铁扇公主则在下两章中进行具体论述。

    以上两节,从两方面诠释了牛魔王形象的特殊性,体现出了牛魔王在《西游记》众多妖怪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且家族和家庭的关系,可以说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在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的特殊的社会组织中,家庭是个体,是基础;家族是多个家庭组成的群体。

    一般情况下,家庭是同居共财,家族是别籍异财。

    如《管子小匡》“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如南朝鲍照《数名诗》“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

    以牛魔王为中心的一类妖怪的群体之所以称为家族,也因为有着人类类似的血缘关系的维系。

    牛魔王家族成员包括铁扇公主、玉面狐精、红孩儿、如意真仙。

    其中又是以牛魔王、铁扇公主、玉面狐精、红孩儿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

    在《西游记》中,妖魔鬼怪处处可见,但独有牛魔王有着完整的家庭关系,也因为家族关系的牵连,使孙悟空在取经路经历数次阻碍和险境,前后呼应,有因有果。

    牛魔家族成员在《西游记》中均是以妖魔形象出现,以下对他们独特的妖魔形象来源和特点分别进行分析。

    包括他的夫人铁扇公主罗刹女,就像前文说的,罗刹,梵名raksasa,又作罗刹娑、罗叉娑、罗乞察娑、阿落刹娑。

    女罗刹称罗刹私。印度神话中的恶魔,数目很多。

    最早见于《梨俱吠陀》,成为恶人的代名词,继而使罗刹演变为恶鬼。

    后被佛教吸收,仍为恶鬼。女罗刹为绝美妇人。

    对罗刹的分类,是为了体现女罗刹是罗刹中一类特有群体。

    《慧琳音义》卷七又说“罗刹娑,梵语也,古云罗刹,讹也乃暴恶鬼名也。男即极丑,女即甚姝美,并皆食啖于人”。

    这其中对罗刹进一步形象化,其中提及女罗刹相貌之俊美,但仍然是恶鬼之类。

    其次,罗刹女在佛教经卷中,有了具体的形象特质。

    以十罗刹女为一类,与罗刹本源的释义相比十分不同。

    十罗刹女,指守护诵持《法华经》者的十位罗刹女。

    《法华经》卷七云: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睾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

    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

    “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

    罗刹女具体的形象也有了相应描述。

    值得注意的,罗刹女的外貌特征与“罗刹女”这一名号有着内在的关联。

    在《西游记》中有两段关于她外貌特征的描述,第五十九回中

    “头裹团花手帕,身穿纳锦云袍。腰间双束虎筋绦,微露绣裙偏绡。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手提宝剑怒声高,凶比月婆容貌。”

    以及第六十回“果然是:‘面赤似夭桃,身摇如嫩柳。絮絮叨叨话语多,捻捻掐掐风情有。时见掠云鬟,又见轮尖手。几番常把脚儿跷,数次每将衣袖抖。粉项自然低,蛮腰渐觉扭。合欢言语不曾丢,酥胸半露松金钮。醉来真个玉山颓,饧眼摩娑几弄丑’”。

    尽管作者对罗刹女衣着的考究、身姿的摇曳、醉态的妩媚都有着详尽的描述,但终究掩饰不了她凶恶的外貌和做作的丑态。

    她始终无法让读者联想出美艳如仙、楚楚动人的女性形象。

    这与《慧琳音义》中所提及的女罗刹的容貌殊美是极为不同的,这反而更接近于妖怪本身的丑态。

    由罗刹,罗刹女和十罗刹女在佛教经卷中的不同释义,进而能对有铁扇公主这个人物的本性进行推测和论断。

    可以说,她的本性里兼具着食人恶鬼的凶残,却有着修炼佛身的慧根。

    因此,在《西游记》中,罗刹女这个名号体现出人物具有善与恶的双重本性。

    ……

    ……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